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西夏,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政权。这个政权和北宋、南宋并列过很长一段时间。北宋时期,西夏、北宋、辽国呈三足鼎立之势。南宋时期,西夏和南宋、辽国呈三足鼎立之势。西夏一共存在近两百年,不过很多人对这个政权并不熟悉。我们今天看一下西夏皇帝的大致状况,通过了解西夏皇帝,也能加深对西夏的了解。
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国号为夏。之所以叫西夏,是因为这个政权在北宋西面,所以北宋称之为西夏。李元昊虽然是西夏的开国之君,不过讲西夏却不能从李元昊开始讲,而是应该从李思恭开始说起。因为如果没有李思恭,就不会有后来的西夏。
李思恭,原名拓跋思恭,他是党项人。拓跋思恭家中时代是党项人的首领。党项人是羌族的一支,他们主要居住在甘肃、陕西一带,以游牧为主。唐朝的时候,任命很多党项部落首领作当地的官员,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拓跋思恭在掌管党项人期间,先是占领宥州,自称宥州刺史。
后来黄巢起义的时候,他率军支援过长安。由于平乱有功,赐姓李。黄巢起义结束后,李思恭拜夏州节度使,还被封为夏国公。唐朝的节度使和诸侯差不多,尤其是唐朝末期,根本不受中央掌控,他们割据地方。就这样,李思恭开始掌管夏州一带。
唐朝灭亡后,李家继续掌控夏州一带。之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李家向中原王朝称臣,以此换取中原王朝的支持。北宋建立之后,李家向北宋称臣。北宋虽然知道李家割据一方,但由于这里割据已久,北宋建国之初还有很多政权没平定,所以就没进攻这里。不过宋太宗时期,李家占领了北宋很多土地,并且向契丹称臣获取契丹的支持。在契丹的支持下,李家的势力越来越大。在这种状况下,李元昊即位后,于1038年正式称帝建国。就这样李元昊成了西夏的开国之君。
看完西夏的建立之后,我们再看一下西夏君主的状况。之所以说西夏建立之前的历史,这个和西夏后面的外交有一定的关系。
第一位皇帝李元昊。李元昊对西夏的影响非常大,他不仅仅是开国之君这么简单,他做了很多影响整个西夏的事。李元昊称帝之后,一方面在国内接受汉人文化,另一方面又维持党项族的特性。比如称帝使用年号、建立宫殿、设立官制、定服制仪等,这一套完全都是按照汉文化进行的。除此之外,李元昊还创制西夏文,颁布秃发令,这个明显是加强党项人的民族意识。当时的西夏和辽国、北宋比起来毕竟很弱,李元昊担心自己民族被对方通化了,到时候想不灭国都难。在李元昊的统治下,西夏的统治越来越稳固。
在军事上,李元昊改革军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李元昊在和北宋、辽国的战斗中都取得了众多胜利。在李元昊时期,西夏、辽国、北宋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当然,李元昊统治后期生性多疑、滥杀无辜、沉湎酒色、好大喜功等。可以说昏君有的缺点,他基本上都有了。在这种状况下,他在1048年被宁令哥杀害。其实,李元昊被杀对西夏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如果李元昊一直昏庸下去,西夏国力绝对会衰弱。说李元昊完全是个明君确实不合适,只能说是半个明君。
第二位皇帝李谅祚。李元昊是被宁令哥杀的,宁令哥是李元昊时期的太子。按理说宁令哥杀了李元昊之后会继承皇位。结果李谅祚的母亲李谅祚没藏黑云和舅舅没藏讹庞反对,他们还利用反间计杀了宁令哥。之后在他们俩的拥戴下,年仅11岁的李谅祚继承皇位。从这里就能看出来,李谅祚即位后肯定无法掌握大权。
李谅祚绝对是明君,而且是非常有作为的明君。他即位后在其他大臣的支持下,诛杀了自己舅舅没藏讹庞及其整个家族,就这样做到了大权在握。之后李谅祚开始了对西夏进行改革。在政治上,他更加倾向汉文化,很多方面向汉文化靠拢;在军事上,他的政策和北宋差不多,让文臣牵制武将,最后达到掌控军权的目的。不仅如此,李谅祚还不断向周边地区进行扩张,占领了北宋、吐蕃很多领土。
总得来说,西夏在李谅祚的统治期间实力又开始上升了。不过李谅祚虽然能力很强,却在1068年的时候去世了,此时的他只有21岁,可以说是真正的英年早逝。
第三位皇帝李秉常。李秉常即位的时候只有7岁,也是年幼。所以大权由他母亲梁太后和国相梁乙埋掌控。李秉常的皇帝生涯非常悲催,他在位期间大权始终被自己母亲掌控,自己成年后也无法掌控大权。不仅如此,他甚至被太后软禁过一段时间。如果不是大臣反对,他估计会被软禁一辈子。在这种状况下,李秉常心情郁闷。1086年,26岁的李秉常抑郁而终。他虽然当了十几年皇帝,但什么都没做,也没法做。
第四位皇帝李乾顺。李乾顺是李秉常的长子,他即位的时候只有三岁。因此大权仍旧是他奶奶梁太后掌控。看到这里是不是发现,西夏的历史和东汉非常像,外戚权利一直很大。李乾顺在16岁的时候灭了梁氏,然后自己掌握了大权。掌权后的李乾顺和他爷爷李谅祚一样,都是个明君。
简单地说,李乾顺把明君做的事都做了一遍,什么励精图治、什么兴修水利、注重文化之类的,李乾顺都做了。而且李乾顺在位的时候,正好赶上金国崛起,在这段时间里金国灭亡了辽国、北宋。李乾顺在这两个政权灭亡的时候,趁机占领了一些领土,扩大了西夏的统治疆域。不仅如此,李乾顺还南宋、金国并存,再次成三足鼎立之势。李乾顺做的事基本上都是原班继承了他的爷爷。
