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晋王朱棡之死打破朱元璋布局,朱棣的靖难之役才得以成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25 09:55: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朝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使得明成祖朱棣,成功扳倒了朱元璋亲自提拔的皇太子——朱允炆,这场战役打得很持久,在大明王朝的史书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靖难之役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之后,急于铲除那些有可能威胁到自己明朝帝位的藩王,所以对自己的亲叔叔,进行了强制性的削藩之策。

晋王朱棡之死打破朱元璋布局,朱棣的靖难之役才得以成功

朱允炆虽然有朱元璋留下的许多精兵锐卒,却忘了一点,那就是自己刚刚登基,还没站稳脚跟,怎么可能跟养精蓄锐多年的燕王朱棣相比呢?

不过朱棣能够成功还有一个最大的因素,那就是晋王朱棡之死,朱棡在朱元璋驾崩前突然去世,使得朱元璋的悉心布局被打破,更让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失去了最大的阻碍。

晋王朱棡之死打破朱元璋布局,朱棣的靖难之役才得以成功

朱元璋的铺设之路

朱元璋登基之后,曾经陪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将士们都成了开国功臣,如今这些开国功臣,却成了大明王朝潜在的隐患,势力过于强大,强大到稍微联手就可以倾覆他的统治,所以朱元璋把这些开国功臣全部杀了,留下了一个实力强劲可以抵抗外敌的大将军蓝玉。

当时的朱元璋心里,已经有了继承人的第一人选,那就是自己的长子,也是自己最爱的儿子朱标,蓝玉这张王牌就是朱元璋为了朱标将来的皇帝道路专门留的。

晋王朱棡之死打破朱元璋布局,朱棣的靖难之役才得以成功

为了朱标掌管明朝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朱元璋开始慢慢为朱标铺路,把最强的辅助团留在朱标的身边,并且保证这些最强棋子对朱标忠心耿耿。

朱元璋花费五年时间,制定了完美的朱标即位计划,却在朱标突然暴病而死中崩塌,朱元璋左思右想,决定扶持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但苦心多年经营,又在晋王朱棡的死中功亏一篑。

晋王朱棡之死打破朱元璋布局,朱棣的靖难之役才得以成功

晋王朱棡的上位之路

当时除了皇太子朱标,就属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的年龄较长,也是众多藩王中实力最强的,但是相比较起朱棣,朱元璋更喜欢自己的这第三个儿子朱棡,朱棡不仅仪表堂堂而且文武双全,对自己忠心,是个可以培养的好苗子。

朱棡和朱棣并没有兄友弟恭,反而是针锋相对,不过这对朱元璋来说也是优势,两个势力最大藩王可以互相压制,在朱棡的打压下,朱棣确实掀不起什么风浪。

晋王朱棡之死打破朱元璋布局,朱棣的靖难之役才得以成功

朱元璋扶持蓝玉,就是为了朱标上位之后可以有拿得出手的大将,朱标一死,朱允炆即位之后,这些辅助团不一定会服朱允炆,所以朱元璋开始清算蓝玉。

当时朱元璋打出,不伤害那些元朝留下来的归降明朝的残存势力的口号,并且元朝的那些王公贵族的女子们也可以得到朝廷保护,这时蓝玉却玷污了元王妃。

朱元璋知道后又气又恼,想要借着这个机会除掉蓝玉,而朱元璋派出缉拿蓝玉的人正是朱棡,这是朱元璋在给朱棡立功的机会,从这可以看出朱元璋就是想要壮大朱棡的势力来对抗朱棣。

晋王朱棡之死打破朱元璋布局,朱棣的靖难之役才得以成功

朱标在世时,拥有着最强的实力后盾,任何藩王哪怕燕王朱棣也不敢反叛,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了朱允炆日后王朝的稳定除掉了蓝玉,但也意味着最大的王牌没有了。

想要对抗朱棣,就得重新扶持一个比他更强的人,一直以来朱棣都受到朱棡的压制,那将朱棡拉到朱允炆的队伍就是最合适不过的,这是朱元璋精心布置的一盘好棋,而这一切全在晋王朱棡死后毁灭。

