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永不消失的桥梁——风雨中的百年盘江桥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7-26 18:38:00 来源:多彩贵州网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张晴)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而在贵州无数座桥梁中,有这样一座桥,镌刻着深沉的历史印记,在战火中一次次被炸毁又不断被修复,历经百年风雨洗礼仍巍然屹立。它不仅是一座桥,更是中国军民团结英勇抗战的历史见证,是新时期的“民生桥”“产业桥”和“致富桥”。它畅通了逶迤绵延的道路,帮助两岸人民跨越山河,延伸幸福。它就是位于320国道晴隆和关岭两县交界处的盘江桥。

盘江桥横亘于北盘江流域的深山峡谷间,前身为“铁索桥”,始建于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世称“滇黔锁钥”,与抗战公路“晴隆二十四道拐”齐名,是抗战时期保障战备物资运输的交通命脉,几经战火损毁并几度重(改)建,1936年黔滇公路通车后由晴隆公路管理段管养。

铁索桥——起源

夏日的北盘江河畔,青山巍巍,碧水泱泱,野芳汀芷,昔日炮火的硝烟早已散尽。铁桥静卧其间,像饱经沧桑和磨难的老兵,默默注视着两岸人民的交流往来,见证着贵州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向人们细述着那些被炮火浸染的峥嵘岁月。

“忠于职守,固若金汤”,铁索桥桥墩上赫然在目的八个大字,满身锈迹斑斑的铁桥和荒凉凋敝的守桥班房,仿佛将我拉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从建桥到护桥,这座英雄的桥梁浸染了太多的鲜血和汗水,无数的生命在这里停留与陨落。我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它不仅承载了保障通行的使命之重,更承受了太多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

北盘江是贵州西南境内的大江,习惯称“盘江”。盘江桥上下两岸,岩崖如削,挺立万仞,水如一线,涛声震耳,急流危涛万状。两岸勤劳的布依族沿河谷而居,形成了物阜民丰、景色旖旎、民族风情浓厚的独特风光。

铁索桥也称之为盘江老桥,为悬索吊桥。据考证,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由黔安(南)普(安)监军副使朱家民倡修,以便利云南和贵州交通,历三年而成,是贵州省修建的第一座铁索桥。桥身由三十三根铁链组合而成,桥面用24根铁链并列,上铺木方,左右两侧各有6根铁链作扶手,东、西两岸建有碟楼,可以启闭,实为壮观。

自铁索桥建成后,往来于盘江的官宦商贾和文人墨客不绝如缕,并在盘江铁索桥两岸留下了墨迹石刻和摩崖造像。

铁索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由黔入滇,下关索岭(今关岭)至安南卫(今晴隆)必经过盘江铁(索)桥,为古驿道第一道雄险之关隘,故有“滇黔锁钥”之称。1936年黔滇公路通车时,在原铁索桥的基础上进行加固以过空驶汽车,暂维交通。

钢索吊桥——重生

抗日战争爆发后,滇缅公路成为我国主要的国际通道,黔滇公路作为滇缅公路的延伸线,承担着大量国际援华军用、民用物资运输任务,盘江桥因其处于滇黔公路“咽喉”和“滇黔锁钥”的重要位置,成为日寇不惜代价亦要破坏的我后方运输线的重要军事目标。1937年秋,决定改建为1孔36米公路吊桥。1938年,新桥施工支架搭建于旧桥上,因超重铁索断裂坠于江中,乃改用起重机牵引钢索于塔架上,1938年5月建成通车。但因塔架设计及工程材料等问题,新桥施工支架搭建于旧桥上,通车后不堪重负,塔架变形,乃改为1孔48米钢桁桥,于1939年5月建成通车。1941年,日军多次轰炸将桥炸毁,交通中断。又对原拆下之钢索吊桥进行整修并架于原桥台上,经过日日夜夜不间断的抢修,1942年4月修复通车,因当时人力、物力、财力缺乏,材料购备困难,工程延至1943年完工。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永不消失的桥梁——风雨中的百年盘江桥

【老盘江桥旧貌】

1950年,人民解放军驻守盘江桥,国家先后拨专款维修、加固。1954年黔滇公路改建,为适应黔滇两省工农业发展及汽车载重量日益增加的需要,乃加固盘江桥增强其荷载能力,改木横梁为钢梁,增设加劲桁架,次年春完工。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将盘江铁索桥作为军事要塞进行重点保护,再次对其进行维修、加固,继续通车,而每次维修、加固均保持原貌。经修复后的钢索吊桥,经过80多年风雨洗礼,仍傲然屹立在盘江激流之上,两岸原有的炮楼、岗亭等文物原貌保存至今。

