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汽车

安全和质量,刺破电车泡沫的关键一针?

类别:汽车 发布时间:2024-05-31 09:58:00 来源:网通社

——车市热点问答(第270期)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 何仑

最近,一篇题为《高盛最新报告:不止中国,全世界电动车都卖不动了》在业界引发争议。电车的前景到底怎样?

安全和质量,刺破电车泡沫的关键一针?

问:您怎么看这篇报道?

答:高盛报告说的是纯电动车不好卖,但HEV(混动)和PHEV(插混)在“加速增长”。而在中国,HEV(混动)不属于新能源汽车,除纯电动车和PHEV(插混)外,销量较大增程电动车也是新能源汽车。所以,高盛的说法与中国对新能源汽车或电车的定义并不完全吻合,用来分析中国市场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还有,就是高盛认为有三个主要因素阻碍电动车普及:二手电动车的价格下降,政策变化的不确定性,快速充电站的短缺。但它忽略了一些中国市场的特殊性,而这些特殊性可能导致更糟的结果。

问:哪些特殊性?

答:首先是电车(包括纯电、增程和插混)的安全和质量问题。这几年,电车爆炸式增长,3年间销量从130万辆暴增到去年的将近1000万辆,市场占有率从13%激增到去年的31%,中国已经站稳全球电车产业和市场之巅。

这事看上去太美了,但另一面也很丑陋:一些没经过或缺乏市场检验的新品牌、新车、“遥遥领先”的新技术在忽悠和迷信中蹿红,沙发冰箱大彩电,还有不靠谱的所谓“高阶智驾”、智舱,成了新车标准,消费者成了倒贴的小白鼠;流量为王成了汽车营销的第一信条,各种嘴炮竞赛越来越耸人听闻,越来越没有底线;萝卜快了不洗泥、慢工出细活、一分钱一分货、路遥知马力、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等,这些造车、买车、用车的基本常识被淹没了;“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成了企业的座右铭,无论原来是干什么的、懂不懂汽车、有多大本事、有多少资源,各种阿猫阿狗都敢在资本和地方政府的撺掇下,争先恐后地往电车的风口上挤,往一个靠各种补贴、优惠过日子但还是普遍亏损的产业里钻,而且不计成本、不惜代价、不讲武德,狂卷“致敬”、“借鉴”、“对标”,狂卷新车、新技术、新概念的出土速度,狂打价格战;至于站在风口上的猪能不能飞起来,或者飞起来后风没了会不会掉下来摔死,那是以后的事,万一成功了呢(参见《“国产保时捷”牵出车史旧案》、《“电动车孤岛”关键是怎么个“孤”法》、《北京车展,“挺绝望的”盛宴?》)?

在这种爆炸式增长中,在各种颠覆常识和逻辑的狂卷中,在过于宽松的监管和舆论环境中,那些被忽略或刻意掩盖的问题开始不断显现,各种的电车自燃、设计或质量问题导致的事故、让人难以忍受的毛病等频频曝光。最让人担心的是,这些安全和质量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就有可能达到一个大面积爆发的临界点,导致一场对电车的信任危机,电车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抛弃,遭到严惩的不仅有那些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车企,还有它们背后资本和地方政府,而那些本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电车的企业也会被拉下水,跟着倒霉(参见《“高阶智驾”,车主成倒贴的小白鼠?》)。

安全和质量,刺破电车泡沫的关键一针?

问:除安全和质量问题外,还有哪些特殊性?

答:就是政策的可预见性问题比较严重。谁都知道过去和现在的电车市场是政策市,但未来会怎样?各种补贴、优惠政策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退出,这个问题反复了几次,结果怎样?想退出,没那么容易。

我的看法是,汽车已经超越房地产,成中国经济第一支柱,占GDP的10%,但其中30%的电车是靠补贴和各种的优惠过日子,这本身已经很可怕了,根本不可持续。今年1-4月,电车占比又进一步膨胀到了37%,还有权威部门预计2035年电车渗透率超50%的目标或提前十年实现,这哪里是什么可庆可贺的事,简直是荒诞不经了。

