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军事

从“0”到“200”:积跬步以至苍穹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4-02-09 05:2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解放军报

从“0”到“200”:积跬步以至苍穹

——写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执行第200次发射任务之际

■本报特约记者 胡煦劼 记者 王凌硕 程雪 通讯员 王玉磊

从“0”到“200”:积跬步以至苍穹

2024年2月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吉利星座02组卫星发射升空,11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08次飞行。肖鑫江摄

夜色如水,弦月如弓。

2月初的大凉山寒风刺骨。3日凌晨,当居住在安宁河谷的村民刚刚进入梦乡,一群身着蓝色工作服的航天人已悄然醒来。加注岗位操作手、发测大厅的01指挥员……一个个严肃认真的身影在各自的岗位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山谷之间,乳白色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发射塔架前巍巍矗立,静待出征的号令。

“5、4、3、2、1,点火!”7时37分,伴随着01指挥员白春波一声响亮的口令,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喷发出熊熊的尾焰,将刚刚破晓的天空照得透亮,托举着吉利星座02组卫星飞向浩瀚无垠的太空。

至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迎来一个全新的历史纪录—突破200次发射任务大关。

从1984年首次执行航天发射任务,到2024年成为我国用时最短突破200次发射大关的发射场,一路走来,这座位于大凉山深处的国际航天港,创造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浩瀚太空一次次留下了中国的印记。同时,伴随着一次次发射任务,西昌航天人也助推着中国航天一步步发展成熟、由大向强。今天,让我们走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了解这群航天人燃情追梦的故事。

首征“36000”,地球同步轨道上从此有了中国卫星的身影

长43.2米、直径3.35米,乳白色的箭体上印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历经岁月洗礼依旧光洁如新。

这枚陈列在西昌发射场某厂房内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是东方红二号卫星发射任务的备用箭。它的存在与“36000”这串数字紧密相关,也见证着西昌航天人从无到有、走向高轨、填补空白的一段历史。

在离地球36000公里高度的赤道上空,存在着一条特殊的轨道。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周期约等于24小时,与地球自转速度同步,故而被称作地球同步轨道。在这一轨道上的卫星因位置与地球之间可以保持相对固定,因而具有很高的通信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和广播领域。

1964年8月19日,全球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辛康三号步入地球同步轨道,随即转播了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奥运会开幕式,这一全新的通信方式,让世界受到极大震撼。

自此,深邃的太空便开始热闹起来,世界各国纷纷向这条轨道发起挑战。据统计,从1964年到1983年,全世界向地球同步轨道发射了约140余颗通信卫星。然而,在这条轨道上却始终没有一颗中国的通信卫星。

为了让中国在这条轨道上不再缺席,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发起了向这条轨道的远征。鉴于西昌发射场具有纬度较低的优势,故而成了当时唯一能发射同步通信卫星的发射场,远征的重任就落在了组建不久的西昌航天人肩上。

36000公里有多高?举个形象的例子,现如今中国空间站轨道运行高度约300~400公里,而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的高度是中国空间站轨道运行高度的90多倍。

“20世纪80年代,中国航天尚处于探索起步的阶段,我们西昌发射场是新组建的发射场,发射的又是全新的火箭,第一次执行任务,难度可想而知!” 一位参与首次发射任务的高级工程师回忆道,关于这次发射任务,上级做出了一个决定: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即东方红二号卫星的发射时间为1983年底至1984年4月初,发射将准备3枚火箭、3颗卫星,万一第一次不成功,可再接着组织第二次发射。

备下三箭三星,只求一次成功!

首次发射时,火箭第三级第二次点火出现问题,卫星没能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参试人员一致决定:从头开始,誓夺成功!随后,经过精心排查和万全准备,指挥部果断作出决策:马上准备第二次发射。

历经重重磨砺和考验后,1984年4月8日,他们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

一声响亮的点火口令中,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划破夜空,将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送入到距地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中国人首次征服高轨,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崛起的形象。

同年4月18日上午10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第一次听到通过卫星传来的北京声音,心情十分激动:“借助通信卫星,乌鲁木齐市各族人民第一次看到了中央电视台播送的当天新闻,非常高兴,非常激动!感谢你们为祖国、为人民作出的贡献!”

从此,中国结束了长期租用外国通信卫星的日子!

从此,中国开始了使用自己的卫星通信的历史!

编织“太空丝路”,中国航天从这里走向世界

“我们如果从遥远的太空俯瞰,在地球上空有一颗颗卫星彼此串联,仿佛一条‘太空丝路’,与蜿蜒的‘一带一路’遥相辉映。这其中有30多颗外国卫星,是从我们西昌发射场发射升空的。”刚刚执行完发射任务的01指挥员白春波向记者自豪地说。

白春波所提及的“太空丝路”,是西昌航天人的又一突出贡献。

1986年,世界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发生重大改变,出现了用户排队等待发射订单的局面。

此时,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和实用通信卫星陆续成功发射,中国成为当时在世界上能够发射高轨卫星的5个国家之一,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有能力跻身于航天发射市场。也正是这一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做好了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准备。

“为了达到国际上对卫星测试大厅的空气洁净度要求,西昌航天人穿着净化服,手里拿着绸布,用酒精对地面进行反复擦洗。我们硬是靠着这个土办法让厂房空气洁净度达到了高标准,比规定的要求还要高出了一个数量级。”西昌卫星发射场一名时任副主任回忆。

