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贪婪,是一切罪恶之源。
从古至今,人们对贪官深恶痛绝,甚至零容忍,历朝历代对贪官的惩治也尤为严厉。而说到惩治贪官之“狠”,非明朝莫属!
民间传说,甚至一些资料表明,明朝贪60两以上官员一旦抓住要被剥皮的,明朝的开国名将蓝玉就被枭首示众、剥皮实草了。
(朱元璋)
什么是“剥皮实草”?
就是将贪官处死后,剥其皮,做成皮囊,在里面填满草,然后挂到所在的官署外面示众,以儆效尤,震慑他人!
为了王朝不致覆灭,历朝历代用强硬手段惩治贪官,这无可厚非。但朱元璋真有这么残忍吗?明朝贪60两银子真要被剥皮吗?
一起来为大家揭秘下,敬请指导。
(蓝玉)
一:扑朔迷离的记载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草根皇帝,他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家,从小吃尽了苦头,长大一点为地主家放牛,后来父母和哥哥相继去世,生活难以为继。
为了活下去,朱元璋到皇觉寺当了和尚,云游时24岁的他投靠了红巾军领袖郭子兴,此后15年里九死一生,战功赫赫,打下天下,于1368年在南京称帝。
朱元璋完美诠释了起于草莽、草根逆袭的人生典范。而在当了皇帝后,他依然生活十分简朴,在回顾童年苦难时,也总是感慨万千。
史载,洪武二年(即1369年),朱元璋曾无不动情地对他的大臣们说了这样一番话:
“从前我当老百姓时,见到贪官污吏对民间疾苦丝毫不理,心里恨透了他们,今后要立法严禁,遇到有贪官敢于危害百姓的,绝不宽恕!”
朱元璋起于草莽,深知民间疾苦,又在抗元暴Z过程中目睹了很多贪官横征暴敛、社会腐B、民生凋敝的场景,对贪官深恶痛绝,因此在他当了皇帝之后势必严惩。
朱元璋说到做到,他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治乱世用重典”等观点,惩治贪官手段十分强硬。
如朱元璋亲自拟定了刑典《大明律》《大诰》,规定了各种刑法如:笞、杖、徒、流、死为五刑,以及凌迟、枭首、族诛等刑法,还创建了廷杖,设锦衣卫“诏狱”,设东厂、西厂等监视文武百官,但无剥皮记载。
朱元璋甚至还规定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肃贪法令:
贪W60两以上银子者,立杀!
60两银子在当时到底有多大呢?
明初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人民币660元,那60两银子差不多4万块钱,因此60两银子在明初并不是什么大数目,但却因此而被处死,可见朱元璋的肃贪之狠戾。
据说还有更狠的惩治贪官手段,就是“剥皮实草”:将贪官处死后,剥下皮,做成皮囊,将草填在里面,就像“稻草人”一样,挂在官署的外面以震慑他人。
明朝真有这么严酷的刑法吗?
这种说法其实并无根据。
一是叶子奇的《草木子》并无记载。
关于明朝贪官被剥皮实草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清人赵翼所著的《廿二史札记》中,在谈到朱元璋惩治贪官时,他引用了明人叶子奇笔记《草木子》中的记载:
“明太祖严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
也就是说剥皮的记载人是明人叶子奇。
叶子奇在《草木子》还说,当时各地专门建立庙宇供奉土地神,实则常常作为明初剥贪官皮的场所,因此土地庙有时又称为皮场庙。
说来令人毛骨悚然啊!
但很多学者发现,此说法漏洞百出,因为赵翼提到的《草木子》中根本就没有关于明朝“剥皮实草”的记载。
这不免令人狐疑:清人污蔑明朝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也不排除子奇之说的不实。
再有,朱元璋制定的刑典《大诰》中,记载的明初贪官犯罪的典型案例却没有剥皮实草案例的记载,而且70%以上赃额在60两以上,可见剥皮实草很可能是人为杜撰的。
而由于《大诰》过于严酷及多体现朱元璋个人特征,因而洪武之后就被废止了。
二是地方志上没有皮场庙记载。
按说作为剥皮场所的皮场庙,如此一个特色鲜明的地方,在地方志上应该有记载。然而学者发现,地方志上根本没有这个场所记载。
当然,没有记载,并不等于没有。
明朝有一个研究杭州西湖及周边景物历史变迁的学者田汝镜,曾在《西湖游览志》里记载了一个皮场庙,不过是用来祭祀场库吏张森的,与剥贪官皮没任何关系。
此皮场庙,非彼皮场庙。
因为当时皮革腐烂后会滋生毒蝎蜇死人,张森就将中草药用来治蝎毒或杀灭毒蝎,因而深得人们的爱戴与尊崇,张森死后,人们就将祭祀他的庙宇叫做“皮场庙”。
由此可见,明朝官员贪60两银就要被剥皮实草之说根本不成立,而因此设立的皮场庙,更是无稽之谈!
三是《草木子余录》可能有相关记载。
对于以上说法,有的人却不认可。
因为有人在研究《草木子》一书时发现此书本有28篇,但却在明正德年间被缩到了8篇,那被缩掉的部分会不会记载了剥皮实草案例呢?
