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汉朝贾谊为何经常出现在唐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22:4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河南郡洛阳人。他十八岁时就以博览群书,擅长撰文受到乡邻赞誉,更是得到了郡守吴公的赏识,被召到门下学习。

吴公是个有来头的人,他与法家代表人物李斯是同乡,曾受教于李斯门下。由些可见,法家思想对贾谊的影响颇深。同时贾谊悉心研究过《春秋左氏传》并训诂,训诂的意思是古时学识丰富的学者对作品的高深疑难字句作出解释。贾谊的水平就不言而喻了。

汉朝贾谊为何经常出现在唐诗

贾谊不仅学习刻苦,还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突破传统的看法认识,探讨治理国家的方案,早年他就写出了《过秦论》。在这篇著名作品中,通过对秦朝的剖析,总结出了一条对封建社会统治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即巩固政权和夺取政权不同,巩固政权要施仁义,就是要轻徭薄赋,达到安民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被历代帝王奉为金科玉律的“逆取顺守”战略思想。

机遇是给有才能的人准备的,政绩突出的恩师吴公被汉文帝从河南郡提拔到朝廷担任廷尉,掌握全国的司法大权,吴公随即向汉文帝推荐了年轻有为的贾谊。贾谊被任命为薪酬六百石的博士,是皇帝顾问班子中年纪最小的一个。

每当汉文帝向顾问们咨询有关问题时,贾谊经常是第一个发言,并且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汉文帝和同事们都认为他说到点子上了,感到很满意。于是他被越级提拔为薪酬千石负责朝政议论的大中大夫,成为了一个国家中级官员。

贾谊认为现在天下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应该把改历法、改变服装颜色、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振兴礼乐等提到议事日程,汉文帝认为干这些事时机尚未成熟,但他提出的“分封的诸侯要到自己封国去”的建议被汉文帝采纳。

但这建议虽然皇帝欣赏,却把周勃、灌婴等一批封了侯的老臣得罪了,他们纷给出面反对,说贾谊读了一点书就想专权,影响了安定团结。

汉朝贾谊为何经常出现在唐诗

老臣们不顾面子提意见尖锐泼辣,常常使皇帝着难,所以贾谊的建议正合汉文帝的意,但老臣们的反对,使汉文帝也多了一份担心,于是在前元四年(前176年),派贾谊担任长沙王吴著的太傅,这职位薪酬两千石,看起来是升迁了,但长沙是仅存的异姓小王国,只有二万五千户人口,且离京城遥远,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贾谊认为是谪迁贬官,心里十分悲哀。

过了三年多,汉文帝召他到京城长安,在未央宫前殿的宣室与他长谈到深夜。其间越聊越有兴趣的汉文帝,甚至移动坐席,与他越来越靠拢。事后,汉文帝不无感叹地说,自己的才能还是远远不及贾谊。

汉文帝虽然高评贾谊,仍没打算重用他,但给他挪了位,改任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刘揖是汉文帝喜爱的小儿子,梁国都城睢阳离长安也不远,贾谊感到与在长沙的处境完全不同了,因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又不断地向汉文帝提出治理国家的建议,比如抑制诸侯王势力的发展。具体办法就是把大诸侯国分割成若干个小诸侯国,使他们不能与朝廷分庭抗礼。

很多建议是在《治安策》里提出来的,但不少建议汉文帝当时没采纳,是等条件成熟后逐步采纳的。

他还用当时的谚语“前车覆,后车戒”开导汉文帝。“前车覆,后车戒”的意思是说,前面的车子翻了,后头的车就要小心了,应当以此为戒,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他告诫汉文帝,不能仿效只传两代的秦朝,应当效仿秦以前的夏、商、周三朝,不断改进治理国家的措施。秦灭亡的原因我们已经知道,如果掉以轻心,就会重蹈覆辙。

汉朝贾谊为何经常出现在唐诗

贾谊痛恨富翁巨商的侈靡之风,十分同情饥寒交迫的老百姓,认为朝廷要关心爱护老百姓,否则社会不得安宁。他建议要用礼义廉耻教化人民,要重视君臣上下的封建等级制度,使天下人心归于“正道”。

汉代初年的社会经济十分衰弱,汉文帝和汉宣帝先后采纳了贾谊提出来的不少主张,实行轻徭薄赋和休养生息的政策,重视“以德化民”,要求百官关心农桑,奖励农耕,皇帝在每年春耕时还亲自下地操作示范,厉行节约,生活从简。经过两朝的治理,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力也逐步强大起来。历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贾谊是西汉初影响卓著的文学家,虽然因病过早辞世,但一生留下了不少作品,如《吊屈原赋》《鹏鸟赋》,是汉赋的代表作,《过秦论》《大政》《论积贮疏》和《治安策》,是其政论文的代表作。贾谊是先秦、西汉散文转变期的枢纽人物,他的遭遇被后世不少人铭记,其文章被后世不少文人模拟效法,视为典范。

贾谊是经常出现在唐诗里的人物,比如李白的《黄鹤楼闻笛》、李商隐的《贾生》、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等。

限于篇幅有限,在此以李白诗《黄鹤楼闻笛》为例。时年58岁的李白因参与永王东巡获罪,被流放夜郎,途经武昌登黄鹤楼,在楼上听到悲怆的古曲《梅花落》笛声,心情格外沉重,即作《黄鹤楼闻笛》诗一首,表达了自己被流放的惆怅与无奈。原诗从略,试用新格律体诗释意:

