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作为古代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隋朝的存在时间虽然不长,但却也出现了不少名将,在武庙七十二位名将之中,隋朝就有四位入选,分别是杨素、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其中,就笔者今天要说的贺若弼,参加隋灭陈之战等。因为立下战功,隋朝宰相高颎曾表示:“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不过,贺若弼最终却被杨广杀害了。
一
具体来说,贺若弼(544年~607年),复姓贺若,字辅伯,河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鲜卑族。贺若弼是北周隋朝时期名将,北周金州刺史贺若敦之子。
根据《隋书》等史料的记载,贺若弼少有大志,甚为骁勇,善于骑射,博闻强识,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北周齐王宇文宪闻后,对他十分器重,用为记室。不久之后,封当亭县公,升小内史。公元579年(北周大象元年),贺若弼随上柱国、行军元帅韦孝宽攻克淮南(泛指今淮河以南地区)、寿阳(今安徽省寿县)等数十城,使长江以北土地都划入北周。而这,自然为之后隋朝消灭南朝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公元581年(开皇元年),杨坚建立后隋朝后,查访可胜任者戍镇江淮。当时,大臣高颎就向杨坚推荐了贺若弼。于是,杨坚拜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江北要地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并让他做好进攻南朝陈的准备。
公元587年(隋开皇七年),杨坚多次谋议灭陈之策,高颎、杨素、光州刺史高劢、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争献平定江南的计策。贺若弼也献取陈十策,获得隋文帝称赞,赠赐宝刀。
二
公元588年(开皇八年)十月,杨坚命杨广、秦王杨俊、杨素并为行军元帅,高颎为晋王元帅长史,右仆射王韶为司马,从而正式发动了隋灭陈之战。不久之后,隋军自长江上游至下游分八路攻陈,贺若弼为行军总管,率军出广陵,集中在长江北岸。在这场战役中,贺若弼成功迷惑了南陈的将士,也即让对方没有防备。
公元589年(开皇九年)正月初一,贺若弼军提前发起进攻,出广陵南渡。南陈大军猝不及防,慌溃而逃。初六,贺若弼军擒其刺史黄恪,俘获敌众6000余人。值得注意的是,贺若弼率领的将士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有军士拿民间一物者,立斩不赦。而这,自然能够削弱南陈一方的抵抗意志。
等到贺若弼进入南陈的都城后,贺若弼对陈后主说:“小国的君主给大国公卿下拜,这是理所当然的。你也不要害怕,入朝定能做个归命侯的。”但是,贺若弼在隋灭陈之战结束后,愤恨自己没有先期抓获陈叔宝,功劳在韩擒虎之后,就与韩擒虎争功相骂,甚至挺剑而出。
并且,灭陈以后,贺若弼地位更加显贵,他的兄长贺若隆做武都郡公,弟弟贺若东为万荣郡公,并为刺史、列将。贺若弼家有珍玩不可胜数,婢妾都身穿绫罗绸缎,生活极度奢侈。对此,在笔者看来,贺若弼的种种行为,引起了杨广的不满。虽然当时他得到了杨坚的信任,不过,等到杨广即位后,等待贺若弼的自然是凄凉的下场。
三
最后,隋朝一统天下后,贺若弼骄傲自满,自以为功名在群臣之上,常以宰相自许。不过,贺若弼的地位却要低于杨素等人,这促使其心里很是不平衡,还将不满的情绪显露出来,因而于公元592年(开皇十二年)被罢免了官职。之后,贺若弼怨气愈甚,又过了几年,隋文帝将贺若弼下狱。
诚然,杨坚没有杀了贺若弼,还恢复了他的爵位。可是,自此之后,贺若弼没有得到隋朝的任用。公元604年(仁寿四年),杨坚去世后,杨广即位为帝,贺若弼就更加被疏远了。公元607年(大业三年)七月,贺若弼随杨广北巡至榆林,当时,贺若弼与高颎、宇文弼等人私下议论,认为杨广太过奢侈,所以被人所奏。杨广认为他这是诽谤朝政,于二十九日(公元607年8月27日)将贺若弼与高颎、宇文弼等人一起诛杀,时年六十四岁。
对此,在笔者看来,杨广此举固然是自断臂膀,不过,贺若弼多次诽谤朝政,最终的下场其实也是咎由自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1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