因而今本没有记载剥皮实草,并不能断言原著就没有记载。
后来又有人发现除《草木子》外,明朝还有一书《草木子余录》,剥皮实草很可能源于此。有人还在祝枝山等人笔记中发现了关于剥皮实草的相关记载。
种种迹象表明,剥皮实草又似乎真的存在过。那为啥明初司法文献又没有任何记载呢?
学者经深入研究,发现《草木子》成书于1377年,而《大诰》记载的94个案例大多发生在洪武18年到洪武20年间,因此有可能剥皮实草在洪武十一年即1378年就被废止了。
这也就能理解,为何《大诰》过于严酷要在洪武之后基本被废止了,而由于剥皮实草更为严酷,所以废止得更早。
而之所以没有找到皮场庙,大致是因为人们是以皮场庙去搜索的,而应按土地神祠的关键词去搜索。
到明朝万历年间,大清官海瑞给宋神宗建议恢复明太祖时期做法,凡贪W80贯以上的官员都处以绞刑,死后一律剥皮实草。
因此,这又令人深信K刑又真的存在过。
专家还在明朝大才子钱谦益(柳如是丈夫)的《国朝群雄事略》发现,书中提到一个叫俞本所的人记录了多处剥皮实草案例,而这个人一生追随朱元璋,直到洪武三十年才退职,他的记载自然可信。
书中记载,洪武十一年,都督毛骧因收受贿L,被朱元璋命人在胸背上刺上“奸党毛骧”四字,然后剥皮实草放都府大堂上,以警示后任官员等。还有洪武六年杨希武同样如此,最后将皮剥下来套在凳子上,让后来的官员来坐,以示警戒。
但这种刑法不仅对付贪官,还对付宫人,甚至成为统治者发泄私恨、滥杀无辜的工具等。同时也解决不了贪F问题,明朝腐B仍然很严重。
海瑞
二:蓝玉被剥皮实草,实是无稽之谈
蓝玉,明朝一代开国名将,常遇春妻弟,常遇春是太子朱标岳父,也就是说蓝玉是太子妃舅舅。从这点看,蓝玉与朱标关系很近。
蓝玉有胆有谋、屡立战功,官拜大将军、凉国公。尤其在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名震天下。但最后因谋反被杀,牵连致死者15000多人,成为史上有名的“蓝玉案”。
其实,蓝玉犯了这么几个问题:
一是居功自傲,狂妄自大,甚至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这是被处死最为重要的因素;二是在北征途中私吞珍宝;三是欺辱蒙古王妃,令其上吊自尽等。
那么蓝玉真被剥皮实草了吗?
钰姐认为不会。
一是时间点不对。
蓝玉被处死时是1393年,而剥皮实草很可能在1378年就被废止了,蓝玉之死晚了15年,我认为不会因蓝玉而恢复刑法。
二是《草木子》作者叶子奇可信度低。
叶子奇于1375任湖南岳阳主簿,2年后他因偷喝祭祀猪脑酒而丢了官职,于是心生嫉恨在狱中愤而写下《草木子》,此后野史疯传。
有人又说蓝玉被剥皮实草始作俑作者是明末清初人作的《蜀警录》。
里面记载,当时张献忠攻占成都时,发现顶礼门楼上有一尊神像,身着公侯品服,金装,人皮质,头与手都是肉身,就问蜀王府太监,回答说该人皮是凉国公蓝玉的。
蓝玉是蜀献王朱椿(朱元璋十一子)妃子蓝氏的父亲,因蓝妃之故而将蓝玉人皮装成肉身留在四川供奉在门楼里。
这种记载恰与叶子奇的著述遥相呼应了,于是民间传说蓝玉就被剥皮实草了,尤其到了现在,几乎已成定论。
其实,朱元璋确实杀了蓝玉,但根本就没有剥皮。毕竟肉身如果没有特制药水浸泡,历经250多年还不会腐烂吗?
写在最后
综上,剥皮实草很可能在明初存在过极短间,但后来废止了;蓝玉被剥皮实草也是无稽之谈。这些很可能存在着抹黑明朝的险恶用心。
明初朱元璋为惩治贪官污吏,用心良苦、手腕颇狠,这无不与其经历息息相关。遗憾的是,手段虽强硬,却治标不治本,明朝贪腐仍然很严重。
常言,过犹不及。做任何事都要有一个限度,凡事做到恰如其分,才是最好的。
有一句经典的哲学名言:手中的沙握得越紧,越是流失得快。钰姐深以为然,很多东西你越想抓住,却越抓不住,因为抓得太紧了。
《荀子·王制》中说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也就是说水可以载着舟行驶,同样也可以让舟覆灭。唐太宗李世民就常以此话自勉并告诫众人,还成了他的名言。
朱元璋设置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监视文武百官及百姓一举一动,包括设诏狱、各种刑法等,但物极必反,这些机构反而成为鱼肉百姓的工具,并逐步导致明朝灭亡。
如果朱元璋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还是那句话,贪婪是一切罪恶之源。
贪婪使人堕落,廉洁催人奋进。人生的痛苦皆因无法抵制的贪婪与欲望,而只有远离贪婪,才能还自己心灵一方洁净的晴空。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6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