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的都救县到底在哪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11 09:0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右江日报

都救县是唐朝开元元年在平果境内设立的一个县。

《平果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大事记”唐朝条目记述:“唐朝开元元年,平果县境内置都救县(今同老乡)、羁縻制思恩(今旧城乡)、万德(今坡造乡渌德村)、恩城州(今榜圩镇),分属田州、邕州。”

都救县历经五代十国、宋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朝统一中国后,田州改置田州路军民总管府,府治设于田州。原州治都救县废。今平果境内原置的州、寨、堡改属田州路。

《平果县志》虽然证实了都救县在平果市的同老乡,但并没有明确记载都救县的治所遗址。

《田东县志》记载: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唐王朝在今桂西地区置田州,辖都救(在今平果市)、横山(在今田东县)、武隆(在今田阳区、右江区)、惠佳(在今右江区)、如赖(在今田林县)5县,治所于都救县。“治所于都救县”与《平果县志》“大事记”中元朝条目所记录的田州府“府治设于田州。原州治都救县废”相互印证:田州最早建置在今平果市境内,因为都救县就设在今平果市同老乡。

同老乡是平果市辖下乡政府驻地离市政府最远的一个乡。根据平果市1982年地名普查资料,“同老”是壮语音译转写。同:田垌之意;老:大(宽阔)之意。唐朝在平果境内同老乡设置的行政机构之所以叫田州,正是因为这里有一大片宽阔的田地的缘故。

但是,从《平果县志》的记载来看,都救县到底在同老乡的什么地方,并没有明确指出,也导致了到现在为止,很多人对于这个结论抱有怀疑的态度。

从唐朝开元元年的公元713年到天宝元年的公元742年,田州在平果的存在仅有29年,随即迁往今田东县的横山。但都救县从公元713年到公元1279年,共存在了566年。

都救县既然存在将近600年,为何《平果县志》却没有记载治所的具体地点?都救县在元朝废弃后,随着官员的离去,至少城郭、居民还存在。居民不会因为县治被废就跟随官吏们离开,依然生活在这块生养他们的土地上。但都救县就像是从同老的土地上被抹去一般,没有留下一点痕迹,笔者不知道是战乱毁掉了城池,还是都救县根本就不存在城池。以至于《平果县志》只能记下“今平果县境内置都救县(今同老乡)”这么一笔。

在同老乡享利村,有个旧圩屯,以前叫旧圩,是享利村部的驻地。旧圩就处在达洪江水库边,达洪江水库是1958年建造。在之前四江于旧圩交汇:第一条是达洪江的源头平孟村,穿过同老街的河流;第二条是通往今田东方向的河流;第三条是通往同老寿安村、五柳村方向的河流。三条河流都处在旧圩的右边;第四条在旧圩的左边,源头在同老寿安村与黎明乡宏业村交界。四条河流共有四个渡口。这里三面环水,背靠山坡,往东是榜圩镇(恩城州),往西是同老街、田东(横山县)、田阳(武隆县)、百色(惠佳县)、田林(如赖县),南边通向海城乡、旧城镇(思恩州)、平果市(万德州),北面是黎明乡、今巴马县、大化县。在大唐时期这里就是一处重要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重镇。

2023年5月7日至25日,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百色市有关专家、文博工作者联合发掘了一座战国时期墓葬。该墓葬是在平果市黎明乡蟠桃村那物屯对面的达洪江水库库区一个半岛发现的。有关专家初步认定:该古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出土的铜鼓为石寨山型,为战国时期或更早时期的铜鼓。同时出土的还有玉环(有领牙玉璧)、玉玦、铜钺、铜矛等玉器和青铜器,说明墓主的身份等级不低。在挖掘过程中,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石器及宋明清等朝代的文物。

这些出土的文物和陶瓷碎片等,无不说明战国以后到清朝,这里曾经是一条繁华商道上的一个聚集点,并形成圩集,而商道往往伴随着文化的传播。

古墓遗址上游直线距离五六公里处便是旧圩。当地人对旧圩另有一个称呼:渡旧(旧渡口)。据说,当时三条江河的交汇处有三个渡口,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渡口废弃了,旧圩就有了“渡旧”的别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旧圩人建新房挖地基时,往往挖到2米左右,就挖到大量的红砖。

旧圩这里地下2米怎么会存在大量的红砖?这些红砖当初是干什么用的?

