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尕海湿地为何这么美?20余年生态修复路成就“青藏高原东部水塔”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6-08 15:47:00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陶彦燕)在甘肃省南部的碌曲县,有这样一个地方被称为“青藏高原东部水塔”,它就是尕海国际重要湿地。作为黄河上游重要支流——洮河的发源地之一,尕海国际重要湿地在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和水源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事关甘肃临夏、定西、兰州等地数百万人口的饮水问题。

水草丰茂,候鸟翩跹……尕海湿地,为何这么美?6月6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尕海,揭开这美景秘境背后20余年生态修复的故事。

尕海湿地为何这么美?20余年生态修复路成就“青藏高原东部水塔”

尕海湿地。碌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退牧还湿

涵养水源强基础

谁能想象,在曾经以游牧为主的高原上,通过退牧还湿、易地搬迁等,形成了一片5.82万公顷的湿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和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协同发力,用20余年时间,把这一愿望,变为了现实。

“早年前,靠近尕海湖的尕海镇机关及所有镇属单位率先进行搬迁,在有效减缓人居惊扰候鸟的同时,为后来湿地周边牧民有序迁出湿地核心区及退牧还湿打下了基础。”甘南州生态环境局碌曲分局局长周塔才让介绍,“近些年,碌曲县整合多方力量,采取牧场置换、易地搬迁、禁牧补偿等多项措施,推进退牧还湿,为涵养尕海湿地水源、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通过了解到,2005年,8400公顷国有草场与尕海湖核心区牧民的集体牧场进行了置换,促进了牧民顺利搬迁;2009年至2016年,居住在尕海湖周边的182户牧民群众全部陆续搬至定居点;2014年,对候鸟迁飞路线湿地和因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实施禁牧,造成牧民损失的进行补偿,尕海湖周边完成禁牧5万多亩;2019年,拆除了在尕海湿地汇水区的旧村庄,通过平整土地、覆土植绿,恢复了600亩草场。

尕海湿地逐步得到休养生息,水量涵养不断充盈,人畜对候鸟栖息地的干扰大幅减少,候鸟栖息和繁殖环境不断得到优化。目前,尕海湿地境内有湿地动物109种,湿地鸟类80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黑颈鹤、黑鹳、白尾海雕、灰鹤、大天鹅、水獭等;有湿地植物达386种。根据监测情况,每年在尕海湿地栖息的候鸟达3万只。

尕海湿地为何这么美?20余年生态修复路成就“青藏高原东部水塔”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碌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补渠改道

生态优先固底线

水,是湿地的灵魂。

为从源头上改善尕海湿地生态环境,当地在“水”上做文章,给出了引水补水的“碌曲方案”,确保尕海湿地重要组成部分、甘肃省最大的高原淡水湖——尕海湖的生机与活力。

2002年,碌曲县在尕海湖入口处修建了4.7 公里的生态“补水渠”;2005年,又在尕海湖出口修筑一条长174米的梯形拦水生态坝;2009年,对尕海湖引水口护岸、溢流坝及分水口进行维修……一系列有效措施,向湖中补充了水源,增加了水量,扩充了尕海湖的水域面积,为使尕海湖成为“活水湖”有了补给保障。当前,尕海湖的水域面积由20世纪末的485公顷增加到2500多公顷。

尕海湿地为何这么美?20余年生态修复路成就“青藏高原东部水塔”

尕海湖。碌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除给尕海湿地“开源取水”外,当地还推动尕玛公路“绕路改道”。

据了解,原尕玛公路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碌曲县通往玛曲县的主要通道,穿过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长度约47公里,其中10多公里为该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为保护尕海湿地,从2007年开始,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机构和碌曲县委、县政府四处奔波,呼吁尕玛公路改道。2008年,尕玛公路改道项目获批,新设计的路线完全绕过尕海湿地和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有效改善了尕海湿地的生态环境。

同时,“一切为生态环境保护开道和让路”还成为碌曲县和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共识,当地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仅严厉打击违建行为,拆除违法建筑,覆土回填国道213线历史遗留沙坑,实施尾矿库恢复治理等,而且暂停了一批环评未达标项目的实施开展。

多方共治

“绿色引擎”促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良好的生态是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多年来,在修复湿地生态的同时,碌曲县多部门联动,协同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生态文明示范村试点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等,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让尕秀村为代表的村庄端好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

尕秀村位于碌曲县尕海镇,曾经的尕秀人主要收入来源靠放牧,居住条件简陋。2004年以来,通过开展游牧民定居点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试点建设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等,原本的落后藏寨尕秀“蝶变”为全国闻名的旅游“打卡”地。

尕海湿地为何这么美?20余年生态修复路成就“青藏高原东部水塔”

尕秀村。碌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我们以前是游牧生活,全家住在帐篷里,家里条件简陋,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非常不方便。”尕秀村村民拉毛加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2005年,他家搬进了定居点,并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村庄建设。如今,村里人看病、上学已不成问题,2017年,拉毛加一家还开办了牧家乐。

