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孙膑和庞涓之间的恩恩怨怨经过历史的沉淀已经赋予了太多传奇,在两人的交锋之上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庞涓的小人之处,《资治通鉴》中曾有这样一段话:“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司马光之语),而庞涓正是才胜于德。当有德之人兼具才,则会处处行善。当有才之人缺乏德,自然也是无恶不作。原本孙膑并无加害庞涓之心,却难逃庞涓祸害,最终遭遇酷刑失去膝盖。也正是如此,两人的梁子正式结下。
孙膑
为复仇孙膑前往了齐国,并且和对手庞涓展开了两次交锋,一次在暗一次在明。而且最为有意思的是,两次孙膑都采取了一样的战术策略,作为同门师兄弟的庞涓却两次都未识破。其实究其原因,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庞涓只知其术不知其略,在这一点上孙膑完胜。
围点打援
孙膑和庞涓的两次交锋中的第一次留下了一个成语,叫做围魏救赵。当时庞涓率领魏国军队侵犯赵国,赵国不敌所以寻找齐国救援。就在齐国大将田忌准备引兵前往赵国时,孙膑却说:“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孙膑的初衷,站在大局观上看,魏国此次进攻是大动干戈,这也造成后方空虚。只要把住命脉所在,自然可以破解赵国危机。
桂陵之战中围魏救赵
此时孙膑和庞涓的计谋高低立现,孙膑所看的是整个战局的变化,寻找到根结所在再下猛药。而不是庞涓的治标不治本,大举进攻而忽视后方。正在庞涓率领军队拿下邯郸之后,后院起火便赶忙回去救援,最终于齐国交战败于桂陵。更为奇妙的是孙膑是以逸待劳,而庞涓经历了之前的奋战后已经是疲惫不堪。所以胜利天平倾向何方,早已经有了定论。
庞涓和孙膑
第二次的交锋则是让庞涓丧命,公元前341年时,庞涓攻打韩国。这时候韩国向齐国发起救援,正在这时所有人都在为救与不救,何时出兵争论不休。这时候孙膑的答案洞悉人性,他说:“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这是两全其美的办法,魏国举全国之力伐韩,自然是志在必得。救是一定要救的,但需要在韩国最危急时施以援手,这样即可获得救援之恩情,又能消耗韩魏两国的军力,所以需要等待最佳时机出手。在韩抵挡不住时,齐国出手。这一次同样是将矛头直插魏国,而并非正面战场。所以招是老招,但庞涓却再一次疲于奔命。
谋略与计谋
很多人都对计谋有所误解,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是善于计算,算出胜利的把握程度。而很多人则是看重过程和效率,只求图快不愿意等待。这一点孙膑的把握就很出色,在孙膑迎接庞涓回军援救时,孙膑故意摆下疑阵。
孙膑
《资治通鉴·周本纪二》中记载:“乃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这么做的出发点正是通过计算而得来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曾记载:“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意思是说急行军急于求战的情况下,敌人会失去三军中的前军,急行五十里的情况下则只有一半的军队抵达。而孙膑故意三天留下的军灶不同,正是一种诱饵。为的是提示庞涓齐国军队人数在不断减少,说明军中出现了逃兵。实际的结果就是庞涓的确上当,随后便“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前文说过魏伐韩是志在必得,举全国之力。而孙膑的目的就是为了分化魏国军队,化整为零。当庞涓上当时则正是成为了“趣利者”,最终也导致军队拉开过远无法集结。孙膑采取这样的方式逐一歼灭魏国军队,并且消灭了对手庞涓。
输在了哪里?
争名夺利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两人师承一脉,为什么孙膑却能用一样的招数击败庞涓两次呢?其实正是在于长远和眼前的区别。庞涓出仕于魏时,就担心自己才华不如孙膑,所以阴谋陷害。这说明庞涓看重名利,担心一朝失去,出于自我安全感的保护,才会陷害孙膑。与之相反的则是孙膑具有自知之名,有才但却并未失德。《史记》中记载:“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在齐威王请求孙膑为将时,孙膑却拒绝了,甘心作为辅助成为军师。可见孙膑不贪图名利,只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这和庞涓的急于证明自己有着天壤之别,故而说在心态上庞涓已经输了一筹。
孙膑和庞涓
居安思危
从另一个角度看,庞涓的两次失败也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轻敌。在第一次的桂陵之战中,《孙膑兵法·擒庞涓》记载:“‘请遣轻车西驰梁郊,以怒其气。分卒而从之,示之寡。’于是为之。庞子果弃其辎重,兼趣舍而至。”;孙膑故意让田忌的军队示弱勾引庞涓,庞涓上当弃去辎重而追赶田忌,最终失败。第二次的马陵之战中,《史记》记载:“‘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同样是在敌人故摆仪态下,放弃辎重追赶,最终依旧是失败。
现实教育意义
从这来看庞涓的每一步都被孙膑料中,这并非孙膑有着先见之名,而是因为太过于了解庞涓。庞涓不懂得居安思危,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便认为胜券在握。而孙膑不同,即使是再大的胜算也依旧是小心处理,每一步都有着详细的计划。对比上看庞涓似虎狼,仗着实力就穷追不舍。孙膑似毒蛇,不在最后一刻致命机会到来,绝不出手;这也正是两人之间的胜败差异。这些难道庞涓都不能识破吗?两人师出同门所学相同,而且庞涓也是不服气的,不然不会在临死前说:“遂成竖子之名!”。
庞涓之死
之所以庞涓必败无疑,并不是庞涓不能识破,而是被短暂利益蒙蔽住了眼镜。在胜利果实之前的诱惑,庞涓无法保持清醒的头脑。见孙膑才高于己,加以陷害是为求利;见齐国军队溃败姿态,穷追不舍是不舍得放弃眼前胜利。拥有求利之心又有大利于前,庞涓怎么能够冷静的下来?
当然这也反映出一点,同样的才华和计谋,差异不在于计谋高低,而在于用者的心术高低。这对现在人来说同样具有现实教育意义,各种速成的出现让人变得越来越求快,而忽视了稳。为求快则会忽略根本,如同中药见效慢但治本,西药见效快但只治标是一样的道理。但道理简单,却并非人人都可以做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6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