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外国人上厕所后用什么擦屁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9 17:48:00 来源:戏说三国

之前小编曾今写了一篇中国古人上厕所用什么来擦屁股的文章,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古代的老外们是怎么擦屁股的。可能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比起拥有优良传统——实用主义的我国人民,老外们有时会表现得非常有想象力。在擦屁股这件事上,他们也发扬了这一伟大特点。

古罗马时期的公民们,使用一种叫做tersorium的玩意擦屎。此物小编十分想找到中文翻译,却死活也找不到对应的词,某个翻译软件翻成了卫生纸,简直是大错特错。因为你看到它的样子,就知道它跟卫生纸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块儿。

因为,它长这个样子。(虽然很想学一句,刚好我手边就有一个XX,但想想还是算了……

古代外国人上厕所后用什么擦屁股?

很一目了然吧,这玩意就是根树枝插上一块海绵,和我国的专利“厕筹”也就是“干屎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看来古人深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我国盛产竹子,屎橛子就多用竹片制成,罗马靠海,于是海绵就被广泛地应用。

古罗马时代的先贤哲人塞内卡(Seneca)就在和卢基里乌斯(Lucilius)的秘密信件中谈到:如果一个奴隶被逼到自杀,他可能宁愿自个儿选择最惨痛的死法,也不愿按主人帮他挑选的死法来。所谓临死前任性一把,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娓娓道来说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日耳曼奴隶不甘受辱,不肯为罗马人表演猛兽角斗,宁愿选择狗带。他在表演前的清晨,用一根带海绵的木棒塞进了自己的喉咙,把自己活活捅死了。

不用猜也知道,这根带海绵的木棒就是tersorium。(插句嘴,塞内卡也死得挺惨,被尼禄逼得自己割断了自己的动脉血管)

tersorium的用法和屎橛子大同小异,只不过顶端的海绵既吸水又柔软,显然比竹子或是树枝那种硬邦邦的感觉好多了,看来在护菊方面,古罗马人比我们还要高明一点。但是我刚刚已经说了,中国人的智慧都加点在实用主义上了,干屎橛用完了把擦过屎的那段一撅,剩下的部分就完好如新。相比之下,古罗马人就费劲多了,毕竟海绵多归多也不能浪费,他们擦完屁股,还要把tersorium浸泡在一个陶罐内。这个罐子里盛满了盐水或是醋,用来洗涤tersorium上面沾的屎并杀菌。而且,tersorium是公用的,如果上一个人没洗干净,下一个倒霉蛋也只能骂娘。我没有查到盐水或醋多久换一次,想来不会很勤。

古代外国人上厕所后用什么擦屁股?

况且那个时代的公厕宽广辽阔,上厕所根本不用排队,每根tersorium不知几多人共享。比如卡拉卡拉皇帝(Caracalla)时期的一座公厕,就有着不可思议的1600个厕位。你每每可以见到一大帮人在公厕里一边脸贴脸尽情释放着屎尿屁,一边吹比任何话题。对,就是任何话题,从聊八卦到谈生意,各取所需。一世纪时的诗人马库斯·马蒂亚里斯(MarcusMartialis)就曾经撰文黑过商人瓦切拉(Vacerra),说这货能在厕所里一坐就是一天,他根本不是想拉屎,他是想在里面聚(chi)餐(shi)。

毕竟不用排队,所以下面这种场面想必是不会见到的。

想象到一天之后,公厕里的那罐盐水必然变成一罐屎水,我就觉得还是干屎橛爽快地多。果然相比起生理上的痛苦,还是心理上的痛苦更难忍。

别担心,如果你不想享受tersorium的绵软湿滑,自然还有其他解决的办法。

古代外国人上厕所后用什么擦屁股?

古希腊人就用鹅卵石来擦屎,这种鹅卵石叫做pessoi,它们大都很轻薄,边缘很光滑,质感非常接近大理石。当考古学家在公元2世纪古希腊遗迹中发现这玩意的时候,他们以为这是一种用来下棋的棋子。但在进一步研究后,他们通过化学检测发现,这玩意上还沾着很多矿化的大便。

考虑到古希腊人还有一句著名的谚语,“擦菊花,三颗石头就够了”(“Threestonesareenoughtowipeyourass”,总觉得在黑某易老总…)谜底也就显而易见了,这种pessoi也是用来擦大便的。随后越来越多的pessoi在地中海沿岸遗迹中的公共厕所里被发现。嗯,它们的地位,应该就相当于我国的土坷垃。

用鹅卵石擦屎,有着非常大的优点,首先无论是沿海的海滩还是内陆的沙地里,它都随处可见。此外它们也便于采集和运输,因此当时经常会看见这样的景象:拖着鼻涕的小屁孩手拿布袋,把大小形状质感合适的鹅卵石采集起来。于是一枚轻盈又质地柔软的pessoi,就成为人们的争抢之物,毕竟,谁也不想跟自己的痔疮过不去。

于是你也可以看到如下对话:“看,我这块石头能在水上弹五下。”“少装逼,我这块至少可以弹八下。”“哥们你那块送我好不好,我好像拉肚子了……”“……”

古代外国人上厕所后用什么擦屁股?