试想,靠着各种补贴和优惠电车产业膨胀到如此庞大的规模,如果没了补贴和优惠撑得下去吗?会不会一地鸡毛?这些补贴、优惠还能坚持多久,还退得下去吗?怎么退,要退多长时间,会造成多大代价?都说退出是必须的,但的确是太难了,因为地方和电车已经被相互绑定。过去6年已经死了400多家电车企业,剩下100多家都是地方千难万难保下来的心头肉,即便上面下令去产能,地方也会以死相拼,死给你看,要死也是别的地方先死,要么大家一起死,这是地方与中央博弈的惯招。

我再次想起了卡夫卡的名言:无论规则多么离奇荒谬不合逻辑,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的遵守。因为遵守它,事后才会付出代价;不遵守它,立刻就会付出代价。总之,早晚都会付出代价。

不同的是,事后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问:地方有那么大能耐吗?

答:千万不要低估地方的本事,这几年的地方债和房地产危机,哪一个不是地方亲手酿成的?刚才提到过,电车渗透率超50%的目标将提前10年实现,问题是为什么会提前10年?无非是地方和资本看到了电车风口,干劲冲天、用力过猛、不惜代价,导致结果远超有关部门的预期,说白了,就是计划失算了、失控了,这在以往其他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并不鲜见。

这绝不是什么好事。汽车业涉及的范围太广,我常引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里茨的一句名言:“对于一个经济学家来说,一辆汽车可用来解释经济学的几乎全部内容。”

电车包括智能化电车作为汇集了多种新技术的产品,造成各种新问题是必然的,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爆发,大到国家、中到汽车行业、小到企业做好了应对这些新问题的准备了吗?与其相应的体系能力跟得上吗?那么多新车都通过了市场的考验吗?“肮脏的煤电”问题何时解决?电价能否维持现有水平?充电设施跟得上吗?电车销售价格补贴、免购置税、免养路费等种种优惠还要持续多长时间、花多少钱?巨量的废旧电池该如何处理,会消耗多少资源,会不会造成生态灾难?面对新产品、新技术带来的新风险和新问题,电车消费者的利益如何保障?与所有这些问题相关的政策法规能不能跟上?

本来这些问题可以在一个长期计划之中,随着各种新问题的出现,循序渐进地得到解决,可电车却猛然间一骑绝尘、遥遥领先了,把相应的体系摔在了身后,结果会怎样?就像一场汽车拉力赛,比赛规则缺苗断垄、组织管理残缺不全、安全保障毫无头绪、后勤服务严重拉跨,赛车却像一群野兽出笼,一路狂奔中相互间各种嘴炮、别车、撕咬、碾压不断,各种寡廉鲜耻地抄近道,各种的刹车失灵,沿途撞死撞伤多少人、撞毁多少财产都不是事儿,也没人管,遥遥领先才是王道。我说过,我们曾为电车“营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温室环境” (参见《车圈里的“嘴炮”与“唱衰”》)。而现在,这个温室已经迅速异化成了险恶的丛林。

问:您认为,该怎样改变电车发展这种乱象丛生的局面?

答:关键是要解决电车泡沫的问题,把过快的发展速度降下来、稳住。刺破泡沫有大概有3种方式:一个是各种补贴、优惠措施退坡,让车市回归到一个正常的竞争环境;二是没戏的车企知趣退出,别赖在那里瞎搅合;三是安全、质量问题大面积爆发,导致很多消费者抛弃电车。

问:可按照您前面的说法,第一种和第二种方式难度很大。

答:没错。国家级补贴和税费减免措施退坡相对好办些,关键是掌握节奏、顺序和力度,尽可能减少风险和代价。

但地方就难了,已经半大不小甚至已经做大的企业死了,留下一片烂尾、一堆垃圾和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谁来担责?按官场的潜规则,只剩向车企继续输血一条路,除非碰巧大换班,正好甩锅,还可以来一个拨乱反正。

车企嘛,你就甭指望他们能像苹果那样明智地选择放弃,即便想放弃,官场不答应也不行,所以只剩下进一步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把价格战打到弹尽粮绝这一步,这与正常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价格战和优胜劣汰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结果虽然是泡沫最终破裂,但场面会十分惨烈,代价特别巨大。

这种狂卷致死的价格战是中国车市的第三个特殊性,也是第二个特殊性合乎逻辑的结果,就像以往被记录在案的很多事例一样。

问:看来,安全、质量问题大面积爆发,刺破泡沫的可能性最大?