晋王朱棡之死打破朱元璋布局,朱棣的靖难之役才得以成功

朱元璋选择朱棡,是因为朱棣此前一直对朱棡非常忌惮,当时朱棡的手下堂而皇之抢占了燕王朱棣的果园还嚣张至极,一个小角色自然是不敢对一个藩王无礼的,全是因为这个小角色的背后是朱棡在撑腰。

朱棣堂堂一个皇帝亲封的王爷受到了这样的委屈,他没有第一时间找朱棡对峙,而是扭头跑到朱元璋面前去告状,虽然让人哭笑不得,但明显朱棣是不愿意和朱棡硬碰硬的。

晋王朱棡之死打破朱元璋布局,朱棣的靖难之役才得以成功

洪武三十一年,晋王朱棡走得突然,朱元璋一口老血哽在胸口,他所有的努力白费了,现在为朱允炆布置新布局也来不及,朱元璋此时的身体已经是强弩之末,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提点朱允炆以及警告朱棣。

朱元璋曾叫朱允炆到跟前商量对付藩王的对策,也找了朱棣告诉他要安心辅佐朱允炆,但最终结局还是没能如朱元璋所愿,没了朱棡这个最大障碍,朱棣凭借靖难之役扳倒了朱允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5 12:46:3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晋王朱棡到底是怎样的一位藩王
...、次子秦王朱樉之后,年逾古稀、已然风烛残年的明太祖朱元璋再次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惨剧。年仅41岁的朱元璋第三子、晋王朱棡不幸薨逝,消息传到南京皇宫,朱元璋不禁老泪纵
2024-05-28 10:02:00
朱元璋诛蓝玉的杀手锏,为什么说蓝玉在朱棣不敢反
1358年,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出生,取名朱棡(gang),朱元璋并没有像长子朱标出生时的喜出望外,当时朱元璋处于张士诚、徐寿辉等人的围困中,没有多余精力关注这个儿子。后来,朱元璋
2024-04-25 22:38:00
如果晋王朱棡没有英年早逝,朱棣未必能当皇帝
很多人提到明朝的皇帝,想到最多的一定是朱元璋和朱棣,但是比起父亲一路打拼来的大明江山,朱棣却不得不掩盖自己皇位来路不正的事实。为此,他曾做过许多工作来掩饰史实,并且特意诋毁建文帝
2022-12-15 20:46:00
晋王朱棡若是不早死,朱棣起兵能否成功?
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最爱的太子朱标离开了人世,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继承人问题。他曾提议立燕王朱棣为太子,有大臣站出来反对,若是立燕王,秦王和晋王的位置该如何摆?于是朱元璋打消了立
2023-07-05 14:25:00
朱元璋为什么选择将权力传给朱允炆,考虑到哪些政治因素
前言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他在临终时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那就是谁将继承他的皇位。这个选择不仅关系到帝国的未来,更牵涉到家族的命运。在诸多合适的继承人中,朱元璋为何最终选择了朱允
2024-02-28 11:33:00
朱棣登基后,为何疯狂抹黑自己的三哥晋王朱棡
按照朱棣本人的描述,朱元璋晚年最器重的那个人应该是他。可是从实际角度去看,老朱最后真正信任的那个儿子应该是老三,也就是晋王朱棡。这位三皇子不仅是当时朱家孩子里面最大的一个,而且打
2024-09-01 11:09:00
明朝朱棣能够篡位成功,到底是谁的错?
...谋权篡位者不在少数,明成祖朱棣就是其中之一。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而且还并非正室所出,按照明朝恪守的嫡长子制度,无论如何这个皇位也轮不到朱棣,但最终坐上这个位置的却是他。
2023-02-19 20:19:00
...罪被杀,并由此掀起大狱,牵连到不少文武大臣,明太祖朱元璋是进一步清洗了开国功臣。朱标英年早逝和蓝玉的被杀,看似两者没什么联系,实则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因为他们之间还有着一层亲
2023-04-19 20:58:00
为什么朱允炆会输给八百亲兵造反的朱棣?他最大的错误是什么
朱允炆最大的错误是根本没理解和信任他爷爷的能力,朱元璋已经为他能当稳皇帝做足了工作,可以说朱允炆只要什么不动,他的皇位就稳如泰山。无奈熊孩子自以为高明,偏要把朱元璋苦心布的局全盘
2024-10-21 10: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