1990年4月7日21时30分,全世界的目光都集聚在中国这个最年轻的发射场。随着火箭尾部喷薄而出的熊熊烈焰,中国承揽的首颗商业卫星“亚洲一号”精确入轨,成功打破了西方国家在国际商业发射领域的垄断地位,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步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国家。

从此,西昌卫星发射场作为我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航天发射场,成为中国航天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航天也从这一天起真正走向世界。

近年来,西昌卫星发射场又陆续将老挝一号、阿尔及利亚通信卫星一号、亚太6D、亚太6E等卫星发射升空,并逐步探索形成商业发射、搭载服务、整星出口、“天地一体化”等多种国际航天商业服务模式。

迄今为止,西昌发射场共为澳大利亚、白俄罗斯等16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发射30多颗卫星。这条飘扬的“太空丝路”也把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紧密相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贡献。

从挫折中奋起,中国航天发射能力不断跃升

亚洲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后不久,年轻的西昌航天人就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从1992年到1996年,接连发生的几次发射失利,不仅让西昌航天人刚刚树立的信心遭受重创,还让中国航天进入一段低谷时期。

失利的阴霾笼罩在发射场上空,是消沉还是奋起?西昌航天人的回答斩钉截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经过深入分析总结失利原因,西昌航天人深刻认识到粗放式管理带来的弊端,并找到了破解难题的关键“钥匙”——大抓质量建设。

全体科技人员把曲折当历练,把失利当财富,大抓质量建设,在一次次任务实践中,探索出“双想”“双岗四检查”“五按”等法规制度,建立了“双向质量交底”“严把三关”“防三躁”“防三误”等管控措施,并构建起一套组织指挥、技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管控的制度规范。

转眼进入2020年,6月15日晚,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最后一颗卫星发射在即,全国数百家媒体齐聚发射场,准备实况直播这一振奋人心的时刻。然而,临射前测试过程中,工作人员在控制氧流量的稳压器里发现了一个故障。经仔细排查,火箭舱体的减压阀上出现了一个细小裂纹。

为了不带疑点加注,不带隐患上天,发射场区指挥部顶着巨大压力决策推迟发射,并迅速开展问题归零工作。6月23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北斗收官之星顺利奔向苍穹。

一次次归零,一次次淬炼,西昌卫星发射场不断提高发射任务质量管理水平,综合发射能力快速提升——

“嫦娥奔月”立新功。2007年10月24日,中国探月工程的首颗卫星嫦娥一号启程奔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从此,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陆续从中心西昌发射场启程,实现奔月、绕月、落月,将中华民族与月亮的距离越拉越近。

托举“风云”上九霄。1997年,西昌发射场首次执行风云卫星发射任务,随后20余年里,又陆续将9颗风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一颗颗风云卫星在轨运行,不仅让发射场的气象保障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更服务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为当地的气象预报、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支撑。

……

伴随着一发发火箭升空,西昌发射场发射能力越来越强。从最开始的一年只能完成两三次发射到现如今已经具备15次以上的年发射能力,从单一型号火箭到如今能发射9种型号火箭,从“一箭一星”到如今“一箭11星”,西昌卫星发射场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劲有力的支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9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星辰|北斗升空!他们用自主创新奋进世界一流
...发,为航天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在发射场新一代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中心计算机系统建设项目中,何京江承担起核心配置项设计研制工作,解决了多个自主可控重大技术难题,
2023-05-17 14:58:00
七夕遇上集体婚礼 他们把爱播撒在星辰大海
...为了心中梦想,辞去银行工作,选择回到山沟,来到西昌发射场。沙马伍来也跟随爱人来到距离发射场不远的地方,成为一名高中教师。婚礼现场,她自豪地表示:“彝族的姑娘爱雄鹰,在我心中,
2023-08-22 21:23:00
星耀太空,“北斗母港”建功勋
...然矗立。剑指苍穹,静待出征。2023年5月17日上午10时许,发射场响起01指挥员白春波洪亮的口令,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北斗系统第56颗导航卫星拔地而起,奔向太空。夏日星空
2023-05-22 15:17:00
...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夺取的新胜利。间隔仅仅一天,西昌发射场连续组织实施2次航天发射,创造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间隔时间最短的新纪录。执行发射任务用时间隔是反映发射能力的一项重要
2022-12-16 15:33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见证中国航天新纪录
...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管理和使用着西昌、文昌两个航天发射场。近年来,经过持续的科技创新、技术革新、组织指挥模式优化,中心的测试发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实现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1
2023-12-11 09:53:00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向着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激情奋进
...设发展进入加速攻坚第三次创业、向着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激情奋进的关键阶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领导说,“未来几年,我们将迎来大发展、大建设时期,新工位、新火箭陆续登台亮相,中
2023-08-31 21:34:00
中国星辰|揭秘北斗“母港”如何保障北斗卫星发射任务
...在现场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工作忙碌却有条不紊,对于发射场来说,这样的发射任务已经成为常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工程师马国忠: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一蹴而就的过程,是我们发射
2023-05-18 21:30:00
重温光辉历程,军地青年典型走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次参与国庆阅兵等各类重大保障任务无差错”的事迹后,发射场通信技师王喜军主动和王明磊探讨交流。“王班长勤于钻研,主动攻坚,平凡一兵干出了不凡业绩。作为一名航天通信人,我要向他学
2023-05-13 16:01:00
...的过程,见证了中国航天的光辉历史。随后,我们去到了发射场,只见两座巍峨的发射塔像两个巨人一般巍然挺立,旁边还有6座避雷塔在为他们保驾护航。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了解到了三号发
2023-08-02 00:10: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