2013年,国务院公布盘江铁索桥和盘江古驿道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重要附属文物点之一。

2014年,由于位于下游的马马崖电站蓄水后将淹没老桥,故在原址加高桥墩和桥身整体提升15米,以保护文物。

此后,铁索桥继续承载起文物古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并成为旅游景点和《二十四道拐》影视剧等拍摄取景地。

双曲拱桥——衍化

为适应320国道日趋繁重的运输任务,决定在钢索吊桥上游约1公里的大章渡口处修建双曲拱桥盘江桥,于1971年动工修筑,1974年9月竣工,桥面净宽10米,高26米,为3孔净跨10米、70米、15米,桥东(关岭)筑引道1公里,桥西(晴隆)筑引道1.9公里,两边引道均连接黔滇公路,位于当时即将兴建的马马崖一级水电站库区内。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永不消失的桥梁——风雨中的百年盘江桥

【原双曲拱桥】

这条长约124米的钢筋混凝土空腹式双曲拱桥建成后取代了原来的钢索吊桥,至此承担起320国道运输任务近40年。为保证马马崖电站通航,双曲拱桥于2014年5月初撤毁。

盘江桥——传承

原承担主要通行任务的双曲拱桥所在的马马崖一级水电站正常蓄水位585m,正常蓄水位时桥位处50年一遇回水水位为591.35m,电站建成后将淹没桥梁,遂将双曲拱桥推掉,改线在下游500米处的320国道公路复建大桥连接两岸交通,即现在的盘江桥,新盘江桥于2013年动工,2014年通车。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永不消失的桥梁——风雨中的百年盘江桥

【新盘江桥】

自此,老盘江桥彻底完成了历史使命,由现在的新盘江桥继续承担起保障车辆和人民出行的重任,并成为托起大山孩子诗与远方的“逐梦之桥”,守护新桥的重任也交到了新一代晴隆公路人手里。而交通先驱者们披荆斩棘、战天斗地、顽强拼搏的宝贵精神也不断在一代代交通人身上传承,在他们心中架起一座又一座永不消失的桥梁。

铁索桥、钢索吊桥、双曲拱桥到新盘江桥的变迁,不仅是贵州交通桥梁建设的生动缩影,更是一代代交通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交通事业奋斗终身的真实写照。

从“飞鸟不通地”到轻车能过万重山;从千山万壑到“万桥飞架”,从“地无三里平”到“桥梁博物馆”,一座座桥梁不仅打破了地理屏障,给山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桥旅融合”等新名片也正为贵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不断注入新动能。

