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养儿防老,这是几千年的老传统了,在崇尚孝道的古代,这种方式没问题。但现在时代发生变化了,年轻人越来越注重自由和独立,不愿意跟老人住在一起了,所以在孝顺和照顾老人的问题上,也大打折扣了。
也有些年轻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客观条件迫使他们无法守在父母身边尽孝。比如子女在外地打工,父母在老家生活,如果子女回老家,就挣不到钱;如果把老人接去外地,老人又故土难离,所以就“忠孝两难全”了。
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老年人的观念也要发生变化,不能固执地非要养儿防老。如果死抱着这样的想法,那很有可能会失望的,这年头孩子越来越靠不住了。
老太养儿防老失败后,寻找到新的养老方式
刘阿姨原本和老公住在乡下,老夫妻互相照顾着,感情很好。儿子一家住在城里,节日时一家三口会回来看看,婆媳难得见面,客客气气的。
可后来,刘阿姨的老伴突然脑溢血去世了,刘阿姨伤心不已。原本老夫妻俩互相照顾着,儿子也不用担心他们,反正一个有事的话,另一个肯定会马上打电话给他的。
现在刘阿姨一个人了,她一天到晚沉浸在丧夫之痛中,儿子就很担心她会有事。刘阿姨也很不适应一个人生活,吃饭时她会不自觉地盛两碗饭;睡觉时会半夜叫着老伴的名字;一个人坐着时会自言自语跟老伴说话……
儿子跟儿媳商量后,决定把刘阿姨接城里去养老,刘阿姨觉得挺欣慰的。所以到儿子家后,她慢慢地从痛苦中走出来了,不再那么伤心了。
刘阿姨慢慢好起来后,儿媳就让她帮忙做家务了。刚开始刘阿姨也没什么意见,大家住在一起,理应要互相帮衬着的。但自从刘阿姨开始做家务后,儿媳就逐渐不做了,什么都让刘阿姨做,刘阿姨就越来越累。
儿媳还不给刘阿姨伙食费,其实,既然叫刘阿姨去买菜,理应要给刘阿姨买菜钱的。可儿媳觉得刘阿姨有退休金,就用退休金买菜吧!刘阿姨想自己就一个儿子,她的钱将来还不都是儿子儿媳的,所以就默认了。
可慢慢地不光买菜钱,其他各种费用,比如水电费、燃气费、物业费、买生活用品等的钱,统统由刘阿姨负担了。刘阿姨就感觉吃不消了,她一个月也就3000块退休金,现在全贴给儿子家了,还要动用存款。
儿子是不管家里这些事的,经济大权在儿媳手里,儿媳不肯把钱拿出来,刘阿姨只能自掏腰包的。所以刘阿姨和儿媳之间的矛盾逐渐产生了,儿媳还总是嫌她洗的衣服不干净、做的菜不好吃、地板没及时拖等等。
刘阿姨觉得自己哪是在儿子家养老啊?分明是在儿子家做佣人,还不如佣人呢!佣人还有工钱,可她不仅没有工钱,还要倒贴呢!不仅倒贴钱,她还要受气呢!
刘阿姨在儿媳家住了半年后,有一天,儿媳嫌刘阿姨做的菜不好吃时,刘阿姨终于忍无可忍了。她就跟儿媳大吵一架,吵完架后,刘阿姨气呼呼地回乡下了。
刘阿姨决定不到万不得已,再也不去儿子家了,她也不指望靠儿子养老了。住在儿子家半年,每次儿媳嫌她不好时,儿子一次都没有站出来维护过她,她很是心寒。
现在回到乡下后,刘阿姨面对独自生活,心里五味杂陈。她既感到孤独,又担心万一有个头痛脑热了怎么办?如果自己倒在地上,身边没手机的话,别人连知道都不知道,还怎么救她?
有一天,刘阿姨突然想到了互助,她跟村里的老太们结成互助,不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吗?于是,刘阿姨就去找老太们,跟她们说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大家都积极响应。刘阿姨就组织大家一起逛生态园,一起跳广场舞等。
儿子周末来看刘阿姨时,刘阿姨还让儿子教会了她使用智能手机,然后她又去教会别的老太,再然后这些老太建了一个老太群,群主是刘阿姨。
在刘阿姨的组织下,老太们经常聚在一起,谁有事了只要在群里吱一声,别人就马上去帮忙了。有一天晚上,刘阿姨在群里发了一条身体不舒服的信息,大家马上关心地询问她,季阿姨和宋阿姨还跑去陪她睡了一夜。
自从建了这个老太群后,老太们像找到了组织一样,那些子女在外地的老太,好像有了依靠似的。刘阿姨帮着大家解决各种问题,每天忙忙碌碌的,变得很充实,一点都不孤独了。
大家都互相帮助着,能不麻烦子女的,就尽量不麻烦子女。村里的张阿姨生病后,刘阿姨组织了几个阿姨轮流去陪护的,张阿姨的儿子儿媳在外地,他们赶回来后感动不已。
刘阿姨找到了这个新的养老方式后,生活一下子变得美好了,她不用再去儿子家看儿媳的脸色了。其实,跟刘阿姨有相似情况的老太很多,所以她们都很积极地响应刘阿姨,大家结成了互助式的养老。
在养老的问题上,老年人要学会互助
对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来说,养老真的是个问题,有些人会选择去住养老院,但另外有些人是不愿意去养老院的。对他们来说,养老院毕竟是个陌生的地方,是别人的地盘,哪有自己家里好呢?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生活了一辈子的家,是最熟悉的地方。家里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老人都非常熟悉,老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了,就不愿意换地方住的。所以,他们会不愿意离开家,不想去住养老院。
可迫于无奈,有些老人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后,不得不去子女家,或者去养老院。其实,对还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来说,互助式养老也行好,等到实在动不了了,再去子女家或者养老院。
人与人之间原本就要互相帮助的,老人之间更是要互助着。大家都是老人,沟通起来比较方便,彼此更能理解对方,这比跟子女沟通要容易得多。所以老人之间要学会互助,尽可能地抱团取暖,让晚年生活更美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2 09: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