第五位皇帝李仁孝。先看一下李仁孝的庙号,他的庙号是仁宗。光看这个庙号就知道李仁孝绝对是明君,而且是个很不错的皇帝。毕竟能拥有仁宗这个庙号的皇帝,都不简单。
李仁孝和他父亲李乾顺一样,把明君做的事都做了一遍。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作为。不仅如此,他在位期间,西夏和南宋、金国之间几乎没发生战争,保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这样看,仁宗的庙号确实适合他。
李仁孝一共在位54年,时间非常久。他在位期间,西夏国力进一步发展,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顶峰。
第六位皇帝李纯祐。李纯祐可以说是个悲催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蒙古崛起,而且蒙古第一次进攻西夏就发生在李纯祐在位期间。以西夏的国力,根本不是蒙古的对手。蒙古第一次进攻西夏就把西夏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不仅如此,西夏当时内部政治不稳定。最终,李安全在罗太后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废掉了李纯祐。李纯祐成了西夏第一个被废掉的皇帝。
不能说李纯祐是昏君,也不能说是明君。毕竟他没做什么坏事,不过也没做什么好事。
西夏第七个皇帝李安全。李安全是李乾顺的孙子,李纯祐的侄子。按理说李安全能发动政变废了李纯祐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不过他在位期间完全是个昏君。
此时的西夏已经岌岌可危,毕竟蒙古不断崛起,而且蒙古随时能灭亡西夏。西夏最好的做法就是联合相对弱小的金国,共同对抗蒙古,这样才能保全自己。不过李安全不仅没联合金国,还联合蒙古进攻西夏。虽然在进攻西夏的时候自己获得了一些好处,但蒙古也看到了西夏的弱小。之后仍旧继续进攻西夏。可以说,李安全在位期间,西夏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了。
西夏第八个皇帝李遵顼。李遵顼的皇位并不是自己争取的,而是靠他父亲李彦宗政权的。李安全胡作非为的时候,宗室李彦宗起兵反对李安全,并且推翻了李安全的统治。李彦宗和李安全是同辈,不过和李安全血缘关系相对远一点。李彦宗推翻李安全的统治后,自己没有称帝,而是扶持了自己儿子李遵顼当皇帝。李遵顼这个皇位来的真的是很突然。
对于李遵顼这个人,还是有才能的。他年轻的时候参加西夏的科举考试,并且考中了状元。因此他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考中过状元的皇帝。不过这哥们虽然文采比较好,但根本不擅长治国。他在位期间,继续联合蒙古对抗金国,不断出兵进攻金国。这下彻底把金国惹毛了。金国觉得自己打不过蒙古,还能打不过你西夏。于是直接出兵进攻西夏,使得西夏大败。不过即使这样,李遵顼还是坚持联合蒙古说白了就是坚持和金国死磕。不知道这哥们到底怎么想的,估计是嫌西夏国祚太长了。
1223年,李遵顼在蒙古的威逼以及国内的反对声音中,不得不退位,自己成了太上皇。他也是西夏唯一一个太上皇。1226年,李遵顼去世。如果不是李遵顼和前面的李安全,西夏绝对能多过几年。这俩人,一个比一个能作。
西夏第九位皇帝李德旺。李遵顼在1223年把皇位禅让给了自己儿子李德旺。李德旺登基后,立刻改变西夏的国策,开始和金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蒙古。不过西夏此时醒悟的有点晚。因为金国的主力基本上被蒙古消灭完了,金国完全不是蒙古的对手。此时的李德旺只能依附蒙古,不过即使这样,蒙古还是坚持进攻西夏。在这何种状况下,李德旺最后抑郁而终。他和自己父亲去世时间很接近,他在李遵顼去世后没多久就去世了。
和前面两个皇帝相比,李德旺虽然不作死,但此时蒙古彻底崛起。西夏再也不是蒙古的对手,随时都会灭亡。此时的西夏再也不是蒙古的对手,被打的基本上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任人宰割。
西夏第十位皇帝李睍。李睍即位后没多久,成吉思汗就带人进攻西夏首都。西夏首都被围的连吃的都没有了。最后不得不决定投降。不过投降后的李睍在成吉思汗的遗嘱下还是被杀了。成了亡国之君。他这个亡国之君还是比较亏的。毕竟自己是很么都没做,莫名其妙就亡国了。
这就是西夏的10个皇帝,总的来说明君非常少。加起来也只有三个半明君,其他的是一个不如一个。不知道西夏的祖先会怎么想,他们好不容易有了这片土地,结果这些子孙这么不争气。这个状况和东周时期的楚国很像,前面的国君有多努力,后面的国君就有多昏庸。在这些昏君的统治下,西夏想不灭亡都难。当然,这个国家是被蒙古灭亡的,这也正常。毕竟当时没几个国家能挡得住蒙古铁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0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