据了解,生态环境改善后,当地人也有了吃“旅游饭”的条件。依托周边尕海湖等旅游资源,在当地政府的引导扶持下,尕秀村先后打造建成牧家乐52户,旅游从业人员有300余人。2018年,尕秀村获“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奖”;2019年,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2022年,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从2000年尕海湿地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到2011年尕海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再到2022年尕秀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这背后,是甘肃碌曲20余年艰辛的生态修复之路,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8 17: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加大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物多样性和物种密度下降趋势更加明显,这些科学监测为青藏高原植物生态系统保护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他说。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一直是中国政府的关切。中国长期积极致力推动全球气
2023-09-02 16:56:00
亚洲水塔冰川总数超10万条!第二次青藏科考队还有这些发现→
...”头脑风暴会议。3月21日上午,在西藏拉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徐柏青也用科普形式同步分享了亚洲水塔冰川与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2025年3月21日,徐柏青
2025-03-21 10:47:00
...澜沧江的源头青海,每年有600亿到900亿立方米优质淡水从青藏高原的雪山冰川之间奔腾而下,滋润着华夏大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青海考察,始终高度重视保护三江源、
2025-03-24 07:15:00
全球变暖 亚洲水塔正发生重大变化!第二次青藏科考揭开这些秘密→
...组织科考分队2600多队次,科考人员2.8万多人次开展覆盖青藏高原全域的科考。在成果发布会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代表科考队介绍了十大标志性进展。包括:
2024-08-18 15:14:00
黄河生态保护志愿队 四川省域最边远地区的守护者
...志愿队授旗。石渠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甘孜州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幅员面积2519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26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心地带
2023-08-07 15:01:00
...化行动方案研究报告》,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和敏感区,作为青藏高原重要组成部分,青海高原同样深受气候变化影响。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青海气候与
2023-11-02 17:12:00
生态管护员守护湿地生态系统
...其繁殖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大片的湿地成为青藏高原野生鸟类的栖息地和繁殖地,隆宝也被鸟类专家誉为“黑颈鹤之乡”。每年3月底到10月,大量的黑颈鹤在隆宝筑巢、栖息,这是
2023-02-03 20:50:00
甘肃尕海则岔首次拍到荒漠猫捕食画面
...到低海拔地区活动。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交汇处,海拔范围从2900米—4400米,去年该保护区就曾经成功救助过一只荒漠猫。
2024-11-17 00:34:00
守好“中华水塔” 探访青藏高原上的“马背河长”
...里的河岸进行巡护,守护家园河湖环境。玉树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和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玉树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总流域面积
2023-09-23 22:08: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11月3日,西安市政协召开十五届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市政协主席王吉德主持并讲话。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参加
2025-11-03 17:47:00
随着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乘机出行变得越来越大众化。据统计,今年1-10月,西安机场累计已保障首乘旅客近4000人
2025-11-03 17:47:00
西安交大举办第十二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秋季研讨会
11月1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第十二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秋季研讨会暨陕西省第七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分论坛开幕式在创新港举行
2025-11-03 17:47:00
历史性突破!西安科技大学在2025中国青年科创“揭榜挂帅”竞赛获12项大奖
近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终审决赛在长沙、重庆
2025-11-03 17:47:00
河北新闻网讯 2025年承德市“奋进新征程,运动促健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轮滑培训活动由承德市体育局、中共承德市委市直机关工委
2025-11-03 17:59:00
高标准展现城市窗口形象,静安区全力护航第八届进博会
日前,记者从静安城发集团获悉,为迎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顺利举办,集团各板块近日围绕市容环境、市政设施、绿化景观及物业服务等重点领域
2025-11-03 18:05:00
主讲教师:石家庄市第四十八中学教师王静岩
2025-11-03 18:05:00
2025“魅力贵州”定向运动系列赛(百里杜鹃站)成功举办
11月2日,2025“魅力贵州”定向运动系列赛(百里杜鹃站)在百里杜鹃管理区成功举办。来自全省各地的800余名定向运动爱好者齐聚百里杜鹃
2025-11-03 18:11:00
汇川区:秋种油菜忙 春来花海“金”
多彩贵州网讯眼下,正值秋种关键时期,汇川区团泽镇的田间地头,锄起锄落、苗栽土覆,农户们正抢抓农时移栽油菜,一幅忙碌的秋种画卷在青山绿水间铺展开来
2025-11-03 18:11:00
仁怀:30万亩冬闲田不闲 “高粱+”轮作土地生金
多彩贵州网讯秋冬时节,仁怀市高粱收割后的田野褪去“闲意”,处处是忙碌景象。作为酒用高粱主产区,当地创新推行“高粱+”轮作模式
2025-11-03 18:11:00
吉网调查|热浪奔涌 长春商业“新场景”点燃消费新引擎
前一刻还在雨林穿梭,下一刻便到了滑雪场,像这样“打破季节与场景界限”的体验,12月25日,即将在长春万达茂新奇呈现。 11月3日
2025-11-03 18:13:00
在系统治理中重塑城市韧性——四平市海绵城市建设综述
一座城市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长和高楼林立,更体现在应对风险挑战的韧性和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当极端天气频发成为全球性挑战
2025-11-03 18:14:00
《半月谈》近期报道的基层“跑步机现象”,以“远看满头大汗,近看原地踏步”的生动比喻,戳中了部分干部“忙而不实、虚功自嗨”的痛点
2025-11-03 18:15:00
龙岩:守护文化根脉 闽藏两地非遗同台绽放
东南网龙岩11月3日讯(本网记者 马伊骅 通讯员 温良卿)11月1日,由福建省对口支援边坝县工作队、福建省龙岩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
2025-11-03 18:21:00
东南网龙岩11月3日讯(本网记者 马伊骅 通讯员 赵娜)金秋十月,龙岩“一县一品”本土品牌体育赛事好戏连台。激情在赛场涌动
2025-11-03 18: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