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卷王之王,为什么是江苏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24 20:1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中国科举史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康熙年间,翰林院的文士聚在一起闲谈,聊到了家乡特产。说起这个,来自天南海北的文人纷纷活跃起来,广东人说有象牙犀角,陕西人说有狐裘毛毡,山东人说有蚕丝和海产品,湖北人说有优质木材……

大家“侈谈备陈,以为欢笑”,唯独苏州人汪琬一言不发。众人揶揄道:苏州号称天下名邦,你是苏州人,难道不知道苏州的特产吗?汪琬不紧不慢地说道:苏州特产极少,仅有两样东西,其一是梨园弟子。众人抚掌称是,随后汪琬就不说话了。

众人见状,非要逼问另一个是什么,汪琬说道:“状元也。”这般近乎炫耀的语言,大家却无法反驳,于是纷纷散去。

卷王之王,为什么是江苏省

清代文学家汪琬

科举制实行了1200多年,文曲星的下凡遵循着中国历史起伏的规律,科举中心总是几个省在来回争夺。

唐代是陕西和河南,安史之乱后,文化重心南迁,南方的教育后来居上。两宋时期,时人说:“……范仲淹起于吴,欧阳修起于楚,蔡襄起于闽,杜衍起于会稽,余靖起于岭南,皆为一时名臣。……及绍圣、崇宁间,取南人更多,而北方士大夫有沉抑之叹。”科举高地完全被南方占据,福建、江西、浙江、江苏都是状元聚集地,其中尤以福建、江西为盛。

明代之后,科举中心移至太湖流域,浙江和江苏出产的人才如洪流一般,一发不可收拾。到了清代,江苏独盛的局面已然形成。清末大臣陈夔龙曾感慨,苏浙人凭借着强大的考试实力,“不识大魁为天下公器,竟视巍科乃我家故物”,这其中,“浙江一省所得之数,尚不及苏州一府”,足见江苏文教之昌盛。

明清时期,帝制中国迎来最后的巅峰,皇帝在北京遥制全国政治,帝国的稳定是一切的基础。位于南部的江苏省既是科举中心、又是经济中心、还是文艺中心,虽然皇帝对它总是怀有敌意和戒心,但丝毫不妨碍它成为帝国广袤土地中最为耀眼的区域。

1894年,江苏省出了最后一个状元,南通人张謇。在太平天国的打击之下,江苏的科举大受影响,却依然在稳步恢复自己老大的地位。

正是这一年,清帝国坠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01

在江苏称霸科举之前,有一段颇为辛酸的历史。

洪武初年,天下一统,可是血雨腥风并未停止。朱元璋在扫平群雄的战争中,对张士诚据守的苏州城围攻最久,历时十多个月。明朝建立后,他迁怒于江南士人与富豪,掀起了一场政治风暴,风暴的中心正是苏南地区。

长洲人高启,乃是享誉文坛的“吴中四杰”之一。当时,苏州府衙在张士诚宫殿旧址上重修,他为此撰写的《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个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处以腰斩。昆山豪族沈万三、顾阿瑛被迫谪戍远方,客死他乡。至于江南百姓,不得不承担极重的赋税,洪武二十六年,仅仅苏州一地缴纳的税粮就接近全国税粮的十分之一。

帝王的心思变幻莫测,仕宦生活朝不保夕,士人们能离官场多远,就离官场多远,生怕犯了哪条禁忌从而遭致大祸。当时,江南形成了一种“以富为不祥,以贵为不幸”的风气,江苏的科举事业陷入沉寂。

明清鼎革,皇帝对江南的戒心依旧不减。又是“户部司官不用苏松常镇杭嘉湖之人”,又是分省录取以降低南方的录取名额,又是大兴文字狱,总而言之一句话,尽可能打击江浙两省士人在科场、政治场的影响力。

卷王之王,为什么是江苏省

明清帝王对江南都不太放心。

然而,即便受到了最高权力的打压,江苏省依然在明清科举史上留下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谓是挨最毒的打,培养最多的人才。反过来说,或许正是因为江苏独霸科场、纵横士林的地位,才会遭致皇帝的不安。

