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出身商贾的管仲,扶持齐国发展,使得齐国在春秋时期,成为了称霸一方的春秋霸主。而作为齐国的相国,管仲十分聪明,他为齐桓公进言献策,攻打收服了春秋众多小国。
而其中在征服楚国的时候,管仲的一条计谋,经过千百年来依然是教科书上的经典案例。他到底献了一条什么计谋呢?
管子
管仲就是后世熟知的学者管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而他其实早年间是个走南闯北的商贾。这也有了“管夷吾举于士”的说法。
他的父亲名叫管庄,曾经是齐国的士大夫,但可惜后来家道中落,管仲出生以后就过的十分穷困的生活。
长大后的管仲为了讨生活,就和自己的至交好友鲍叔牙一起走南闯北做生意。只可惜最终还是失败了,并没有挣到什么钱财。
但这段经商游历的经历,使得管仲接触过各种各样,不同阶级的人,也见识了大江南北的各种世面,让他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社会人文经验。
后来,齐襄王去世,公子小白在鲍叔牙保护下回到了齐国的都城,顺利坐上了王位,成为后世熟知的齐桓公。
而齐桓公在民间召集有才贤士,是鲍叔牙对齐桓公说:“大王如果要招纳相国,必定是管夷吾才可当此大任!他的才干在我之上啊!”
曾经争夺王位的时候,管仲还埋伏暗杀过公子小白,但此时鲍叔牙倾力推荐管仲,作为齐桓公的公子小白,不计前嫌,邀请管仲前来做相国。
而当时管仲被鲁庄公所控制,鲍叔牙只好谎称:“齐桓公遭到管仲暗杀,愤恨不已,势要杀管仲。”
鲁庄公生怕齐国大军压境,只好将管仲绑了,希望能够将管仲押送给齐桓公等待发落,以此作为示好,请求齐国退兵。
但这其实是鲍叔牙的计谋,管仲被押送至齐国之后,就受到了齐桓公的礼遇,还差人算了良辰吉日。
齐桓公以非常隆重的礼节,亲自去迎接管仲入宫,两人相谈甚欢,管仲被齐桓公以“仲父”的名义,拜为齐国的相国。
管仲在成为齐国的相国之后,一心辅佐齐桓公,助力齐国做大做强。谭国是春秋时期一个非常小的国家,城池也很少,但谭国的君主却对齐国不敬,礼法不尊。
齐桓公本身是没把谭国的不敬放在眼里的,但管仲说:“谭国作为如此小国,却不遵礼法,若不施以惩戒,实在有损齐国的威信。”
因此管仲劝齐桓公拿出魄力,出兵讨伐问罪谭国的失礼。而这小小的谭国根本无力抵抗齐军的讨伐,很快就被齐军灭掉。谭国的诸多城池也全部都归到了齐国的版图之中。
之后,在北杏(今山东聊城东)会盟之中,所有国家的君主都来参与了,唯有遂国没有前来,管仲又对齐桓公说:“为了提高齐国的威望,应当出兵遂国。”
齐桓公再次采纳了管仲的建议,出兵灭掉了这个遂国,至此,就已经有两个国家都被齐国灭掉,不仅扩大了齐国的土地,还在四海之内树立了极高我霸主威望。
到了齐桓公六年的时候,中原的鲁国、宋国、陈国、蔡国、卫国全都先后屈服于齐国,向齐桓公俯首称臣。
这全都归因于管仲的进言献策,使得齐国成为了整个中原的一大霸主。然而楚国却兵力强盛,不愿低头于齐国,双方势均力敌,就连齐桓公都一直没办法拿下楚国。
这个时候,管仲为齐桓公想到了一个办法。
收服楚国
楚国在春秋时期,被称作万乘之国,顾名思义,楚国有超过万辆的战车,可见整个楚国的兵力是多么的强盛。
但齐桓公想要称霸春秋,就必须正面迎击楚国。这个时候齐桓公十分头疼:“楚国兵力强盛,虽然齐国如今有众国归顺,但在兵力上,还是不足以与楚国相抗衡啊。”
齐桓公向管仲询问,有没有什么应对之策,否则就算齐国不主动进攻楚国,将来楚国也很有可能会向齐国出兵。
在各国都归顺之后,有人建议齐桓公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进攻楚国,先打一波,是胜是败战后在论英雄。
应当趁着现在齐国威望强盛,众人信服,否则再等到楚国发现齐国势头太猛,恐怕是会出兵征讨齐国的。因此齐桓公也有一些跃跃欲试的态度,打算直接出兵。
但管仲却持反对的态度,他认为:“自古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们不必直接以武力胜过楚国。更何况,现如今齐国虽有各国的归顺,但根基与楚国相比,还是不够安稳。”
