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鲁网11月5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李安琦 通讯员 张奥)近日,德州市宁津县津城司法所所长以李镇小学法治副校长身份,走进校园开展“法治护航成长”主题活动,通过分层宣讲、创新形式,为教师队伍“强法治素养”,给学生群体“播法治种子”,推动法治校园建设走深走实。

活动首站聚焦教师群体,一场“法治素养提升专题会”精准覆盖全校教师。会上,法治副校长结合教育行业特点,围绕“教师如何以法治思维履职”展开重点讲解:一是明确教师“法治表率”定位,要求主动加强法治知识学习,将《教育法》《教师法》等内容融入日常,以自身法治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二是敲响“遵纪守法”警钟,结合典型案例强调醉驾、行贿受贿、交通肇事等常见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明确此类行为一旦触犯刑法,不仅会失去公职,更会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不可逆影响;三是提出“法治教学”要求,指导教师在学生管理中严守法律边界,严禁以体罚、殴打、辱骂等方式管教学生,面对违规违纪行为需用法治思维开展教育引导,既保障学生权益,也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在学生课堂环节,活动创新融入津城街道“非遗+普法”特色。法治副校长将县级非遗“糯麦花馍”与法治知识巧妙结合,一个个造型鲜活的“法治花馍”成为课堂焦点:比如“中国食品安全大叔”画样的花馍,搭配生动讲解让学生快速理解《食品安全法》中“不吃过期食品”“注意饮食卫生”等核心内容;做成交通信号灯样式的花馍,直观呈现“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以“国家安全卫士”为造型的花馍,则通过“维护国家统一”“保护国家秘密”等知识点,帮学生建立国家安全意识。这种“非遗载体+法治内容”的形式,打破传统普法的枯燥感,让学生在观察、聆听中轻松掌握法律知识,现场互动氛围热烈。
此次校园法治活动,既为教师队伍筑牢法治履职根基,也为学生打开“趣味学法”大门,更探索出“非遗传承与法治宣传教育”融合的新路径。下一步,津城司法所将持续发挥法治副校长职能,推出更多贴近校园、贴近师生的普法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法治屏障。
责任编辑:霍艳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05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