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网5月31日讯 “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当下勇当小科学家,未来争当大科学家,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2023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学校师生,并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节日。在育英学校思聪楼二层实验室,习近平总书记为孩子们埋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如今一年时间已过,重回育英学校,这颗种子“发芽”了……
北京育英学校。
“如果我是科学家,我想预知自然灾害”;“如果我是科学家,我想解决一些疑难杂症,让人们免受疾病的困扰”;“如果我是科学家,我想研究气候变化对生物进化、生物灭绝的影响”……
当被问及他们的“科学梦”时,学生们的回答令人惊喜。正在游戏区玩耍的四年级七班学生宋羿衡告诉中国网记者,他的梦想是研制出可远程操控的机器人,用于国防、抢险救灾或日常看护等。“去年,习爷爷来到我们学校向我们提出‘当下勇当小科学家,未来争当大科学家’的嘱托,我就想怎么才能为祖国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作贡献?我从小就喜欢看机甲类动画片,于是就想到研制机器人!”宋羿衡的爷爷是一名军人,自幼受家庭熏陶的他,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军事迷”。在科技赋能军事的背景下,宋羿衡立志投身国防科技。如今,他已经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了一台“小四足侦查机器人”,未来,他希望研制出一种可远程操控的机器人,为中国国防作贡献。
北京育英学校四年级七班学生宋羿衡(右二)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
育英学校自小学一年级起,就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科学探究相关的研学项目,在激活学生科技创新梦想和兴趣的同时,更为他们立下“科技报国”的志向。在浓郁的科学氛围浸润下,不少“小科学家”在育英学校这片“沃土”中成长成才。
正值午间,初二二班的马诺依正在温室大棚内“照料”自己种植的中草药,她是一名自然科学的“发烧友”,并在科研方面“小有成就”。“如果我是科学家,我希望从事环境治理方面的工作,特别是针对污水排放问题,能够研究出让人类免受恶劣影响的办法。”她告诉中国网记者,在学校开设的一项科学探究实践项目中,她了解到,污水在排海过程中也将诸多放射性物质排入大海,对人体和海洋生物造成不可逆的巨大伤害。她希望能够从污水排放的治理和净化方面,为人类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北京育英学校四年级五班傅梓瑶畅谈“如果我是科学家”。
去年,在思聪楼二层实验室内,向习近平总书记演示用积木搭建的过山车模型的小姑娘四年级五班的傅梓瑶也有自己的“科学家梦”。“去年,我们向习爷爷演示验证了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斜面运动。这之后我就在想,能不能研制一台在太阳系实现直线运动的航天器,为中国航天作贡献!”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罗武干为学生授课。
孩子们的“科学梦”,让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罗武干连连称赞。这次,他也带着自己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参与到孩子们“科学梦”的讨论中。作为一名考古科学家,罗武干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向同学们分享了成为一位科学家必须具备的四要素,即胸怀祖国、保持好奇、学会提问、健康体魄。他勉励同学们:“科技强国的使命在我们肩上,但必然会由你们达成!期待你们的表现!”
总监制:薛立胜
监制:蔡晓娟
策划:刘佳
视觉:陶一辉
设计:顾榕楠
采写:韩雅洁 孙晓彤 仝选
导演:周海伟
拍摄:孙超
后期:贾红亮
编审:张艳玲
特别鸣谢:中国科学院大学【责任编辑:刘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1 1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