我们不妨来看看江苏省的战绩是多么的恐怖:

明朝江苏省一省进士人数达2977人,全国排名第三。至清朝,江苏一省的进士人数达2933人,位居全国第一,占清朝进士比例的十分之一。如果不是朝廷搞了一个分省录取制专门针对,江苏进士的数量还要更多。

卷王之王,为什么是江苏省

江苏省不仅输送人才最多,质量也是最高。

明代一共出了89个状元,江苏有14人获此殊荣,其中苏州7人,常州4人,淮安2人,应天1人。清代状元112人,江苏就有49名,几乎占了一半,其中苏州(含太仓州)29人,常州7人,江宁4人,镇江3人,通州2人,扬州2人,徐州1人,松江1人。榜眼和探花就更多了,就清代而言,江苏士子考取榜眼人数为26名,约占全国的23%;考取探花42名,约占全国的37.5%。

卷王之王,为什么是江苏省

别的地方出一两个巍科人物(会元、状元、榜眼、探花及二甲第一名的传胪),就是值得夸耀的事情了。放在江苏省,一两个状元显得过于稀松平常,这里的考生稍微一出手,就花式霸占了各种榜单。

正统四年,不仅状元归属苏州,而且连同二甲、三甲第一名都是苏州人,被称为“一郡三传胪”。弘治六年、九年,连续两次状元都是昆山人。顺治十六年、康熙十二年与嘉庆七年,状元、榜眼与探花均被江苏人包揽。

如果一个家族中了状元,可以说是祖坟冒青烟了。那么,很多江苏家族的科举成绩实在太过显赫,相当于祖坟着了火。

明代,太仓的王锡爵与其子王衡都考中了榜眼,王锡爵的弟弟也位列进士第五名。清代,吴县的缪彤中了状元,他的儿子缪曰藻稍逊一筹,中了榜眼。昆山徐氏家族则更为夸张,老大徐乾学是康熙九年的探花,老二徐秉义是康熙十二年探花,老三徐元文是顺治十六年状元,人称“昆山三徐”。

卷王之王,为什么是江苏省

徐乾学。

对于广袤的明清帝国来说,各地的差距过于巨大,江苏省则是一个超标的存在。而在江苏省内部,这种不平衡性同样也很显眼。

根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统计,江苏明代各府、州进士情况是:苏州府872人,常州府591人,应天府240人,扬州府226人,镇江府155人,淮安府84人,徐州13人。苏常两府是巨无霸,领先地位无可撼动。

放到县域对比,江苏的进士们集中在武进、无锡、吴县、昆山、长洲、常熟这些县之中。这些县很多是附郭县,也就是说,大部分出头的读书人生活在苏州、常州、镇江这些大城市及其郊区。如果从家族入手,我们可以发现江苏的进士也集中在几家几姓之中。比如长洲彭氏,在清代先后出了2个状元,1个探花,14个进士,31个举人。“科目之盛,为当代之冠”。

因此,江苏科举之盛,很大程度依赖于城市里的簪缨望族。

02

清人张大纯说:“吴俗之称于天下者三:曰赋税甲天下也,科第冠海内也,服食器用兼四方之珍奇,而极一时之华侈也。”

赋税最重。最会考试。最奢侈。

最会考试自不必说。赋税最重,说明农业实力雄厚,经得起折腾。集四方奢侈器物,说明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像很多科举发达的地区,要么如福建、徽州,山地多,土地贫瘠,逼着人从商;要么如江西,虽是鱼米之乡,商业却差了点意思。而江苏省两者兼备,创造了一个经济发达、流动性极强的社会。

卷王之王,为什么是江苏省

位于南京的江南贡院。

从事举业,需要财力支持。苏州人王世贞在《觚不觚录》中说:“余举进士不能攻苦食俭,初岁费将三百金,同年中有费不能百金者。今遂过六七百金,无不取贷于人。盖贽见大小座主,会同年及乡里,官长酬酢,公私宴醵,赏劳座主仆从与内阁吏部之舆人,比旧往往数倍,而裘马之饰,又不知节省。”

