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生态公益林场现有山林面积31.0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6%,中幼林、近熟林达67%。近年来,该林场以“三比三争”的劲头,紧紧围绕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以“保生态,促发展,惠民生”为基调,立足实际,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充分盘活森林资源,提升林业发展工作效能,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合理规划,严把项目规划设计关
靖安县生态公益林场为准确把握地方专债政策,用足用好用活专债项目资金,按照“生态保护、兴林和富民三结合”方式,针对林场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的特殊性,找准切入点,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编制《靖安县生态公益林场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组织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评审。更新造林7451.9亩、林改培15620.5万亩、林下经济804.5亩,维修现有林道22.0km,并配套建设生物防治工程、生物防火隔离带工程等。项目总投资4004.28万元,建成后,靖安县森林质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将得到全面的改善和提升。
建立示范,带动县域绿色发展
靖安县国家储备林11.25万亩,其中靖安县生态公益林场33320亩,占29.5%。林场针对丰富的森林资源,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生态建设的主体作用,促进林场多种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紧紧把握地方专债发行的契机,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资金3300万元,优先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在改善“林相”上下功夫。通过“伐”“补”“套”等多种手段,套种珍贵树种、林下作物,对其周边残次林进行补种,优化树种配置,提高森林质量,打造优美森林风景,建设一批高标准、高水平、引领作用强的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推动林业各项工作全面提升。
拓宽思路,创新“储备林+N"的模式
作为全县国储林建设示范点,林场抢抓项目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优势自然资源,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适应新形势下林业经营和管理模式,充分整合林场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以“国储林+林药+林菌+林蜂”等模式,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良性循环。采取“林场+公司+农户”合作模式,种植林下药材岗梅3905亩、林下药材黄精70亩;建立了生态绿茶基地50亩、高产油茶培育基地476亩;香菇种植基地1个,建设面积2640平方米,年产销售新鲜香菇3.2万斤,实施销售收入 16.26万元;蜜蜂养殖年产天然蜂蜜4800斤,销售收入24万元,通过“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式,盘活林地空间,提高国储林项目发展经济效益,着力实现林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惠及民生,提升专项债社会效益
通过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改善了国有林场资源结构、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提升了靖安县的绿色本底森林质量和景观价值;提高了森林固碳释氧能力、改善水源涵养和土壤保肥等生态功能;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助农增收以及示范带动乡村森林质量提升。储备林项目建设涉及靖安县9个乡镇,林场10个分场,项目建设中用工量达 14 万个,林农、职工可在家门口就业,为当地群众、职工提供了弹性就业岗位;林场推行“储备林+林下经济”经营模式,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增收致富的平台,林菌种植产业吸纳了林场“场管村”村民参与项目建设日常管理和劳务就业,带动村民及脱贫户每人年增收3720元,实现社会得生态、国家得木材、企业得效益、林农得收入的共赢目标。(张娟、鞠丽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7 23: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