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童贯征西夏、平定方腊起义,最后成为奸臣,为什么会这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6:15:00 来源:历史上的拐点

太监在古代帝国的宫廷权力斗争中常常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通常被视为皇帝身边的亲信,但也有时因为过度握权而被视为奸臣。尽管历史上有许多出名的太监,但能够被封为“王”的却寥寥无几。只有三位在历史上获此殊荣的太监是:北魏的宗爱、唐朝的李辅国以及北宋的童贯。

童贯征西夏、平定方腊起义,最后成为奸臣,为什么会这样

童贯,这位北宋时期的太监,是这三位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他不仅执掌兵权长达二十余年,更与蔡京并列,被称为北宋“六贼”。

但是,回溯童贯的生涯,他并非一直是受到非议的对象。其实,他早年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认可。他带领军队出征西夏、平定了方腊的起义,有“猛将”之称。

童贯征西夏、平定方腊起义,最后成为奸臣,为什么会这样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位有着光辉战绩的将领,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定位为奸臣?

童贯身形高大、强壮,并且颚部位置长着稀疏的胡须。这种外观和常规的太监形象迥然不同。不少人猜测这可能与他在成年后才选择做太监有关。

他很快获得了宋徽宗的宠信,成为北宋军队中的领军人物。他的军旅生涯波澜壮阔,曾参与对抗吐蕃、西夏、辽国以及方腊的多场战役。

公元1103年湟州之战为童贯树立了不朽的功勋。当北宋十万大军进攻吐蕃的湟州时,皇宫意外起火。宋徽宗,对军事知之甚少,将此视为不祥之兆,并下令退兵。

童贯征西夏、平定方腊起义,最后成为奸臣,为什么会这样

面对这样的命令,童贯果断地选择隐瞒真相。他将皇帝的手谕藏于靴中,确保大军继续进攻。当军队统帅王厚询问手谕内容时,童贯机智地回答:“皇上只是鼓励大家,希望众将不负所望。”尽管王厚心中存疑,但他也知道童贯身为皇帝的心腹,权势不在自己之下,只好继续执行进攻指令。

此举无疑是冒险的。隐瞒皇命本是大逆不道,如果失利,童贯将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北宋军队最终取得了湟州的胜利。这场胜利不仅提高了童贯在军中的声誉,还为他赢得了更高的官职——襄州观察使。

童贯征西夏、平定方腊起义,最后成为奸臣,为什么会这样

随着连连战功,童贯逐渐在北宋政坛上崭露头角。他的军功似乎为他铺上了一条直通权力巅峰的快速通道。但这些“功劳”背后的真相却被掩盖,不为人知。

在宋徽宗的眼里,童贯是得力的助手。童贯不仅得到了频繁的提拔,还被安排了许多“有机会”的任务,这意味着他可以轻松地为自己攒取更多的功劳。

政和元年,童贯被任命为辽国的特使,引起了宫廷的轩然大波。不少人认为,作为太监的他并不适合担任这样的重要职务。但宋徽宗为了满足辽国的好奇心,特意派童贯去展现北宋的强大。

童贯征西夏、平定方腊起义,最后成为奸臣,为什么会这样

童贯的影响力迅速扩大,不久他掌管枢密院,成为除皇帝外的最高军事领导者。随后,他被封为太傅。时代的人们喜欢用“公相”来称呼蔡京,而对于童贯,人们则用“媪相”这一称呼来讽刺他,暗示他的权位与其身份不符。

童贯与蔡京、朱勔和梁师成等人并列,被称为北宋“六贼”,是宋徽宗统治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几位大臣。尽管他的地位崇高,但他的“功绩”受到了许多质疑。

童贯征西夏、平定方腊起义,最后成为奸臣,为什么会这样

事实上,童贯经常篡改军事报告以夸大自己的军功。例如,当他指挥北宋军队进攻西夏时,遭遇了惨痛的失败。但在战后,他选择隐瞒败局,而仅突出那些小小的胜利,为自己积攒更多的荣誉。

童贯准备收复燕云计划时,方腊的叛乱如火如荼地在南方燃起。与流传的传说不同,实际的历史中,梁山起义尽管声势浩大,却远不及方腊起义对北宋的冲击。短短数月内,方腊的军队就突破了七州的防线,威胁深入北宋的核心地带。

童贯征西夏、平定方腊起义,最后成为奸臣,为什么会这样

为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冲击,宋徽宗命令童贯立即回师南下,镇压方腊。利用敌军策略失误的机会,童贯迅速平定叛乱,并巧妙地将此次大捷归功于自己,因而获封太师。

然而,对于收复燕云的野望,童贯并未放弃。他再次集结大军北进,意欲一举夺回失地。但当面对真正的挑战——强大的辽军时,这位北宋的名将遭遇了空前的挫败。在连续的失败后,童贯选择与金国结盟,希望其能够协助攻取燕云。