王世贞生活在嘉万时期,仅仅会试一项,条件好的举子用银300两,寒门子弟需银100两。到了明晚期,费用已经翻了几倍。长洲人文震亨历经11次会试才登第,花费的银两应是一笔天价,只有富家大户才能承担得起。

这道经济的鸿沟足以令绝大多数人止步,但在江苏,寒素之家有非常多跨越阶层的方法。

经营农田是其中之一。当时的江苏省,农业精耕细作的程度冠于全国。虽然地少人多,“人耕十亩”,但农民的发财致富方式非常多:种植经济作物、妇女不从事耕作转向蚕桑……往往一亩之收,可抵北方二十亩之产。苏州人吴宽说“三吴之野,终岁勤动,为上农者,不知其几千万人。”

这些“上农”一旦经营得当,便有资本供子孙从事举业。比如长洲任吴行,家里世代务农,生活艰难,但他“内负干力,奋自树植,徙居苏城,朝夕拮据,积二十余年始复故业”,最终有一子入翰林。

商业致富则更加普遍。嘉靖时位至大学士的顾鼎臣,父亲就是一个开店的小商人。当时,江苏省内还有一个“洞庭商帮”,其家乡在吴县洞庭东西山,明清两代这里一共出过2名状元,1名探花,2名会元,50名进士。

传统社会士农工商的等级制非常明显,但在富庶的江苏,随时有商人之子、农户之子成为新的士,随时有士人落魄、泯然众人,四民的身份界限非常模糊。这就相当于,江苏的人才储备除了传统的读书人之外,还有非常多博取功名的庶民群体。在他省,这样的群体不是没有,可是他们很难攒够资本投入到烧钱的科举事业中。

越来越多有潜力的人能够参与到科举之中,那么江苏的教育怎么能不处于领先地位呢?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问题:由于明清帝王对江南的戒备,分配给江苏省的名额实际是非常有限的,而这里又有着最多的考生。因此,江苏省的科举竞争异常激烈。

没有人比江苏人更好学,也没有人比江苏人更卷。

苏州人归有光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乡:“吴为人材渊薮,文字之盛,甲于天下。其人耻为他业,自髫龄以上皆能诵习,举子应主司之试,居庠校中,有白首不自已者,江以南其俗尽然。”上至白发老翁,下至青年小伙,无人不刻苦读书。

归有光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僚世家,肩负振兴家族的使命。他在追忆亡母的文章中提到:年少时,母亲常在半夜醒来,让他诵读《孝经》,如果背的一字不漏,她便会十分高兴。这种细节非常感人,也说明这些家族害怕科名不再的焦虑。归有光一生前八次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直至六十岁才得中第。苏人为了中举,往往锲而不舍。

激烈的竞争使得江苏省产生了最多的科举失败者。可是,没能跃过龙门的鲤鱼并未粉身碎骨,他们依然有平台可以一展才华。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江苏的考生十分卷,功利心特别强;另一面,他们并不死读书,既能撰写时文,又能吟诗作曲绘画。即便不能当官,他们写几篇小说、作几幅画,不说能成为一代大师,养活自己绝对没有问题。最典型的就是“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就是文化产业。科举失败者转化成了小说家、画匠、诗人、园林艺术家等等,进可奔赴科场,退可隐于城市。善科举的不一定是人才,但无论你是会考试,还是有一技之长,都能在江苏生存下去。

而这一点,唯有在经济发达、流动性极强的社会才能做到。

03

家族与结社,也是江苏科举兴盛的一个缩影。

传统的世家大族大概是这个样子:在农村拥有广阔的田土,聚族而居,不含他姓,有一个大大的祠堂,规矩森严。

在江苏的富庶地区,由于商业的冲击,传统的结构瓦解了,世家大族的形态变了。他们或经商,或仕宦,需要到处奔波,于是纷纷住进了县城或者府城,和土地的关系就减弱了。搞点宗族活动,还得往返于城乡之间,和宗族的关系也渐渐淡了。