贾谊被流放到了长沙,西望长安路遥不见家。

登楼听闻悲伤的古曲,宛如江城五月落梅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06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贾谊为何得不到一代明主汉文帝的重用呢
...其境遇能得到众位文人的纷纷提笔垂怜,却不得一代明主汉文帝的重用呢?若让我说,或许是贾谊此人“才有余而识不足”吧。一、生逢时,才有余公元前200年,汉高祖6年,贾谊出生在河南郡
2023-05-11 10:53:00
才华横溢的贾谊为何最终没被汉文帝重用
...少年博览好学,才华磊落,属于西汉前期的后起之秀。在汉文帝三年(前177年),贾谊被廷尉吴公推荐给汉文帝,被任命为博士,深受汉文帝赏识。当时,贾谊22岁,无疑是最年轻的博士。不
2024-06-22 14:56:00
被司马迁同情的贾谊,真的是怀才不遇吗?
...从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大众的视野,也得到了皇帝(汉文帝刘恒)的青睐,压根就不该用“怀才不遇”来形容。后来,他提出的主张,纵然没有到令皇帝言听计从的地步,也大多数颇为刘恒满意
2023-01-07 15:16:00
贾谊之死:一代天才的陨落与未竟的治国理念
...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廉耻”的思想。对此,刚刚上任的汉文帝大为赞同,便想提拔他为公卿,专门负责国家的“经济建设”。但遭到了以周勃为首的朝廷势力的坚决反对,于是,贾谊成了长沙王太
2023-11-13 08:04:00
贾谊有大才却饱受排挤,因梁王堕马去世而哭死
汉文帝和贾谊据司马迁《史记》记载,贾谊20多岁就深受汉文帝的赏识,先是"召以为博士",不久后变升为大中大夫。然而前途本该一片光明的贾谊,最后却英年早逝。在后人眼里是贾谊短暂的一生
2022-12-31 23:02:00
贾谊才高八斗,缘何难入帝王眼
...“洛阳才子”。然而,这样一个才高八斗的大儒,为何在汉文帝时代未能得到重用呢?首先,我们不得不提的是贾谊所处的时代背景。西汉初期,经过秦末战乱,国家百废待兴,社会急需安定与发展
2024-04-07 18:39:00
贾谊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一岁中至太中大夫。”确实天纵英才,弱冠之龄,受到汉文帝的欣赏,破格提拔,一年内升为太中大夫。估计此时的贾谊也是志得意满,准备大展宏图,建议文帝“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估
2023-06-14 19:58:00
汉文帝与贾谊:才华与虚心的典范
...年,在长沙度过三年贬谪生活的贾谊回到长安,他受到了汉文帝的隆重接见。贾谊本来就是名震天下的大才子,此前在汉文帝身边担任智囊的角色,提出过非常重要的改革措施,但也因为得罪了利益
2023-09-24 15:12:00
贾谊以文章、思想和时策方略著称,他到底厉害在哪?
...在当时全国排名第一。也就非常正常的引起了当时皇帝,汉文帝的关注。接着汉文帝就把他给征召到了中央政府任博士,时年21岁,是众位博士中最为年少之人。高处不胜寒在与皇帝的咨询讨论过
2024-01-19 05:1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 武装队长“顶塌天”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清太徐县公安局旧址(图片由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狭路相逢勇者胜!一次猝不及防的遭遇战,竟成了以少胜多
2025-08-14 07:12:00
文化中国行|湘子庙 道教全真派祖师庙
湘子庙在西安南门里西侧,位于湘子庙街与德福巷的三岔路口,与南门东侧的书院门隔街呼应。湘子庙是西安城内道教全真派祖师庙,也是西安市主体建筑尚存的唯一道教祖师庙
2025-08-14 08:04:00
抗战中的太原:我的父亲是少年情报员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武铁柱的故乡五坡村(图片由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故乡五坡村在晋源区最西边的天龙山上,因村小人少
2025-08-13 08:21: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⑧|喝咱一碗水,给咱挑满缸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亚飞 董昌 王亚楠文案:彭文君 苏畅 袁铮制作:齐媛媛 曹珍 翟晓晖 韩海莹 袁欣悦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
2025-08-13 08:29: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姜晓彦8月7日,在潍县集中营解放80周年来临之际,一场特殊的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行
2025-08-13 10:06:00
纪录片《重见天日——对话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8月13日播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由吉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三集历史文献纪录片《重见天日——对话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
2025-08-13 15:16:00
屯堡文化:多元价值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600多年来,屯堡人在与贵州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
2025-08-13 15:30:00
海外网8月13日电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原队员清水英男8月13日接受日本时事通信社采访,讲述了在“731部队”的真实经历
2025-08-13 18:17:00
大皖新闻讯 明史学者章宪法最新力作、非虚构历史长篇《何以大明:历史的局内人与旁观者》,近日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章宪法
2025-08-13 19:16:00
山河铭记|圩主把易守难攻的堡垒无偿给新四军用
大皖新闻讯 肥东白龙镇褚老圩被一圈宽阔的水域包围着,知情人士介绍,这水域是护城河,宽13米多,让褚老圩变成了易守难攻的堡垒
2025-08-13 20:23:00
山河铭记|彭雪枫忍痛卖马筹军费 马贩子得知实情将马返还 索要“报酬”让人至今泪目
大皖新闻讯 在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中,庐江县汤池镇一直流传着新四军抗日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彭雪枫和马贩子的。近日,在重走新四军抗战路探访过程中
2025-08-13 20:27:00
双塔博物馆举行“方寸千年 钱币印迹”研学活动
8月13日,双塔博物馆举行“方寸千年 钱币印迹”历史文化研学活动。讲解员带领小学生们制作铜钱拓片,让孩子们领略古钱币的独特魅力。牛利敏 摄
2025-08-13 22:25:00
拍摄/剪辑:孙国梁
2025-08-13 10:04:00
杨晋豪——九一八事变后国立中央大学重建地下党支部【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杨晋豪,1910年出生。1928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政治系
2025-08-13 07: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