童贯征西夏、平定方腊起义,最后成为奸臣,为什么会这样

金军凭借其出色的战斗能力,迅速攻破燕京,但随后提出的条件却让北宋感到为难:他们要求除了固定的岁币和税收外,还额外加征巨额的“代税钱”。

事实上,童贯并未真正收复燕云,而是花费大量财富“租借”这片土地。尽管如此,宋徽宗和童贯却用不同的视角看待此事,认为只是花钱而已,于是在此“功绩”之下,童贯被赐封为广阳郡王,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朝中的地位。

童贯征西夏、平定方腊起义,最后成为奸臣,为什么会这样

北宋的末年,宫廷中一个封王的太监,童贯,短暂地成为了大家的焦点。虽然他的头衔光鲜亮丽,但他身上的王爵光环并没有持续太久。当金国大军席卷而来,威胁北宋的存亡,童贯选择了一条逃命之路。

当时的宋钦宗命令童贯忠诚地留在都城守卫,但童贯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选择悄悄地随宋徽宗南逃。这一背离职责的行为终究未能逃脱皇帝的耳目,最后,他遭到了宋钦宗的赐死。

童贯征西夏、平定方腊起义,最后成为奸臣,为什么会这样

纵观童贯的一生,他无疑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这些“成就”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欺骗、权谋和损害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像童贯这样,表面上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实则暗中策划私利的人,无疑是典型的奸臣。或许,正是这样的人物影响了北宋的命运,使之走向灭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7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战西夏,平定方腊起义的童贯最后为什么会成为奸臣
...明,童贯这一步的确走得巧妙,他成为太监之后很快得到宋徽宗的重用,变成了北宋武将的门面担当,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军旅生活中度过,参与过北宋对吐蕃、西夏、辽国、方腊等发起的战役。
2023-06-10 15:30:00
北宋太监童贯内平方腊外复幽燕,为什么说他是奸臣?
...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情况发生呢?童贯在历史之中是宋朝宋徽宗时代的一名宦官,他在71岁的时候被封为了北宋历史之中唯一的异姓王,而在之前的时候,北宋民间将这一位狠人叫作宦官宰相,因
2023-06-21 05:13:00
从海上之盟到靖康之变,宋徽宗一手葬送了北宋王朝
1100年,宋朝最有才华的皇帝——宋徽宗即位。然而,27年后,北宋就被金国所灭,宋徽宗也被金人俘虏,自己成为了亡国之君。在这27年的时间内,北宋和金国的关系从同盟变成了敌人,两国
2023-03-05 22:40:00
童贯:宋朝军事奇才,唯一活着封王的太监
...童贯确实打了几场胜仗。最著名的莫过于收复青唐。本身宋徽宗已经下令向青唐进军,但恰逢此时宫殿着火,皇帝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于是向前线发布诏书要求停止军事行动。最先接到命令的自然是
2024-04-18 13:07:00
童贯的崛起与没落,揭示奸臣背后的能力与腐败
首先,宋徽宗就不是什么明君,更谈不上雄才大略,如果你让宋徽宗“亲贤臣,远小人”,实在是想太多。宋徽宗擅长绘画,也是顶级的书法家,更对金石很有研究,但就是最不擅长自己的本职工作——
2023-10-10 15:58:00
宋徽宗的收复燕云与宋朝的领土扩张
...朝,并且书信之中透露出了投诚之意。而宋朝的末代皇帝宋徽宗自然而然也就收到了女真建国,辽国内政混乱的消息,李良嗣之后更是果断的南逃,面见宋徽宗,亲自说明他的收复燕云并且能够灭亡
2023-11-01 08:12:00
宋、金定盟相约攻辽,但宋徽宗曾想爽约是为什么?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宋朝使臣赵良嗣、马政等人在宋徽宗赵佶、童贯君臣的安排下经海上出使金国,并和金国签订了《海上之盟》。这份盟约中约定宋、金联手攻打辽国,履约后,宋朝将
2023-02-03 21:02:00
揭秘北宋马植:一腔热血筹谋复燕,却遭不白之冤
...逢宋朝在西夏拓边战争中取得一系列胜利,为乘胜追击,宋徽宗将目光放在辽国上。于是北宋便派遣郑允中、童贯两人作为使臣出使辽国。在童贯离开燕京、留宿于卢沟桥时,马植便找上门来,献上
2024-05-02 18:23:00
宋徽宗收复燕云十六州:错误的决定沉重的代价
...天仪、铜人、书籍,遭金人劫掠一空。这一场劫难都缘于宋徽宗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决定。政和五年(1115年)辽国人马植来投奔宋朝,宋徽宗接见了他。马植告诉宋徽宗:现在辽国皇帝荒淫无道
2024-01-14 12: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