根据《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苏州的家族规模就非常小,每个家庭平均6—8人,大概也就两三代同居,和那些几世同堂的大家庭完全不一样。

顺治三年,常熟人孙朝让感叹说:“呜呼!世之有力而能文者,往往构园林、广甲第而宗祠不立,著书盈缃架而谱牒阙如,此皆忽宗谱之传而尊祖敬宗之心已薄也!”人们只知道修园林,却不知修祠堂,只知道写书,却不知修家谱。江苏人的家族观念何其淡漠。

这些住进城市里的家族,远离土地和宗族,为了维系自身,只能寄托于科举或者文化。有一部分成了科举世家,比如前文提到的昆山徐氏。昆山徐乾学的父亲徐开法,为了督促自家儿子,将明代八十八科、累计万人的进士、举人榜亲自抄录了一遍,在这样严格的家教熏陶下,难怪他的三个儿子能取得一状元、两探花的科举佳绩。

另一部分仕途不畅,但却在某一领域享誉全国,比如文徵明和沈周两大艺术世家。

卷王之王,为什么是江苏省

文徵明。

在他们的引领之下,江苏文风蔚起,人才辈出。

科举不仅是文人晋身的阶梯,也是文人们相互联系的纽带。因为科举,文人们相互结成文社,研习八股文;因为科举,他们可以结成同年会,师生会。因为科举,他们相互鼓励,成为至交好友。

“君子不党”虽是古训,可是士人成群结伴却是历史的常态,刚好江苏拥有数量众多的考生,也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人才集团。这些人大都未取得功名,没有遭受过官场的毒打,富有正义感。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他们往往凭着自己内心的一腔热血,挺身而出。

晚明,顾宪成担任无锡东林书院的山长,进行讲学。他“忧时如疾痛”,在讲学之时往往针砭时弊,引得无数人钦慕。天启四年,张溥在常熟建立倡立应社,后来合并到复社之中。这两个士人组织,本来都是研习科举、讲求学问的文社,但随着它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召集的士人越来越多,干预政治的意愿越来越强,“社”就变成了“党”。

卷王之王,为什么是江苏省

东林书院。

政治层面的党社运动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失败。在科场,同社的士人往往相互吹捧、请托包庇,比如张溥就不遗余力地利用复社的影响力举荐自己人,这无异于作弊。同时,不是自己文社的人则会遭到排挤,朝堂和科场成了士人党同伐异的战场。明朝政局糜烂、党争不断,多半由此。

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层面的党社运动取得了成功。清军入关之后,复社士人在江苏一带奋起抵抗,慷慨就义也不在话下。除了殉国者,活下来的,要么遁入空门,要么终身高隐。

太仓人杜登春在回忆明末文社时说:“使非平生文章道义,互相切磋,安得大节盟心,不约而同若此哉?”正是士人切磋文章时的思想碰撞,让彼此产生“吾道不孤”的想法,从而坚定了拯救世道、舍我其谁的信念。

清朝,文社被拔掉了牙齿,江苏士人又回到抱团谋求科名、唱和诗词的时代。

04

关于中国科举有一种流行的看法:八股取士非常僵化,使得考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这种制度就是一个毒瘤,要为中国近代的屈辱背锅。

可是,当我们把目光看向江苏,就很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既然江苏是明清帝国科举最为发达的地区,那么它也应该是创造力最受束缚的地区。然而,江苏不仅是科举中心,还是经济发达之地,也是人才喷涌而出的地区。虽然,苦读的江苏人非常多,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在各行各业干出成绩。

事实上,这是现代人的一种傲慢。我们理所当然地把古代的教育理解为背诵经典和写作训练,但这并非它的全貌。

太仓州人陆世仪就曾主张:学校不应该只进行道德教育、经义教育,而兼有天文、地理、水利、兵法。杭州人李之藻说:“古者教士三物而艺居一,六艺而数居一,数于艺犹士于五行,无处不寓。”这里明确把实用数学列为必学科目。

