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平顶山日报
◇杨城霖
近日,“中国人好像一辈子都泡在水里”一语引发热议,网友们纷纷留言:我们好像一辈子都泡在水里,中考、高考、考研、考公……我们总是在说:“上岸!上岸!”好像永远为了结果忙碌着;我们总说:“等我熬过这段,我就……”可是生命是在不断进行中的,生活好像是从一个水坑游向另一个水坑,我们真的会上岸吗?对此,有人认为,不如一直溺在水里算了,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去体验人生。我也想留言:即使一直溺在水里,也要用激荡的青春年华,去体验人生。
诚然,在大家的理解中,“上岸”的“岸”代表着一个美好的境地,每个人都是向上向善的,每达到一个新高度都可以称为上岸。但在议论中,这个上岸被世俗化了,变成“考试成功”。在人们的观念中,考试成功确实是阶段性成果的部分体现。学子们都在追求成绩,是因为好成绩能带他步入向往的学校,舒适的工作,理想的收入。但如果把这个“上岸”当成终点,那么每个人每天都会被这个虽然美好但是遥远又不一定成功的结果折磨着,每一天都如芒在背,痛苦不堪。可是,为什么一定要“上岸”呢?到底要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才算“上岸”呢?如果大家不断地背弃当下,无限地憧憬未来的美好,谁能够保证即将上的“岸”就是最后要抵达的“岸”呢?
也许有人会说,他的青春年华都用在读书考试上,没有见识到外面的世界,一辈子也就是个书呆子罢了。不,你错了,正是因为他用了多于你几倍的时间去读书,所以即使你跟他看到了同样的景象,感触也会不同,因为读书带来的不仅仅是分数。正如时下的“文字失语症”一样,下雨湿了鞋,现在的人们只会说:鞋湿了,好气;读书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同样是上岸,大多数人:上岸了,好开心;读书人却会: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正因为一直读书,纵然经历相同的境遇,激发出的体验也不同。读书,是上岸的桨;读书,是未能上岸,也能让自己浸泡在一泓清泉里,且心间素月生辉。
很多人选择上岸是因为想脱离学校,脱离模式化的学习生活,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空间。他们觉得学校生活苦是因为除了听讲就是练习,枯燥且单调。但是正是这种枯燥和单调,最能磨砺一个人的品格和性子。正是这种能坐住冷板凳的毅力和品行,才是考试选拔的关键。正是坐住冷板凳,“敦煌女儿”樊锦诗才能扎根大漠57年,为敦煌文化研究作出不朽贡献,并将自己一生的千万元积蓄全部捐给母校。“两弹元勋”邓稼先,深入罗布泊隐姓埋名30余年,为祖国核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他们一直浸泡在家国的水浪里,且一直奋力前游,可是谁能否认他们一直在岸上——登陆在伟大祖国复兴的岸上?
还有一部分人努力在学历和考试这汪水里面打拼,却从来不屑于说“上岸”这个词,是因为在他们看来,每一次“下水”都有不一样的风景。高考的过程很难,但他们也在三年刷题和背书中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考研很难,但他们啃下了那些曾经认为啃不下的大部头文献;找工作很难,但他们也会在奔波中找到自己真正追求的热爱的事业;考公很难,但他们也在卧薪尝胆后品尝到了拼搏的滋味。他们并不是一直溺在水中,他们是在阳光下奔跑,在人生这趟马拉松赛上奔跑,并在过程中不断蜕变和成长。 钱锺书的《围城》中这样写道:“一堆葡萄,有些人是从最坏的一个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把希望留在后头;有的人则相反,越吃葡萄越坏,吃到绝望为止。”同样是经历人生,有些人选择趁青春年少及时行乐,而有些人选择先短暂忍耐,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在最合适的时候出发。这种叫“延迟满足”的心理学现象并不难理解,它需要我们违抗自己的本能,调动大脑中最为复杂的“冷静系统”,对当前的冲动进行理性的反思与规划,而这也正是自控力的根本来源。正是因为吃不了读书的苦,只看到“上岸”过程中的狼狈与挣扎,很多人才会生发出来及时行乐、即时快乐的念头。那些看似快乐的外表,实际却是一颗颗糖衣炮弹,最终很可能会溺毙在岸边。
当我们被迫溺在水中的时候,我们是否被漫到眼睛的水迷糊了视线,而错过了身边一闪而过的绝美风景?我们在追求“上岸”时,是否忘记了其实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旅行?生命是一场旅行,是一场游历,我们始终在路上,即使一直溺在水里,也要做一条会游泳的鱼,见证千帆过尽,奔赴瀚海星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9 10: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