答:这也是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最倒霉的是消费者,他们不知不觉地为各种“遥遥领先”的智能电车做了倒贴的小白鼠,花钱买罪受不说,搞不好还要搭上性命。

现在,电车自燃、智驾失灵、智舱死机和各种质量问题已经够多了,有关部门也看不下去了。据报道,5月27日,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以替代旧有的GB38031—2020标准,新标准做了一系列修改,其中核心逻辑就是提高对动力电池的安全要求,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电池发生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让车内乘员有足够逃生时间。

报道中的一段话耐人寻味——

安全和质量,刺破电车泡沫的关键一针?

其中的关键词是“行业调研问卷调研”和“技术储备”,还有几个时间点。细品一下,动力电池安全的现状到底啥样,你就自己掂量吧。

如今我国电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2000万辆,随着大批车型的不断老化,各种未经市场检验的问题和风险会不断增加,一旦失控,对电车将会造成毁灭性打击,来一次矫枉过正,那时,笑到后来的会不会是油车、混动?

10年前,丰田曾创造过17年700万辆混动车型电池零事故的奇迹(参见《丰田混动电池零事故奇迹的背后》),到去年,已经是2000多万辆车电池零事故。我们就不能从中向真正的世界第一学点什么吗?

(图/文 网通社 何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1 1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车企海外投资,最好悠着点
...倒贴的小白鼠?》、《安全和质量,刺破电车泡沫的关键一针?》、《何仑:不要让电车长成巨婴!》、《车圈第一大歪风邪气:要速度,不要命》、《电车的自燃与自残》、《车圈第二大歪风邪气
2024-10-12 16:45:00
...入远远覆盖不了运营成本。比如之前停运拆除的珠海有轨电车1号线,每运输1个人成本就高达67元,是公交的13倍。对此,国家早有警惕。2018年,一条红线划下: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
2025-05-28 23:02:00
...增加。如今也需要明确划清行为好坏的界限。”有日本人一针见血指出,日本国民的整体素质并没有对外宣传的那么高。“从事打黑工、抢劫、诈骗的日本年轻人并不少。事实上,也有不少不懂礼仪
2024-12-14 18:26:00
4700万!快船锁定未来之星,曼恩续约引发热议:超值还是泡沫?
...的世界,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曼恩的续约,更像是一针强心剂,为快船队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他或许不是下一个超级巨星,但绝对是球队复兴路上不可或缺的拼图。再者,篮球比赛的魅力
2024-09-28 15:06:00
闪灵正式亮相2023上海车展,轴距为 3210mm
...一辆劳斯莱斯闪灵的价格可以买几辆比亚迪U9?更有网友一针见血的指出:买电车不要买杂牌子的,劳斯莱斯电车听都没听过,那哪个杂牌电车场出的吧!网友们怎么看?你们看好劳斯莱斯闪灵这
2023-04-20 16:30:00
...,老郑谈谈自己的一点个人看法,简单来说就是“为国产纯电车型打开了运动的大门”!以前聊起纯电车的运动性能,车企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给消费者列数据,“零至百公里加速4秒以内,3秒出头
2024-04-10 00:13:00
【天眼问政】商场通道堆满酒 安全隐患让人忧
...少。在商场1楼广场上,商户们指着广场上停放的几百辆电车担忧道,如此多的电车挨在一起停放,假如有一辆发生自燃,加上进出口较窄,消防车很难进入,那后果不堪设想。5号门可以看到通道
2023-09-17 17:03:00
【2024蓝焰征程】遵义消防:做红色传人 显“蓝焰”担当
...…”在消防主题非遗体验区,体验者在非遗匠人的指导下一针一线、一点一染制作具有消防元素的非遗作品。“刺绣作品上,一位消防员正在手持水枪开展灭火救援行动”“蜡染作品上,一辆辆消防
2025-01-27 00:44:00
汽车安全无上限,电车安全看奇瑞舒享家
...自主知识产权。第三,电子架构。电子电气架构是智能纯电车的“灵魂”,在技术基础层面影响着汽车的智能化程度,架构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车辆的使用体验。奇瑞新能源采用“合作+自研”两条