还有一个类型的pessoi,叫做ostraca,不同之处是这种不是鹅卵石,而是一些碎陶片。用处当然也是一样,都是擦屁股的,可能粗粝感会强一些,如果有痔疮的话还是建议慎用。另外我们知道ostraca这个词还有个意思是鸵鸟,另外它还有个动词形式叫ostracize,意思是放逐(嗯,背过GRE的同学肯定知道)。

为什么是放逐呢,因为当时的希腊人会把人名字刻在ostraca上,然后进行投票,把某人放逐出他们的城邦。这种方式是由雅典著名政治家克里斯提尼(Cleisthenesis)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把某些试图破坏民主搞独裁的政敌,用最民主的办法撵出去。

然后我们都知道了,ostraca也可以用来擦屁股,于是就有些坏心眼的家伙,把自己仇敌的名字也刻在ostraca上面,天天让他在自己的菊部摩擦摩擦,以示侮辱。然后,在某公厕遗迹挖出的一枚ostraca上,人们发现了苏格拉底的名字……

大部分的ostraca都是陶罐不小心碎裂之后形成的,当然也有一些权贵,会安排自家的安菲拉壶工匠特意打造适合自己菊花的尺寸和形状的ostraca。可惜那时没有知乎,否则大概可以见到这样的问题:“拥有一枚度身定制的ostraca是一种什么体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9 2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外国人眼中的“关羽为何离开曹操”
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文字一般都比较好学习,反过来,外国人想要学习中国的汉字就比较困难了,想要通过中国的“古文”来研究中国的历史,常常会闹出许多笑话来。在外国人的眼中,曹操通常被称作“
2024-07-07 15:47:00
在不用纸的情况下,古代人上完厕所是用什么擦屁屁呢
...马帝国时就已经有了公厕,公厕内的擦屁屁材料是海绵。古罗马人将海绵绑在棍子的一端,沾湿后用来擦屁股。擦完后,将棍子插入一个专门的水槽中浸泡海绵,水槽里盛有高浓度的盐水。盐水洗屁
2025-01-19 16:00:00
古人如厕后怎么清理干净?有一种方法你很难想象
...你就得学会怎样优雅地擦腚,保证最起码的生活品质。而古罗马人擦屁股要高大上一点,用的是tersorium,我也不知道用中文怎么说,感觉很高端,他就是一根木棍上绑一块海绵,这和中
2023-05-14 10:51:00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从中国的土坷垃、印度的手法,到古罗马的海绵棒,各国古人的解决方案都各具特色。接下来,我们将带你走进这一历史的小角落,揭示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古代“擦屁屁”方
2023-10-28 16:09:00
...的眼球和流量。这就是为什么各个文化中,都有许多关于外国人和外国文化的刻板映像。包括本文所反驳的“中世纪欧洲脏乱差”,也是中文世界对于中世纪的刻板映像之一。以偏概全虽然在中世纪
2023-02-12 11:18:00
古罗马时期的汉尼拔是个怎样的人?
...兴奋?他与妻子的关系如何?他与亲人的关系如何?他与外国人的关系如何?他喜欢吃什么?他喜欢音乐吗?他在肃杀的面具下是否藏着一颗悲悯的心?亦或是战争让他变得铁石心肠?接连取得大胜
2023-05-17 22:20:00
古罗马人为什么长着欧洲人的长相?
...余,民族之间通婚混血实属正常。所生下的后代,长得像外国人并不足为奇。但即便如此,在今天者来寨村的骊靬遗址古城中,仍然建起了古罗马影视基地及文化产业园。在当地的旅游宣传册中,也
2023-08-09 13:32:00
河北出土刘备祖墓,揭开了罗马没去招惹汉朝的原因
...后,当时的欧洲还处在木质弓箭时代,一直到唐朝,才有外国人学会使用弩。在这样的情况下,假如古罗马帝国选择进攻中原王朝,那么结局可想而知。汉朝时期,名将也是非常多的,即使是汉朝大
2024-07-07 15:44:00
为何古代中国打仗靠战术,外国却靠正面硬刚
...依然如此,这一点我们从一些西方电影中就可以看出。从古罗马时期,古代西方的人们就已经开始追求个人的武力,当时的士兵普遍身穿重甲,手持盾牌长枪,在战争中陷阵冲锋。相比于我国古代的
2023-11-02 19: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