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户户入股改造村湾环境,曾经的“龙须沟”变身全国文明村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2-23 22:2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23日上午,一辆载着100多棵楠木树苗的轻型货车,从邾城街巴徐村徐治塆出发,驶向东西湖区的一个在建市政工程工地。这些楠木树苗出自落户徐治塆的武汉举襄农艺有限公司的苗木基地。

“我们是奔着巴徐村‘全国文明村’这块牌子来的。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没有错。”武汉举襄农艺有限公司负责人江月波笑着说,“巴徐村为我们的苗木基地建设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我们的苗木基地也为这个全国文明村添上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户户入股改造村湾环境,曾经的“龙须沟”变身全国文明村

巴徐村彻底改变了村内脏、乱、差,美化了人居环境。记者周超 摄

鲜为人知的是,巴徐村这个全国文明村,几年前还是一个被垃圾包围的“龙须沟”。

户户村民入股投入村湾环境整治

100多所旱厕、7个养鸡场围村,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这就是8年前的徐治塆。

2015年10月,徐治塆外出务工的能人回乡,看到村湾污水横流,“脏得都没办法下脚”,主动建起了“幸福徐治,美好明天”的微信群,一句“徐治塆不能这么垮下去”,迅速在群里炸开了锅。

有人建议:“家家户户出点钱,整治一下村湾环境。”

更有人提议:大家入股,成立合作社,按照乡村旅游景点的标准打造村湾环境!

一呼百应。徐治塆119户村民,以现金、房屋、土地、劳动力入股,自发成立“八巷九弄合作社”,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户收入。这也是武汉首个全民股份制乡村旅游合作社。

村民最少的出了5000元,最多的出了14万元,现金入股共138.5万元。房子入股,有的是整栋,有的是半层,有的拿出一个单间;土地入股,由合作社集中起来,统筹种植。劳动力入股,塆子改造工程由村民自建,当日只结20%工钱,其余的作为股本入股。

村湾环境整治启动。村民自发拆除私人旱厕102座,关停了7家养鸡场,鸡粪、污水等不再直排塘堰,空气中再也没有鸡粪味了。30多年未曾清理的绕村塘堰沟渠也疏通了。

“不搞大拆大建,越土越好。”合作社请来专家指导:利用各种农家废物,就地取材,尽可能恢复旧时古朴乡土村落面貌,留住乡愁。

户户入股改造村湾环境,曾经的“龙须沟”变身全国文明村

巴徐村村民开心地拉家常。记者周超 摄

村湾改造中拆掉的砖瓦砖、石条、横梁、村民用剩的水缸都被收集起来,通过巧妙组合,变废为宝,形成景观。塆里的步行道,采用农村里最常见的青砖与红砖铺就,乡土味十足。对于老房子,只作天面防水和墙面加固抹泥,对部分新房,加装彩绘。数十座房屋,一房一个特色,一屋一道景观。

户户入股改造村湾环境,曾经的“龙须沟”变身全国文明村

用手机记录乡村涂鸦墙。记者周超 摄

短短几个月,“龙须沟”摇身变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村”。2018年,巴徐村获评全国文明村。

放大“徐治塆效应”

多年的渍水“顽疾”得以根除

今年正月十五刚过,巴徐村江新屋湾几个年轻人就找到村委会:湾里生活污水出现漫溢现象,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想新建污水处理系统,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请求村委会支持。

村委会当即表态:没问题!

“这些年,村民看到徐治塆的环境变好,都纷纷效仿。”巴徐村党支部书记徐国栋说,“大家都想生活在舒适清爽的环境里。”

户户入股改造村湾环境,曾经的“龙须沟”变身全国文明村

巴徐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徐国栋介绍乡村文化墙。记者周超 摄

巴徐村江河口湾是新洲区有名的“状元村”,“凡是有孩子读书的家庭,几乎都有大学生。湾里名牌大学的大学生也不少。”徐国栋介绍,村民们都将主要精力投入孩子教育中,对居住环境却“要求不高”。徐治塆的变化还是让江河口湾的村民感到了震撼。

2021年,江河口湾在外做建筑装饰工程的年轻人江武、江帆等人,向村民发出动员:我们也要像徐治塆一样,该变一变了!