2023-10-19 14:51:00
更多关于汽车的资讯:
补贴“末班车”催热市场 福州迎来以旧换新小高峰
福州新闻网11月14日讯(记者 吴桦真 文/图)近期,随着多项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进入倒计时,福州市民消费热情升温。记者走访发现
2025-11-14 18:11:00
2025网聚美好安徽|记者探访奇瑞“超级工厂”:全自动高速生产线,智能科技感满满
大皖新闻讯 AI视觉系统观察焊点、100%自动化焊接与涂胶、智能装配工作站自动化作业……11月13日,“皖美十四五 再启新征程”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南线采访团走进芜湖
2025-11-14 13:14:00
视频制作:陈希河北新闻网讯(记者 王嵩)2025年11月12日,欧拉5正式开启预售,新车共推出5款车型,预售价10.98-14
2025-11-13 17:20:00
11月10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山西中航锦恒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声轰鸣,设备全力运转、人员各司其职,每月近百万套汽车时钟弹簧
2025-11-13 07:09:00
太钢“手撕钢”:从0.02毫米到0.015毫米量产
工作人员展示“手撕钢”。讲述人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首席精密箔材工艺工程师 廖席眼前这张像铝箔纸一样的钢材就是世界上最薄的钢
2025-11-13 07:10:00
高速失速频发,上汽大众多款车型陷入集体维权风波
鲁网11月12日讯2025年10月2日,上汽大众车主田先生(化名)驾驶途观L在高速行驶时,突然弹出 “变速箱处于紧急运行模式” 提示
2025-11-12 19:36:00
民营经济发展一线观察·民企先锋|校企联动赋能冰雪装备 “吉龙特车”助力产业进阶
新雪季即将启幕,冰雪运动热潮席卷全国,冰雪装备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正成为激活吉林“冷资源”、撬动“热经济”的关键抓手
2025-11-12 13:58:00
2025网聚美好安徽 | 一分钟下线一台车!世界级智能工厂见证“江淮速度”
大皖新闻讯 七轴机器人挥舞机械臂,年冲压次数高达1300万次;百余台机器人协同作业,焊接火花四射……11月11日,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合肥的江淮新港基地
2025-11-11 23:46:00
作为进博会的八年“全勤生”,丰田此次以“立全球,更中国”为主题,携前所未有阵容参展。丰田中国品牌营销部部长徐一鸣表示,今年丰田展品的特点可以用“梦想照进现实”来形容
2025-11-10 11:49:00
犀重汽车闫明明:与成都互为“合伙人”,以硬核创新重塑新能源商用车产业
2024年7月,犀重汽车30亿元总部的落户,为成都实现了总部在蓉新能源商用整车“零的突破”。近一年后,这家企业便以一项重磅创新回报了城市的期待
2025-11-10 13:59:00
全球最大标准化电解水制氢BOP装置在宁发布水中练“氢”功 提升含“绿”量南报网讯(记者张甜甜通讯员李雪莹)提起“足金”
2025-11-10 07:59:00
南报网讯(记者胡英华通讯员金飞陶燕燕)开沃集团与现代汽车集团近日在广州联合举行首款氢能公交车品鉴仪式,双方联手打造的首款氢能公交车正式亮相
2025-11-10 08:0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周福成)厦门港绿色智慧港口建设再添两员“猛将”——近日,由厦门港务船务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两艘4400马力新能源拖轮“厦港拖33”和“厦港拖34”
2025-11-09 08:31:00
“皖车同心·出海共赢”交流会在合肥举行 安徽车企将“抱团出海”
大皖新闻讯 11月8日,“皖车同心·出海共赢”交流会在合肥中安创谷科技园全球路演中心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以“徽动全球 皖车出海”为核心
2025-11-09 15:28:00
11月6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保时捷新款911 Turbo S完成亚洲首秀,第一代911 Targa车型同台亮相。(吴一尘)来源:中新经纬编辑:王永乐广告等商务合作,请
2025-11-07 19: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