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十堰日报
“乡村振兴人才摇篮”十堰市科技学校“三农”人才培养纪实②:
更引活水润桃李 再催东风育新枝
——十堰市科技学校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培育工作侧记
记者 王雁博 通讯员 陈平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职业学校提出更高的育人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赓续向前,培育更多的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十堰市科技学校校长杜红卫说。
进入新时代,面向新征程,长期坚守“农门”、深耕“农田”的十堰市科技学校,敏锐捕捉到新时代“三农”工作对人才的需求,勇毅承担起培育和转化乡村振兴人才的历史重任,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培养模式,为十堰广阔乡野培养出一批批“不走的专家”。
十堰市科技学校作为全市“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的重要实施者,突出“存量”农业人才能力提升和“增量”农村人才培育两大重点,以做强“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人才培养示范工程为重点,按照精准选人、精准育人、精准用人“三个精准”和走在前列目标,不断完善培养方案,精心组织教学,严格学生管理,强化立德树人,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经验,努力打造全国样板。同时,认真组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基层农技人员培养和能力提升工程,丰富乡村多样化人才类型,培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科技致富带头人,打造一支留得下、稳得住、干得好的乡村振兴生力军,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出积极贡献。
截至目前,十堰市科技学校已先后开办了种植(现代农艺)、养殖(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农村经济管理、园林、林特、果茶、林学、食用菌等农类专业,其中畜牧兽医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作物生产技术(现代农艺)专业正在创建省级“优质”专业。该校“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围绕农村岗位开设了绿色食品生产专业,设置农村社会管理、种植业生产经营、养殖业生产经营三个专业方向,已招录培养2304名农科大学生。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丰富多样的人才供给,为区域乡村振兴各类人才需求提供了坚实保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批批实用人才走出校门、投身乡村,成为基层治理“领头雁”、产业振兴“探路者”、富民兴乡“播种人”。2018届毕业生鲍喜武,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抢抓美丽乡村建设机遇,争取政府投资1.9亿元,整合各方资源,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积极打造美丽乡村,其所在张湾区黄龙镇斤坪村环境焕然一新,先后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宜居村庄”“市级文明生态村”等荣誉称号。2019届毕业生梁思维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电子商务,建设美丽乡村”,通过争取资金建成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电商扶贫中心”,牵头组建的下营村电子商务协会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殊荣。2019届毕业生张祥良返乡创业,一心扑在石榴良种选育及生态种植探索的道路上,历经十年钻研将小石榴“种”成了十堰特色产业的一张闪亮名片——“武当水晶软籽石榴”,摘取全国石榴博览会金奖,带领丹江口市石鼓镇1000多户农民发展石榴种植产业,获“湖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荣誉称号。
杜红卫告诉记者,十堰市科技学校全力支持“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创业,不仅开设创业课程,还专门建立双创基地,组建专家团队为学员开展“多对一”、“一对一”跟踪服务。近年来,学校培养孵化近100个创业项目,在国家、省、市获得“双创”大奖45项。其中,获国家级银奖、铜奖各1项,省级金奖5项、银奖6项、铜奖6项、优秀项目奖3项,市级奖项17项。与此同时,蒋家明、鲍喜武、余盛林、张祥良、熊运平、曾玉峰6位毕业生获“长江学子”创业奖。杜红卫表示,学校将围绕“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进一步加强双创教育,为十堰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优质人才。
“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为我市广袤农村注入源头活水,浇灌出乡村振兴的朵朵繁花。为了更好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十堰市科技学校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由200多名大学教授、农业专家、地方农技推广人员和农业生产一线的优秀创客、专业能手构成的“师资库”。此外,还专门建立了4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搭建起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服务网络平台,成为十堰首屈一指的“乡村振兴人才摇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2 12: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