当这些想法频繁地出现在士人的笔记之中,就证明人们对于精英教育有非常多的期待,绝非作的一篇好文章那么简单。

而从江苏培养的诸多人才来看,对实用知识的学习应该已成风气。天文有王锡阐、王贞仪,地理有徐霞客、顾祖禹,人口学有洪亮吉,医学有王肯堂、吴有性、叶天士、徐大椿,水利有沈启,兵器制造有龚振麟,机械制造有徐寿、华蘅芳。

卷王之王,为什么是江苏省

徐寿是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

而且,由于四民的界限非常模糊,很多读书人为了生计,不得不从事幕僚、账房等工作,这些同样也需要实用知识的教育。

即使在八股之外,教育也同样没有缺失。史称江南“人皆知教子读书”,即便是偏远乡村,也设有学堂,并且有句读师专门教育儿童。基本的教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识字教育,即《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另一类就是计算教育,其中珠算是必修课。

明人周忱曾说:“天下之民出其乡则无所容身,苏松之民出其乡则足以售其巧。”事实上,由于江苏的商业异常繁荣,很多劳动者不得不面对风云诡谲的市场,基本的读、写、算能力是他们的护身符。

《警世通言》中记载了一个普通人的故事:苏州府吴江县有个盛泽镇,镇上的居民皆以养蚕织绸为生。有个叫施复的人,勤恳老实,但是又不乏经营者的眼光。他靠着养蚕织绸攒钱,买了几张织绸机。随着生意逐渐变好,光顾的客商络绎不绝。施复买下了几间大房子,安置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佣很多机工做事。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资本家发家史。在苏州这样一个充满机遇的地方,必须要拥有“企业家”的野心和算计,才能立足。不然很有可能沦为雇工、出卖体力。新的生产关系已经酝酿。

这也从侧面说明,大众教育的普及让一部分底层百姓获得了驰骋商场的能力。

历史书常常告诉我们,科举教育是僵化的,明清两代是黑暗腐朽的封建王朝的末日,中国在步入近代之前就已经奄奄一息了。

事实上,作为明清帝国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江苏早已孕育出许多近代化的特征:高度商业化、地主城居化,雇佣劳动出现,等级制瓦解……中国历史从来没有堕入循环之中,它的车轮一直前进着。

西方坚船利炮的到来,或许是打断,或许是启发,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再难跳出西方走过的道路,去追寻“现代”。

