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昭通日报
“阳了”,莫慌!保持淡定
——来自两位“阳康者”的自述
记者 张永刚
“今天,完全‘转阴’了!”12月19日12时48分,远在昆明的李小(化名)通过微信回复了记者一条信息。
31岁的李小是昭通某市直部门的公务员,11月底到昆明出差,12月初被感染,核酸检测呈“阳性”。
“9日感染,10日出现症状,14日症状消退。第1、2天怕冷,轻中度发烧;第3、4天整个嗓子里面剧痛,一个半小时醒一次;第5天症状逐渐消退。”回想“阳了”后4天难熬的日子,李小坦言,是数着时间一分钟一分钟挺过来的。
跑步、游泳、爬山,李小平时爱运动,即使“阳了”也没有放弃轻度运动。
“发热当天没有买到退烧药,就买了生姜加大葱泡水喝,加速发汗,嗓子疼了就用盐巴水漱口。”李小回忆,“阳”后从《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恶补了缓解症状的“药方”。他自行隔离在酒店,每天在房间适当锻炼,能忍就忍一下,忍不住就喝点药;在网上点餐,忍痛坚持吃三餐,不断喝水,吃好、休息好,从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这个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恐怖,来得快,去得也快。药品只能缓解症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才是最重要的。”李小介绍,只要没发烧、呼吸畅通,就胜利了一半,不建议持续吃药。
连续做了4次核酸检测,12月19日,李小“阳”转“阴”。
“以后会更加注重防护,做好后续健康监测。”除了硬扛,家人的电话,单位同事的关心,让李小在与病痛的较量中倍感暖心。
“可怜这些医护人员了,一会儿送水,一会儿送药,一会儿送饭……我们像老年人一样受到服侍。”“今天是我们来凤凰山医院治疗的第6天,很多朋友、粉丝问我是不是自费的,是国家免费治疗的,我们现在好多了,只差做核酸了!”45岁的吕士玉来自昭阳区龙山寨社区,是2022年昭阳首批“阳性”患者,集中隔离治疗期间,她通过短视频发布日常生活。
吕士玉平时在工地干活,主要做的是扎钢筋、扛水泥等活路。11月24日上午,她还在守望回族乡帮人做工。
“下午觉得有点饿,就做了蛋炒饭,发觉没有以往那么香;到了晚上,觉得特别累,没有力气,盖着被子都感觉冷。”白天集中做过核酸,晚上昭阳区疾控中心通知吕士玉核酸初筛呈阳性。随后,吕士玉被集中送往凤凰山医院接受诊疗。
吕士玉回忆,集中隔离期间的治疗和后来放开后的居家观察相差不大,就是发烧了服药降温,咳嗽了服药减轻症状。
“退烧后就不要拼命吃药。”“恐惧来自未知,‘阳了’并不可怕,也不要惶恐,体质差的就和得了重感冒差不多。”……在留言区,吕士玉还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向“阳了”的粉丝分享心得。
“希望疫情早点过去,让你我过上太平的生活。”12月19日10时25分,康复后的第11天 ,吕士玉来到熟悉的工地,发了这样一条感言。
以前一个小区发现一个“阳性”,人人自危;现在“阳”了,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发个微信朋友圈。12月15日,钟南山院士在“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介绍,新冠致死率相当于季节性流感。临床数据显示,新冠病程大约为7天,很少超过10天,大部分体现在前3天,出现发烧、咽痛、咳嗽症状,第4天症状减轻,第7天症状基本消失。专家提醒,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人员要尽快接种,把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如果“阳了”,也不必恐慌,做好居家治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5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