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运用三步审查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刑事案件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0-14 06:5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检察日报

从证据、事实和法律适用三方面着眼——

运用三步审查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刑事案件

□“三位一体”高质效办案强调紧密联系,缺一不可。证据、事实、法律适用三者统一于高质效办案这一价值追求。“三位一体”高质效办案强调有序区分,突出重点。证据、事实、法律适用三者有先后之分,具有内在的逻辑层次。需要说明的是,证据、事实、法律适用之间的顺序位阶并不是僵化和固定不变。“三位一体”高质效办案强调办案方法,融合审查。对此,笔者提出分层次又融合一体的三步审查方法。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强调,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如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刑事检察案件?笔者认为,可以从证据、事实和法律适用三方面着眼,实现“三位一体”高质效办案。

“三位一体”高质效办案强调紧密联系,缺一不可。证据、事实、法律适用三者统一于高质效办案这一价值追求。曾经发生的客观案件事实,是刑事案件启动的起点,也是案件证据材料证明的目标。收集、固定并审查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证据材料,依据证据规则证明的是法律事实。法律事实越接近客观事实,证据审查运用就越成功。法律事实是适用法律准确定罪量刑的对象,法律事实越接近客观真实,基于法律事实进行的定性和量刑也越准确。法律适用追求天理国法人情,证据证明追求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案件事实查明追求无限度靠近客观真实,三者融为一体,均达到高质量,整个案件办理才是高质效办案。

“三位一体”高质效办案强调有序区分,突出重点。证据、事实、法律适用三者有先后之分,具有内在的逻辑层次。刑事诉讼法第176条规定提起公诉的条件为“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其中证据、事实和法律适用的先后排序,既体现一体,又表明三者序阶。需要说明的是,证据、事实、法律适用之间的顺序位阶并不是僵化和固定不变。案件中每一个根据犯罪构成要件梳理出的待证事实,都要以准确适用法律为前提;每一个关系到法律适用的关键事实,都要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每一个影响法律适用的法律事实,都应当是查证属实的事实。

“三位一体”高质效办案强调办案方法,融合审查。证据、事实和法律适用成为办案的全部内容,最终体现在具体办案方法上,笔者提出分层次又融合一体的三步审查方法。

第一步,审查证据材料是基础。办理刑事检察案件重在聚焦证据收集审查运用。检察办案的基本方法是审查证据,审查证据应当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要把牢审查案件理念,重视在案审查。在案审查,是相对于在卷审查的一种审查案件方法。在案审查将犯罪事实作为审查对象,围绕犯罪事实是否发生、何时发生、如何发生、何人实施等问题进行审查。在案审查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能够将证据证明的法律真实靠近客观真实。明确将案件事实作为审查对象,审查证据是为了证明案件事实,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法律真实通过证据查明和证明,接近客观真实。二是能够尽可能地发挥检察官主观能动性。检察官审查案件时,既要审查卷宗当中现有的证据材料,更要积极寻找发掘案卷中还未收集、提取的证据材料,确保证据证明的法律事实接近于客观真实。三是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冤错案。在案审查要求充分运用自行补充侦查职能,尽可能补充完善证据,尽最大努力查清犯罪事实,防止冤错案。

二要把握证据审查方法。在案审查是以整个案件为对象,综合单个证据、一类证据、不同种类证据审查方法之后,运用侦查、调查、审查方法查清案件事实。一是审查犯罪事实是否发生。有无案件事实发生是审查的第一个要素。犯罪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造成的法律后果,都要进行重点审查。二是综合运用阅卷等各种手段全方位审查。要通过阅卷查明基本事实,发现事实、证据中的疑点,列明补充完善的方向;但是,阅卷不是全部,还要运用复核证据、复查复勘、引导侦查调取证据、自行补充侦查等多种侦查、调查和复核证据手段,针对发现的问题,消除案件的疑点并补正瑕疵证据,进一步查清犯罪事实。

三要把准证据运用规则。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了八种法定证据,从证据内容的稳定性来看,可以分为客观性证据和言词证据。客观性证据与言词证据的区分,既是从证据的证明力层面,更是从证据能力角度来考量。言词证据贯穿刑事诉讼始终,作为一个自然人,随着时间流逝和诉讼流程推进,言词证据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是,刑事诉讼当中存在一些相对不容易改变的证据,如物证、书证、电子数据、鉴定意见等。对此,应建立以客观性证据为框架、言词证据为补充的犯罪事实构建方法,即以经审查具有证据能力的客观性证据作为构建犯罪事实发生时间、地点等事实的基础框架。

第二步,查清案件事实是目标。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提请批准逮捕书、起诉书、判决书,必须忠于事实真相,故意隐瞒事实真相的,应当追究责任。核心文书对“事实真相”的要求,既可以理解为对客观事实真相的追求,也可以理解为对法律真实目标价值的尊重。对此,可从以下方面审查案件事实。