这一现象,不由得让人心存疑虑:这里应该曾经有过一座城池!

如果真有一座城池,那么它又应该是什么城?

“渡旧”的壮语音译与“都旧”汉语读音差别不大,或者“渡旧”并不是因为渡口废弃得名,有可能因为都救县城就在这里,元朝时期被废后,人们才把这里叫做都救,只是因为渡口所在,久而久之,大家便忘记当初的命名缘由,只记得废弃的渡口罢了。不管旧圩是因为渡口废弃得到“渡旧”的别称,还是因为都救县遗址在旧圩才得到“渡旧”的别称,结合当时旧圩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的便利,唐朝在桂西地区建置的都救县或许就在旧圩。同老乡人讲的壮话与凤梧镇、榜圩镇、黎明乡三地人讲的壮话不太一样,反而与田东、田阳的口音一样。比如:“走”“菜”等,三地的发音完全一样,都是发“Z”声母的。这样不由得让人联想,当初都救县搬迁到田东县时,也把大部分的居民一起迁移到新址,这才有了同老乡的壮话与田东田阳的壮话相同的现象。毕竟是同宗同源的壮话。这为都救县遗址的具体位置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1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岗专列报名时,贴心设置了百色站、田阳站、田东北站和平果站4个出发站供务工人员选择,列车经过田阳、田东、平果三站时,陆续有百色老乡上车,整趟列车总共服务600名百色籍务工人员赴
2024-02-28 10:40:00
百色:30余项文旅活动庆祝佳节
...传统文化魅力。当天,众多游客观解放街骑楼建筑,感受历史文化;乘船赏右江两岸风光,领略瑰丽山水;散步逛多彩夜市,品尝特色美食,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节日。中秋、国庆“双节”假期
2023-10-02 08:45:00
百色:3000余名务工人员免费乘专列赴粤返岗复工
...利。据介绍,1月27日起至2月2日,田阳、百色、田东北、平果4个火车站开行5趟至广州南站的务工专列,预计运送3000余名百色籍在粤务工人员返岗复工。青年志愿者帮助旅客提行李。
2023-01-28 11:39:00
...百色秋冬蔬菜主打的特色产品之一,当地已有30多年种植历史,近年来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2015年“百色番茄”还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田阳区则是百色番茄主产地,20
2023-01-19 03:47:00
...运输有限公司、田东县兴隆公共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平果市名兴公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平果县正源出租汽车有限公司、靖西市籽臻出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云南顺佳捷汽车租赁服务有限公司靖
2023-06-16 08:58:00
金融活水滴灌 “菜篮子”更丰盛
...解,田阳种植西红柿、圣女果等浆果类蔬菜已有近40年的历史。2023年,田阳区种植冬菜面积41万多亩,其中西红柿、圣女果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目前,西红柿、圣女果正进入丰产期,
2024-02-28 06:00:00
本文转自:右江日报2023年1月16日,我局在百色市田阳区田州镇解放西路先飞达速运网点查获无牌号卷烟若干,并依法予以先行登记保存。请物主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0日内到我局(地址:百
2023-01-18 09:14:00
黎广积:货运岗位勤耕耘  车轮为笔写华章
...发展壮大铝产业,2021年起,黎广积干起了铝棒运输,将平果、田阳、靖西、德保等县(市、区)的铝棒拉到广东佛山,又从广东拉塑料管道、布料等返回百色。近年来,随着广西边境贸易的迅
2024-04-07 08:42:00
...日,田阳区2023年芒果冬春季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在田州镇三雷村举行。培训邀请了广西芒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黄国弟到场授课,就芒果采后管理、花果期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芒果种植
2023-11-04 08: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