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简介商王朝在位最长久的有为之君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1 15:4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太戊,姓子名密。商第9位国王。汤五世孙,太甲孙。死后追谥为中宗。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为商王太庚之子,商王小甲、雍己之弟。《史记》:云帝雍己崩,弟太戊立,是为帝太戊。”商朝复兴。与祖乙、太甲并称为三示(三个有贡献的国君)。

人物简介

太戊即位后,起用伊尹的儿子伊陟为相。太戊从小生活在钟鸣鼎食的帝王之家,继承王位时还是一个楞小伙子,所以整天只图安逸享受,不勤政事。太戊七年,亳都出现“桑谷共生于朝”的现象,就是桑树下长出了谷树,也就是构树。七天的时间里就疯长了,长得很大。其实两者同属桑科乔木,这本来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偶然现象,换现在也不作为怪,人类生的怪物都多更何况植物,可是在商代的时候人还没有植物学知识,就把它看作是妖魔鬼怪。这个少年国王很怕。他的大臣伊陟(伊尹的儿子)回答说:“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阕与?帝其修德。意思是说臣听说妖怪胜不过德,大概大王在治理朝政上有什么缺德之处,所以才会出现妖怪。如果善政修道,以德治民,自会免除祸害。

伊陟看到商王朝开始衰落,就利用此事劝诫太戊,希望他发愤图强,成为有德之君。商王朝本来就很迷信鬼神,经伊陟这么一说,太戊信之无疑。此后开始勤政厚德,治国抚民。而这种不是正常生长的共生树木,长到一定时候会自然枯死。太戊以为是自己修德治国以德压妖的结果,就更相信了。

在太戊的励精图治下,本来开始衰落的商王朝又得以复兴。

据古书上记载太戊在位75年,是商王朝在位最长久的。太戊勤政修德,治国抚民,颇有振作。任用伊陟、巫咸掌握国政。国政大修,各小国又纷纷归顺,商朝中兴,《史记》故称太戊在位时,举贤人伊陟、巫咸为丞相,天下大治,诸侯归附。病死,葬于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南30里处)。故后代尊称他为中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1 2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姬发继承其父遗志,推翻商朝统治,成为西周王朝的开国之君。姬发继任后,继续积极准备灭商,任命姜尚为军师,负责军事;南宫括为元帅,武吉为将军;任命其弟周公旦为辅佐,负责政务;任命
2023-10-21 17:25:00
历史上最没存在感的中兴之主,昭宣二帝才是汉朝的巅峰
...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感谢支持青年讲历史。比起开国之君的筚路蓝缕,守成之君则显得轻松了一些。其实二者的艰辛程度相差无几,开国之君,大多都是戎马一生,从战场上死里逃生而归。守城
2022-12-26 21:06:00
开创是卖官鬻爵的两个皇帝是谁
...之极。东汉王朝自“明章之治”后,其皇帝多为短命夭折之君。朝政长久以来或掌握在外戚的手中,或操控在宦官的手里。而地方上,汉光武帝的政权就是依靠豪强地主的支持,才建立了东汉王朝,
2023-05-11 06:08:00
伊尹辅政,培养太甲成为明君
...就忘乎所以了,认为一切应当由他说了算,否则枉为一国之君,绝不要被那个奴隶出身的宰相伊尹来管着了。他恣意妄为,不听伊尹的规劝,破坏了祖宗留下来的法律制度。他居然学夏桀的样子以暴
2024-01-22 13:36:00
刘宗周:一个忠臣误国的典型例子
...“讲求二帝三王之学”,给皇帝恶补历史,汲取历代亡国之君的经验教训。刘宗周这样的建议并不是说不行,而是在当时明朝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仍然是要求崇祯帝修德治心,近儒臣等等,这样的建
2023-05-23 10:22:00
...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
2023-10-22 20:31:00
商朝哪位帝王,真的从昏君变成了明君
...的功劳,说到伊尹,他是商朝的著名政治家,有辅佐开国之君的功劳,历史上向来将他与姜太公相提并论,因此在商代早期伊尹掌握了较大的国家权力。将太甲扶持上位后,伊尹接连写了三篇文章,
2024-03-25 17:20:00
揭秘中国历史上,那些可能相遇的大一统王朝开国君主
...定不长久,那些动辄国祚就是百年的大一统王朝,其开国之君肯定是没有相互见过面的,毕竟这11个开国君主都没有活过100岁。因此,基于这点,我们就可以掉西晋、元朝、明朝、清朝这四个
2024-03-02 13:55:00
商周两个中兴之君,因不符合司马迁三观而无公正记载
...史人物也有倾向性的非客观记载,不信请看商周两个中兴之君,只因不符合司马迁的三观而被排斥,没有得到公正记载。西周的周孝王周孝王姬辟方是周共王的弟弟、周懿王的叔叔,但周懿王去世后
2024-02-24 19:1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