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1月22日,第八届中欧文学节的最后一场作家对话在成都几何书店拉开帷幕,中国作家刘亮程与来自斯洛文尼亚的作家格雷戈·波德洛加(Gregor Podlogar)的精彩对话分享了各自作品中关于人与自然的深邃洞见,为文学节粉丝们奉上终极收官之作。
创作中的自然联系
刘亮程以中国传统观点出发,将自然看作一个与人共生的整体生态系统。通过描述他成长的乡村,展示了人与自然共存的关系。在他的作品中,自然并非仅为人类存在,而是一个与万物共在的环境。他强调,在探讨环境时,应将人放下,探讨整个自然世界。
格雷戈·波德洛加从西方文化的演变出发,提出了自古以来人类对自然的观点变迁。他认为,中方的观点更加传统,紧密地与自然联系,而西方在与自然相处的五个发展阶段中逐渐与自然疏离。他强调人应该属于自然,对自然的理解应该是重塑未来的第一步。
唤醒环境意识
在探讨文学在培养环境意识中的作用时,格雷戈指出,文学是一种途径,能够提高人们对环境的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他强调了对于环境问题,我们应采取真正的正确行动和计划来解决。他认为文学是一种解决方法,一种通过故事告诉人们如何行动的手段。
刘亮程则从中国文学的角度出发,强调家乡对于作家的重要性。他认为,文学中存在一处家乡,是作家内心可以信赖的地方,是可以容纳情感和精神的地方。通过真实的情感,作家可以更好地表达关于家乡、自然和人类的故事。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谈到如何推动读者更深入理解和感悟,刘亮程强调了写作的真实性。他认为,文学的存在是因为人们内心中有一个可以信赖的家乡,通过回到真实的情感中去说事,作家可以更好地表达他们想要传达的故事。
格雷戈·波德洛加则表示,文学是一个渠道。他认为,在全球资本主义兴起和自由散漫意识形态传播的今天,文学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可以引导人们思考并行动。
在这场充满深度和启发的对话中,刘亮程和格雷戈·波德洛加呼吁人们通过文学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在行动中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他们共同强调了文学在培养环境意识和引导积极自然人文的过程中所能提供的力量,并鼓励人们通过文学深入了解和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生态挑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7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