一是从细节审查事实。一个犯罪事实清楚的案件,不仅主要犯罪事实清楚,细节也应该清楚。在讯问、询问时,验证谎言最大的“利器”就是深挖案件细节,不断深入地讯问、询问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行为、何结果,时间要精确、空间要精确、人物要精确。

二是运用规则审查事实。规则既有法律拟定的规则,也有事物发展本身蕴含的规律。法律规则,特别是犯罪构成要件规定,是审查犯罪事实的框架,否定或者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才是有意义的法律事实。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是我们用常理常情验证审核法律事实是否客观真实的“利器”。此外,无论是客观真实还是法律真实,都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三是从争议入手审查事实。案件存在多方诉讼参与主体,在控辩审诉讼结构之下,各诉讼参与人对于案件的意见,会产生很多争议。如起诉意见书、起诉书之间的差异所体现的诉侦争议,辩护词、出庭意见之间的差异所体现的诉辩争议,起诉书、判决书之间的差异所体现的诉审争议等。进入二审之后,上诉状、抗诉书、二审检察员出庭意见、辩护词、原审判决书等之间的差异,又新增很多争议。从争议点提炼出各方争议的事实,再用全案证据来证实、论证出相对符合客观真实的事实,并对争议意见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是准确查清楚犯罪事实的重要方法。

第三步,准确适用法律是效果。实践中,犯罪事实清楚,并经证据证明确实充分后,进而依法定罪量刑。对此,应从定罪量刑、程序合法和法律监督三个方面准确适用法律。

一是精准进行定罪量刑。实体法律关系到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量刑轻重等最终处理结果。根据证据证明的法律事实,最终要依据实体法进行定性和量刑,即触犯刑法哪一个条文,是否构罪、构成何罪,以及应当判处的刑罚。准确定罪量刑的评价标准是符合“天理国法人情”,既要坚决防止机械司法,更要用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标准,衡量案件定罪量刑效果。

二是精准审查程序合法。程序正义是确保结果公正的最大保障。办案中要秉持客观公正义务,既要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审查有无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有无依法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从宽、辩护权等法定权利,有无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有无保障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合法权益等;又要审查侦(调)查程序是否合法,侦查活动有无违反法定程序等;还要审查审判程序是否合法,合议庭组成、庭审过程有无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等。

三是精准开展法律监督。在办案中发现诉讼程序中违反法律的情况,既要敢于监督又要善于监督。对于案件当中违法、违规诉讼活动,要及时开展立(撤)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纠正漏捕漏诉、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等;对于案件当中的违法犯罪线索,要在开展调查的基础上及时移送检察侦查部门继续深挖,移送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侦查调查;对于源头性问题,要及时依托案件启动监督调查,依法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既开展同级监督又向上级相关单位报告,立足案件构建立体监督网格,确保检察建议由“办理”向“办复”转变,推动诉源治理,实现监督刚性和监督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人民检察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4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人民法院报刑事案件涉案财物是指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与案件有关的财物及其孳息。由于刑事诉讼围绕着证据展开,证据决定了诉讼的走向和最终结果,因此证明标准的高低直接影响
2022-12-29 09:52:00
...重大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等多种类型,既有二审程序抗诉案件,又有审判监督程序抗诉案件;既有法律适用争议,又有事实认定和证据审查判断等方面的疑难复杂问题;既有轻罪抗重罪,又有无罪抗
2023-07-07 02:46:00
...持做实“五个到位”,依法惩治重罪刑事犯罪,有效提升刑事案件办理质效。坚持提前介入引导到位。该院积极构建良性诉侦关系,主动引导侦查机关依法、及时、规范开展取证工作,确保信息对称
2024-08-03 06:02:00
...配合、互相制约,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强化证券期货刑事案件的移送、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坚持以审判为中心,不断强化证据和程序意识,有效加强法律监督,确保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要
2024-05-17 17:21:00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其他依法不予移送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
2023-09-19 06:56:00
...到优势证据标准,对行贿案件应当认定“被索贿”。这是刑事案件证明标准的差别性所产生的事实认定的区别,是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平等适用的结果,既有法理根据,在司法实践中也应具有可行性
2024-04-03 03:20:00
...候审、监视居住强制措施后移送审查起诉或者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近年来,随着刑事犯罪结构发生变化,轻罪案件占比大幅上升,诉前羁押率降低,非羁押直诉案件增多,也给检察机关高质效办案
2023-11-24 07:29:00
...职务犯罪检察咨询内容:检察院自行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由于犯罪嫌疑人突发脑溢血,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无法接受讯问,对此,检察院是否应当中止侦查?如不能,该如何处理?如移送审查
2023-06-09 06:57:00
...诈骗罪一案的庭审观摩和评议活动。这是市检察机关开展刑事案件“五观摩十评议”活动的一个缩影。为全面提高公诉人出庭水平和能力,切实解决刑事案件庭审中证据采集不客观、事实认定不精准
2024-04-19 03:5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