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字如其人,见字如面
——读隆玲琼诗集《你住几支路》札记
文/杨永平
人是讲究缘分的。
认识诗人隆玲琼是在7年前的一次采风活动中。初识,有些腼腆、拘束、不善言谈,可她和我却又有着某种不可言喻的缘,总是形影不离。从此,我们这一大一小,一老一少,在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环境下深一脚、浅一脚地各自忙着各自的,偶尔的见面也是无声胜有声。
2022年,隆玲琼的诗集《你住几支路》出版了。尽管之前都零零散散的读过她的诗,但收到新诗集的那一刻,仿佛一份厚礼从天而降,又仿佛是来自心灵深处的私语,在用另一种充满灵性的温情向你深情款款地表白,而后又侃侃而谈。
诗歌,自从有了朦胧诗的出现,便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像长夜里振翅的蝶翼,连细微的风都是轻灵的,让人回味,又千回百转。读隆玲琼的诗就是这样,有突兀的感官让人不知所云,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艳。《你住几支路》是她的第一部诗集,跨度大,涉及内容广泛而深远。虽每一首都是寥寥数语,但都是诗人用心的杰作,由小见大,由浅至深,每一个字都不是多余的,每一个标点都恰到好处,这是一个诗人该有的严谨态度和对读者的尊重。
翻开第一首《如果你要来》:“请你在下雨天来,我们不说雨/不说帘外雨潺潺,听雨歌楼上/我们一起等待雨停,浮云散/等待大地上所有的平坦被吹出陈旧的皱褶......“看似作者在轻描淡写地写下雨天的怅然和无奈,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她将一腔细腻的心事在借“雨”抒发情感,友情的,亲情的,唯有爱情不可复制。雨既是万物润泽之源,也能疗愈内心的伤痕。我对雨也是情有独钟的。喜欢这样以抒情的方式表达,有力透纸背的愉悦。在《牛背山上》,她“微微低头,不卑微的早晨/耕牛高高的背脊是一个不聒噪的人间/慵懒浩瀚的云朵倾泻而至/破壳而出的太阳软软地落在掌心/没有理想,没有愿望,也没有心思/多么美好”。这一刻,她是闲游于山间的小女子,心事单纯、宁静、美好,那些不如意的尘世纷争和爱恨情仇此刻已烟消云散,唯有牛背山的风和行云野鹤最能抚慰凡人心。
诗人都有一颗敏感而细微的心,所到之处,从微小之物到广袤海洋,都善于用“一眼千年”的深邃去捕捉微妙的事物,并层层递进,也乐此不疲,“地面上令我羡慕的东西真是屈指可数/——野草,流水和荒原/但足够流连/我闭着眼惊叫,至少听到两种回应/一种来自近处的人群/一种来自远处的山谷。”只有热爱大自然的人才会对野草、流水及荒原这些毫不起眼的事物产生浓厚兴趣,并诉诸笔端,诗人的心啊,有大美而无言。
从《登双桂山》:“落日浮于江面,挣扎了几下/双桂山倒立,颤抖/若有若无,鬼国神宫正在换脸”,到《在下街》:“老街的下段相对完整/完整得清冷、朴素、毫无反抗力”。即使是这些有着厚重历史的景点,曾经的喧嚣繁华到如今的冷清和落寞,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说惨淡,不说悲苦,而是用充满灵性而诗意的手法述说:“落日”“挣扎”“倒立”“颤抖”“清冷”,这些能触动心灵深处的语句,让读者感受到诗歌的精微与玄妙之处,在意向的确定性中感受到万物有轮回、有盛衰,也就再不会那么耿耿于怀了。
语言是诗歌的艺术!对于诗人隆玲琼而言,我相信她是有着一颗少有的诗心和天赋的,总能在生活的不同环境里用“诗家眼”去捕捉到最精准的事物,用灵动的语言做“嫁衣”。我始终相信,有技巧的表达固然重要,但聪慧而诗意的表达才是诗歌飞翔的翅膀。
《你住几支路》,这是本诗集的第二辑的开篇,初读有些隐晦、生涩,不知所然,在我看来,读这样的诗需要在精神特别亢奋的状态下细品才能领悟其含义。诗人用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在“第十九支枝丫上的一只火冠雀”,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寻求迷茫时的出路口,立意新奇,意向深远,最后在“我们的爱人是天生的歌唱者/我们的姐妹,已筑巢到了21支路”而自圆其说,完美收官。《算命先生》:“他有人民医院的院墙,有一颗/桂花树的阴影,有空空的小板凳/有散乱的瞳孔/列队的天干地支/有天机不可泄露的孤独/远一点,是流落街头的尴尬/再远一点,是阴影里不安分的指纹锁。”比较喜欢这首诗,接地气。诗人的心思是细腻而敏感的,她用“阴影”“空”“孤独”和“尴尬”,委婉地把他们的生活状态、思想层面暴露在作者面前和阳光之下,既有生活的无奈,也有真实背后产生的共鸣体。这就是诗歌的力量,能以小见大,却不能以偏概全。
一个好的诗人,绝不会“闭门造车”或“坐井观天”式地夸夸其谈,她会在不断地行走中与万物为友,与草木共悲秋,在时间的缝隙里、在语言的构造中大行其道,诗意横流。有人间温情的难以割舍,有低如尘埃的大慈大悲,有正义难伸的不可名状,有赤子般的虔诚恭敬,还有一个人该有的担当和责任。这些,都会在诗人丰富的语言世界里构建一个美丽而温馨的花园,供读者自慰。
字如其人,见字如面。诗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心头肉,在《美德颂》里,母亲因过度劳累而致身体带来的伤痛,让她如坐针毡、如履薄冰。更是一对双胞胎儿子的母亲,在《夜晚》里与睡梦中的小宝贝喃喃私语,即使再犯困,也会“轻轻取开我沾着蜜的手”,“迷恋30摄氏度的水温与轻度的摇晃”,有承欢膝下的绕指柔。在漫长而艰难的孕育过程中,她在《移植顶楼的比喻》中说:“有人拿着马桶刷,用刷马桶的方式/清洗你的内部组织/这样的传话多次让血压计报警,心率器报警。”这种感受,只有经历过的才会如万箭穿心般刻骨,母爱如山般伟大,母爱如流水般柔情。同为母亲,我感同身受。
《你住几支路》这本书的外壳浅绿而精致,有质感般的凹凸不平划过手心,右上角的5个正楷体大字映入眼帘的刹那,亦如初春的柳绿从盛唐的晨风中溢出,有被裹挟的惊喜和快感。
好书是一道寒夜里的光,温暖自己的同时,也照亮别人。在未来的日子里,不管是逆向行驶还是顺风顺水,愿我们都彼此珍重,不道离别。
作者简介:杨永平,丰都县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朱阳夏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5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