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保山日报
互利共赢才是最好的经营之道(保山好人)
——记保山好人(诚实守信)李海艳
李海艳与丈夫在陈列产品
本报记者傅华平
从命运坎坷的断臂女到光环笼罩的创业能人,20年,施甸县姚关镇蒜园村的李海艳不仅凭着不服输的干劲改写了自己的命运,还靠着诚实守信、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把事业越做越大,创建了施甸永艳山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建了保山市首家以残疾人联合发起的专业合作社,通过网络平台把施甸农特产品销到了北上广……
2002年,施甸县姚关镇蒜园村19岁的李海艳与张继朝结为夫妻。婚后,夫妻俩决定外出务工,希望通过务工走出幸福路。不幸的是,务工仅半年,李海艳就因机械事故失去了左臂。“断了手臂,就等于断了打工路,也断了幸福路。”年仅21岁的李海艳遭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
“悲观绝望的情绪也有过,但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容不得我多想,毕竟,生活还要继续。”天生要强的李海艳用3个月走出了心理上的困境。
从蹬着脚踏三轮车售卖小百货到换成电动三轮车售卖小百货再到开起百货小商铺,一家人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
经营小百货的间隙,夫妻俩还驾驶着电动三轮车走村串寨收猪、收野生菌等。为了收购到最新鲜的野生菌,夫妻俩常常半夜3点就进山收货。每次进山收货,他们总是筹备好现款支付给村民,从不拖欠。遇到不识数、不识秤的村民,夫妻俩也始终以诚相待,公平公道,分毫不差。
童叟无欺的好口碑就是好招牌,夫妻俩因此有了很多固定货源,周边村民拾到菌子也会主动送货上门。有了稳定货源后,夫妻俩便在姚关开设了山货收购点。产品收购从单一的野生菌拓展到板栗、花椒、核桃等农特产品;山货来源也从姚关拓展到了摆榔、酒房、万兴、旧城、勐糯等市内乡镇,甚至临沧、永德等地……“现在,与我们合作的小散户已有670多户,合作时间最长的有15年,这大概是因为我们从来不拖欠货款、现款收购吧。”李海艳说。
因为信任,村民们源源不断地把农特产品送到李海艳的收购点。但是,大多数农特产品都有保鲜期,如果不及时销售或储存不好就容易变质。“不能让农特产品烂在山里,不能让村民们靠山吃不了山。帮助村民们把农特产品送出大山,他们可以谋生,我们也可以盈利。”于是,李海艳贷款买来了冷柜、烤箱,通过冷藏和初加工的方式保证农特产品的品质。“作为收购商,我们既要为农户负责,也要为消费者负责。”
李海艳还常常会预支本钱给小的收购商,避免他们因资金不足赊欠村民收购款;还帮助他们购置烤箱、建起烤房并进行相关技术指导。“诚信合作、互利共赢,才是最好的经营之道。”李海艳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
2020年,为了降低疫情对销售的影响,李海艳开辟了电商销售通道并注册了“永艳”商标。依靠多年来“诚信经营”的口碑以及市场对云南高原特色产品的信赖和需求,“永艳”山珍系列迅速在网络平台打开了市场,成功卖向了北京、上海、广东、广西、陕西、福建、重庆等省市。附近乡镇做土特产的大户们也纷纷把农特产品提供给李海艳,搭乘“永艳”销售的快车道,实现了合作共赢。
“我们的农特产品有50%销往上海,属于沪滇协作中的消费帮扶产品。这样的交易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还饱含着上海市民的援滇情义,我们有责任把好产品质量关,维护好这份山海情谊。”李海艳说。
来自各方的支持与关注让李海艳的生意越做越大,除了常规的经营业务,她把目光投向了更广的领域。“4月以来,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生产线建设、SC生产许可证办理、食用菌基地建设和基地菌棒生产等方面。”李海艳知道,将来的日子一定会比现在更忙,但接受采访的她始终保持着不畏艰难、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这就是李海艳,一个在困境中崛起,靠诚信走向成功的女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8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