在丈量历史的时候,我们发现过去是多么不符合“现代”,多么“落后”。这是因为,我们心里的尺,名叫西方。我们丢了自己的那把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4 23: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江苏省首届幼儿体育嘉年华-苏南站在苏州举行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10月28日,“童心向阳悦动健康”江苏省首届幼儿体育嘉年华(苏南站)在苏州市城投文体中心举行。江苏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副处长周玲美,苏州市体育局副局长李镔,江
2023-10-31 08:55:00
江苏的春天,从何时开始?看看吧
...月,比12月更寒冷。因此2月通常不会成为入春的月份。《江苏省志·总述》中称:“江苏的春季始于3月下旬4月上旬。”以南京为例,在本世纪20多年中,仅有2022年的入春出现在2月
2024-02-22 22:05:00
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苏州市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公告(2023年第4期)
...检验机构备注1//江苏华润万家超市有限公司苏州津梁街店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津梁街172号鱿鱼//镉(以Cd计)║2
2023-02-17 18:56:00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合格产品名单(第一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日,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3年相城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合格产品名单(第一期)。2023年相城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合格产品名单(第一期)序号标称
2023-02-24 19:26:00
江苏夜间经济:徐州跻身前40强,苏州活力迸发
...极目新闻江苏夜间经济:徐州跻身前40强,苏州活力迸发江苏省近年来在发展夜间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作为一个新兴的中国夜间经济城市,徐州在2023年成功进入了中国夜间经济繁荣
2023-11-12 19:21:00
青“设”飞扬 | 2023江苏省校服职业技能定制赛圆满落幕
中国江苏网讯 5月27日,2023“青田苏工美杯”江苏省校服职业技能定制赛暨江苏省服装院校学生设计大赛决赛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圆满落幕!江苏省服装协会会长龚慧娟、江苏省服装
2023-05-28 16:22:00
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获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据微信公众号“江苏人大发布”消息,1月30日,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定任命省政府秘书长和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名单。其中,江涌获任省教育厅厅长。此番履新
2023-01-30 18:57:00
2023年江苏省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暨江苏省电子制作俱乐部联赛在苏州开赛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7月3日,由江苏省体育局、江苏省体育总会等单位主办的2023年江苏省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暨江苏省电子制作俱乐部联赛在苏州正式开赛。本次赛事由江苏省无线电和定
2023-07-05 14:53:00
江苏大运河健步走(苏州吴江桃源站)暨第三届森林徒步活动即将启动
...林海寻梦 行运桃源”第三届森林徒步活动。本次活动由江苏省体育局、江苏省体育总会、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苏州市吴江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桃源镇人民政府、吴江文
2023-06-25 18: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
又至清明,追思情深。在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的一座红军墓前,邓家四代人接力守墓94年。墓中长眠的是一位至今无人知晓“叶司号员”
2025-04-01 20:14:00
10个可以和人吹嘘的历史冷知识,一般人真不知道
一: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开始?百家姓流传至今,四姓一句朗朗上口,为何从赵钱孙李开始呢?据相关历史记载,百家姓最初的编纂者是宋朝时期南方吴越国的一位老儒生
2025-04-01 16:44:00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四至”西界首次被准确定位
武当山"蟠蜛八百余里"的区域概念,肇于宋元史志,至明代被确立为法定山界。随着东、南、北三块界碑陆续被发现,其边界走向与古籍记载基本吻合
2025-04-01 16:50:00
2019年,女子坐月子吃12个南瓜被婆婆大骂,公公让她用脚踩钉子
2014年10月19日,长沙市望城区的何庆林接到了村里妇女主任的一个电话,妇女主任对何庆林说:“你的妻子方宝琴在原阳市的一家医院中生了一个孩子
2025-04-01 16:54:00
1993年,一名采购员私自拿走27万公款,劫机潜逃台湾省,下场如何
1995年的春节,中国各地都是张灯结彩迎接新春的到来,而在海峡两岸的台岛监狱中,一位神情复杂的中年男子拿着电话迟迟不肯拨号
2025-04-01 17:00:00
鲁网4月1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来到位于曲阜明故城东北的周公庙。周公庙又称“文宪王庙”“元圣庙”,是祭祀周公的庙宇。‌说起周公
2025-04-01 10:25:00
活动回顾|河图洛书的前世今生:《易学导论》读书分享会于上海图书馆顺利举办
3月29日,“河图洛书的前世今生”于上海图书馆举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岘携其新书《易学导论》来到现场
2025-04-01 10:25:00
水浒传人物志——于友善《武松·天伤星》作品
董平·天立星136cm×68cm║纸本水墨║2024年董平,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双枪将”
2025-04-01 10:38:00
金匮之盟是真是假?赵匡胤为何不传位给他的儿子
对于宋太宗赵光义的皇位,很多人觉得他是通过弑兄这种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即“烛影斧声”。但是这种观点难以解释一个事实,赵匡胤在位十六年
2025-04-01 11:20:00
金陵"浮世绘"——徐建明《燕子矶》作品
徐建明《燕子矶》作品燕子矶景区是幕燕滨江风貌区的核心景区,燕子矶老街内外山环水绕、街巷纵横的格局,区别于南京近郊其他街镇
2025-04-01 09:02:00
忍辱复仇的悲剧英雄:伍子胥
伍子胥作为春秋时期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留给后代最浓墨重彩地一笔,不是他在政治上的卓越贡献,而是他一朝被灭满门而后逃离他国
2025-04-01 09:14:00
董文运笔下的人物,用小平台营造了大天地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臧叶飞董文运先生这幅作品,人物众多,但毫不凌乱,主次有致,神态各异。居于C位的老者,白发苍苍,貌似是众人的先生
2025-04-01 1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