管仲觉得“进攻楚国,绝对不像进攻谭国那样,能够迅速取得胜利,恐怕到时候会成为三年五载都打不完的长期战争,百姓民众难以承担这样的长久战争,国库粮草也供应不上啊。”
因此管仲坚决反对此时与楚国正面发起冲突。
看着齐桓公十分不高兴的样子,管仲心里明白,拿下楚国,对于齐桓公来说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如果不能开战,那必须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才行。
思来想去,管仲对齐桓公说:“臣有一计策,可助力陛下拿下楚国,只不过要容许臣借陛下的威名一用。”
齐桓公不明白管仲想要干什么,但既然管仲说可以成事,那便给了管仲这个权力,让管仲自行决定。就这样,管仲开始了他那教科书般的经济大战。
经济战
管仲早年间在四海中行走经商,对于民间百姓有十足的了解,他十分清楚经济基础对于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有着多么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管仲便从这里着手,打算先搞乱楚国的经济。他安排了一些手下,打扮成民间商人的样子,来往于楚国与齐国之间,目的不是经商,而是在民间传递一个消息。
这些商人在市集中装作无意的散步着,齐国的齐王十分喜爱吃鹿肉的秘密。
人们一传十,十传百的交流着,得知,原来如今成为春秋一霸的齐王,十分爱吃鹿肉,但鹿肉难寻,因此齐国的王宫里高价收新鲜的鹿肉。
一开始是传王宫为了收鹿肉,一斤肉可换百两银子,后来又有人称,因为自己寻到了上好的鹿,齐王十分高兴,赏赐他做了个官。
这些话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就在楚国的地界上流传开了。有的楚国人将信将疑的去山上打了鹿,卖给齐国来的商人,居然真的挣了好几百两的银子。
有了第一个挣到钱的人,那么消息就做实了可靠性,楚国人发现,种地一整年,辛辛苦苦都挣不到几十两,吃不起几口肉。
可那些上山打鹿的人,一斤鹿肉就能够换好多钱,这谁还在地里种地啊,全都扛着锄头不耕地,去山上找鹿去了。
一时间,找鹿进献给齐王,成为了楚国最挣钱的产业。虽说明面上大家都称这是一个秘密,不能外传,钱嘛,要偷偷摸摸的挣。
但实际上整个楚国的人都在找鹿,田地间都没有人还种地了,那些找到鹿的人也的确挣到了不少银子。既然有钱了,谁还去劳作呢?都拿着钱财潇洒快活去了。
不得不说,管仲这个计谋十分高超,楚国的民众有了挣大钱的途径,都不愿意去田地间种地干活了,挣了钱的人也自然而然的消磨了斗志,整日就知道享乐。
虽说楚国人从齐国挣到了很多钱,但其实齐国一点也不亏,因为楚国没有人种地了呀,大家要吃饭要吃粮食,都只能拿着钱再去买齐国的米。
兜兜转转了一圈,齐国还是挣到钱,还耗空了楚国自己本地产的粮食,荒废了楚国的田地,就连主动去应征当兵的楚国人,都大大锐减了。
然而,在这个时候,管仲再次下令,说“齐王吃鹿肉已经吃腻了,以后不必再进献鹿肉了。”这下好了,楚国人手中囤积了众多鹿肉,有的甚至是商人高价收购来,打算再卖进宫里的。
现在齐王不收鹿肉了,货就全部砸在手里了,很多人为此亏了不少的钱,只好抱怨天道不公。
整个楚国都怨声载道,正是这个时候,管仲对齐桓公说:“楚国如今人心不稳,怨声载道,再加上粮仓不满,兵力不足,正是起兵的好时候!”听完此话,齐桓公迫不及待的就发兵了。
果然,在管仲的计谋之下,楚国的经济彻底被搞崩溃,粮食也全部耗空,在齐桓公派军队进攻的时候,与齐国交好的各国也根本不敢向楚国出售粮食。
不管是从粮草还是兵力的方面,管仲都将楚国耗得弹尽粮绝,楚国实在是无力抵抗齐国的进攻,最终只好归顺齐国,对齐桓公俯首称臣。
至此,齐国从春秋一霸,彻底成为了春秋霸主,一家独大。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管仲的建言献策,更离不开管仲的这一场绝妙的经济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7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