主创:张晴

一审:罗玉时

二审:金凤

三审:朱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6 20: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好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的万峰林吸引八方来客 黔西南日报图库 康养胜地,人文兴义。5月的黔西南风光旖旎,山河壮丽的喀斯特地貌、色彩斑斓的童话王国、历史厚重的红色文化、云海浪漫的万峰之巅、舒适悠闲的
2023-07-15 07:46:00
...转自:黔西南日报本报讯 (记者 单微) 2月10日,“人文兴义”大讲堂第二期讲座在州民族文化中心举行,邀请安龙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服务中心主任、贵州省地方志专家库第一批入库专家
2023-02-12 01:49:00
...、谋划6个,正通过补链延链有力助推“康养胜地、人文兴义”的打造。已建成的9个康养产业基地分别为北盘江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兴义纳具和园森林康养基地、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贞丰
2024-05-20 08:02:00
“到人民中去——贵州作家基层行”走进黔西南
...刘金等,在黔西南州册亨县、安龙县展开采风调研,并在兴义市开展贵州省作家协会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暨走进黔西南调研座谈会,黔西南州委常委、州政协党组副书记、州委宣传部部长、州委统战
2023-02-21 14:38:00
“铁锁盘江-北盘江铁索桥历史文化展”在黔西南兴义开展
...8月8日,“铁锁盘江-北盘江铁索桥历史文化展”在黔西南兴义黔西南州民族文化中心开展,展览时间从2025年8月持续至2025年12月。桥梁不仅是交通的纽带,更是历史与文化的生动
2025-08-13 01:25:00
推动“康养胜地、人文兴义”     城市品牌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
...委、州政府高瞻远瞩、系统谋划,提出“康养胜地、人文兴义”的城市定位,正当其时,恰如其分。而“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城市品牌的培育,必须重视城市品牌的传播。一、“康养胜地、人文兴
2024-01-03 07:46:00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黔西南州紧紧围绕“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的城市定位,带动“康养+”深度融合发展,经过近一年来的培育打造,呈现出可喜新气象。“丛立之峰,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
2024-01-27 06:30:00
6000名跑者齐聚万峰林 交通运输行业半马激情开赛
...、区6000名交通运输行业人员及家属齐聚“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奔跑在花香四溢的赛道,在烟雨朦胧的山水画卷中挥洒汗水,感受户外运动的无限乐趣,展现交通运输行业的坚韧和活力。跑
2025-02-16 17:03:00
万峰成林处 四季康养地
...之峰,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5月,行走在黔西南州府兴义大街小巷,开得热烈、开得灿烂的三角梅俯拾皆是,在云贵高原的阳光映照下,这座现代山地小城更加明艳动人。黔西南以万峰林为代表
2023-07-22 01:28: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向海展新翼\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外观设计充满闽南特色。从空中俯瞰,它的屋檐就像三重波浪形的飞檐,既像闽南传统的大厝,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鹭
2025-10-07 08:00:00
【厦门之美】一城月色映团圆
2025“厦门中山路·最美中秋月”活动中,“月兔呈祥·国庆同心”打卡展示美陈装置吸引市民游客争相合影。(记者 陈立新 摄)昨日18时22分
2025-10-07 08:0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数据显示,假期前五日,全市重点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3.7%,重点旅游街区游客量同比增长69
2025-10-07 08:00:00
省能源局近日公布第三季度新型储能项目库调整清单。新增入库项目中有3个项目在太原建设,不仅有助于解决能源消纳问题,也有利于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2025-10-07 06:22:00
10月5日,市城乡管理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就节假日环境卫生保障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城六区、省综改示范区、市环卫中心
2025-10-07 06:53: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佳节情意浓,神州共欢庆。一场场以“党群同心、月圆情浓”为主题的中秋活动,在阳曲县高村乡各村党群服务中心
2025-10-07 06:54:00
记者走基层丨西藏阿里地区:同赏边关月 共话家国情
10月6日晚,河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中秋茶话联欢会在工作队驻地举行。图为援藏队员正在观看节目。 河北日报记者 赵瑞雪摄10月6日
2025-10-07 07:42:00
首批安全应急装备产业特色园区名单公布我省5家园区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入选园区在应急通信与指挥、工程抢险救援、矿山专用安全生产装备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河北日报讯(记者米彦泽)日前
2025-10-07 07:42:00
在沙河市白塔镇栾卸村,万亩林海层林尽染,景观水系潺潺流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尽享乡村惬意慢时光。拍摄丨赵永辉、张智制作丨吴晓萌
2025-10-07 07:44:00
一张球票,除了看球还能做什么?住酒店有折扣、游景区能省钱、品美食享优惠……来到廊坊市,邯郸球迷刘腾发现,手持一张球票,超值体验接连不断
2025-10-07 07:51:00
记者走基层丨沧州南川老街:来大运河畔 享“文化大餐”
10月6日,在沧州南川老街,节目《打鼓》精彩上演。河北日报记者 戴绍志摄狮城大鼓敲起来,沧州落子跑起来……10月6日,一场秋雨后
2025-10-07 07:52:00
全省评选出第五批“河北省林草乡土专家”河北日报讯(记者李巍)近日,省林草局公布第五批“河北省林草乡土专家”评选结果,17人被授予“河北省林草乡土专家”荣誉称号
2025-10-07 07:52:00
“今年藜麦价格好,收购价一斤5元左右呢。”9月20日,沽源县藜麦种植大户郝鹏飞站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藜麦田里,眼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2025-10-07 07:53:00
秋日的晨光透过窗户,映照在舒建新肩章的金盾上。这位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的“警营硬汉”,此刻正细致地整理着履职笔记
2025-10-06 07:12:00
央媒看太原10月3日,央视新闻客户端以《购车补贴有调整 国庆假期消费者看车选车热》为题,报道了太原市很多消费者趁着假期看车选车
2025-10-06 0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