“改变就从整治多年的渍水点开始。”“再修建一条环湾道路。”……

40多户村民很快筹资了8万多元,村委会从惠民资金中争取了项目经费20万元。

多年的渍水“顽疾”得以根除,渍水点还被改造为漂亮的篮球场,成为村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路灯一直亮到河堤

菜农不再摸黑赶路

户户入股改造村湾环境,曾经的“龙须沟”变身全国文明村

新洲区邾城街巴徐村村容村貌整洁美观。记者周超 摄

从举水西堤中段下来,通向巴徐村,新修了一条宽敞的公路,这是新洲区“五路八桥”项目中顾岗——李集线的巴徐段,全长2.2公里。道路两旁,新装上了路灯。

“路灯从村里一直亮到举水西堤,我们菜农再也不用摸黑赶路了。”菜农程协桥说。

徐国栋介绍,去年村湾环境提档升级的民主议事会上,村民代表提出,给“五路八桥”巴徐段装上路灯。

村民代表的建议很快被采纳。4个多月后,73盏路灯亮起来。

“近几年,我们不断对村湾环境提档升级,全力保住‘全国文明村’这块牌子。”徐国栋说,“仅村湾环境的保洁标准,就比同类村湾要高,不限于‘无暴露垃圾’,而是按照‘洁绿亮美’的要求不断改善村民的人居环境。”

(长江日报记者李亦中 通讯员刘慧 袁晓西 王东升)

【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3 23: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石脑镇:实干争先建设美丽新家园
...。以实事温暖民心20年前的石脑镇,有点像老舍笔下的“龙须沟”。那时,该镇工业发达,有全省闻名的石脑瓷厂,商贾云集,但也出现了各类生活污水满地横流的现象,农田、河水受到污染,集
2023-06-27 01:37:00
...影响村民出行;夏天污物漂流、蚊蝇滋生,被村民称为“龙须沟”。去年,孙庄村的几条路修好了,修建下水道一事也排上了日程。“龙须沟”能够换新颜,得益于信发街道于今年4月份实施的辖区
2023-09-21 17:40:00
河北邯郸:昔日“龙须沟” 今变碧水清流
邯郸111处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昔日“龙须沟” 今变碧水清流12月4日,笔者在邯郸市丛台区输元河水体治理示范段看到,碧波荡漾的水面上,一群野鸭正嬉戏觅食,河边几位市民在悠闲散
2023-12-18 09:04:00
湖北夷陵:“龙须沟”变回“生态河”助力长江大保护
...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宜昌10月30日电 题:湖北夷陵:“龙须沟”变回“生态河”助力长江大保护作者 徐彬瀚 夏子茜 武正芳傍晚时分,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村民严克新和家人一起
2023-10-30 15:33:00
“龙须沟”变身“乡村会客厅” 湖南祁阳农村科技种植富民
...的湘江碧波荡漾。三家村,曾经脏乱差,是当地有名的“龙须沟”,随着村庄变美,农旅兴旺。2019年以来,三家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
2022-12-26 16:23:00
昔日龙须沟 今朝清水河
本文转自:常州日报黄桥港综合整治工程竣工验收昔日龙须沟 今朝清水河□李垚 夏晨希 赵玉涵“黄桥港真的变漂亮了!”4月12日下午,黄桥港综合整治工程顺利完成竣工验收。横林水利站站长
2023-04-17 08:50:00
...里,老舍写出了很多著作,比较耳熟能详的作品如话剧《龙须沟》就是在这里写完的。老舍的作品别具一格,既有英式的幽默又带有如瓷器般精致的北京方言特色,能用北京腔的对话将故事情节写得
2023-08-22 15:14:00
清华学子寒假赴江西分宜开展社会实践
...,清华大学赴江西实践支队前往分宜县城东污水处理厂和龙须沟,实地调研污水处理与水资源保护工作。在城东污水处理厂,实践支队针对污泥浓度问题提出了初步方案。就龙须沟总磷问题,实践支
2023-02-17 13:44:00
东城区金鱼池地区举办回迁纪念活动 金鱼池地区卡通形象首次发布
...,感受金鱼池地区焕发的新活力。金鱼池地区是老舍笔下龙须沟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金鱼池地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改造。2001年4月18日,伴随着首都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为彻底改善金
2024-04-19 17:4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