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唐这一战定乾坤,东亚格局延续千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21 12:39:00 来源:戏说三国

唐龙朔三年(663年)8月,百济白村江口(今韩国锦江出海口),年过花甲的刘仁轨与他身后百余条战舰即将遭遇来自这片土地上4倍于己的敌人。对于当时的局面,身为唐军对手的百济和倭国认为,咱人多势重,以4敌1不带怕的。

很快,在硝烟与战火中,白色的刀与红色的血相互交融,凭借着唐军楼船的优势,刘仁轨率领的大唐水师以技术碾压之势大败敌人。之前那支不可一世的倭国联军,瞬间淹没在金属的碰撞和惨烈的哀号声中,伴随着江面上波涛汹涌的浪花,逐渐消散。

此战后,《旧唐书·刘仁轨传》只有一句”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的记载,看起来似乎只是国力正处于上升时期的大唐,诸多胜仗中较为平常的一场。

但从当时的世界格局来看,刘仁轨改变了历史。因为,白江口之战被载入了他国的史册。

大唐这一战定乾坤,东亚格局延续千年

1

关于这场战役,成书于720年的《日本书纪》作了详细记载:“是岁,为救百济,修缮兵甲,备具船舶,储设军粮。”也就是说,这场白江口之战,参战的双方正是大唐军队与百济、日本联军。为了解救百济困局,日本早早地做了充分的准备。然而,最终全军覆没。

关于这场战争的由来,不得不先提下当时交战双方面临的格局。

从公元前1世纪起,朝·鲜半岛就处于三国鼎立的状态,北部的高句丽、西部的百济与东部的新罗并存。通过近700年的相互攻伐,到了公元7世纪初,高句丽占据了中国东北部分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北部,无论在综合国力还是疆域上都完爆新罗、百济。同样,强大起来的高句丽也是隋、唐两代在东北地区最大的威胁。

大唐这一战定乾坤,东亚格局延续千年

▲隋朝中原与诸国的关系。图源/中国历史地理图集

早在隋文帝时期,高句丽与隋之间的战役冲突就不断爆发。面对高句丽三番五次的挑衅,隋文帝果断出击,降伏高句丽,迫其称臣。但隋军在征战途中,也是接连遭遇天灾人祸,可谓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因此,隋文帝并没有过多搭理这个表面臣服于自己的政权。

经过隋文帝多年经营,隋朝国力空前强大。在新的地区秩序下,隋帝国无疑是周边地区公认的“霸主”。

作为隋文帝的继任者,隋炀帝大概就是最想维护这种局面的领导者。在大隋国力蒸蒸日上的同时,隋炀帝效仿秦皇汉武,征四方、修水利,力图将隋帝国的地区影响力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时刻包藏祸心的高句丽,隋炀帝以“亏损藩礼”不安心朝贡为由,兴兵讨伐。

为了早日征服高句丽,消除隋朝东北方向的心腹大患。隋炀帝下令在山东各地“增置军府,扫地为兵”,说白了,就是设置军事机构,不顾一切大量征兵。除此之外,考虑到身处朝鲜半岛的高句丽东、西两侧均是海洋,如使用海、陆联合作战,将事半功倍。

因此,在大量征兵的同时,无数的工匠亦不分昼夜、加紧赶工战船。在国家的号召下,各地民夫也纷纷加入对高句丽的战争筹备中,洛阳仓、河阳仓等国家储备粮库被征调用作军粮,似乎只要一切发展顺利,隋朝称霸东亚,不是问题。

不过,隋炀帝这样孤注一掷的行为,到底还是给隋朝带来了“灭顶之灾”。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隋炀帝远征高句丽的“豪赌”,显然超越了隋朝国力承载,也违逆了民心。故早在两军开战前,一个名叫王薄的人便在河北、山东等地打响了“反隋第一枪”。他以知道世事为由,自号“知世郎”,填词作曲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以此为凭,号召百姓起来反隋。

由于大量劳动力被抽调上战场,农耕失时,土地荒芜。隋朝境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荒,在王薄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民众认为,这将是他们最后的生存希望,于是,伴随着隋军远征的号角响起,隋朝境内各路起义军如风起燎原之势,将好端端的隋朝焚出了千疮百孔。

没了稳固的经济基础和粮食储备,出征的隋军只能饿着肚皮打仗。再加上国内的叛乱加剧,出征的隋军不得不回军救援,疲于奔命。

隋炀帝远征高句丽,终因隋朝灭亡而被迫夭折。

2

隋亡后,代替隋炀帝坐天下的,是其表哥李渊开启的大唐王朝。与前朝一样,在天下渐定后,唐朝同样面临着来自东北方的高句丽威胁。

不过,凭借本土优势“战胜”了隋朝的高句丽,其实也好不到哪去。与隋朝类似,高句丽也无法集中全部兵力与隋军作战。尽管高句丽一度称霸朝·鲜半岛,但同属半岛的其他两个政权——百济、新罗也不是吃素的。

趁着高句丽衰落的这段时间,百济和新罗在各自发展内政中,也学会了采用“依附强国”的外交策略,让自己在唐朝与高句丽交战的大背景下,谋求来自夹缝里的发展。

正所谓“没有永恒的敌人”,深受战争影响的高句丽决定先发制人,凭借与唐“往日无怨,今日无仇”的优势,先归附大唐,换取片刻的和平。

于是,在没有事先约定的情况下,朝鲜三国均向唐朝称臣。其实,高句丽与百济、新罗发生内战,对大唐而言并无影响,大唐真正忌惮的不过是占据辽东地区的高句丽。

大唐这一战定乾坤,东亚格局延续千年

▲吉林省集安市高句丽丸都山城遗址。图源/图虫创意

只不过此时刚刚建立的大唐还不具备再次作战的条件。当时,除了高句丽外,在北方,突厥控弦百万,通过扶植操控窦建德、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一直分散着大唐的注意力。

总而言之,刚刚建立的唐朝,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两难境地。为了恢复经济,休养生息,必须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因此,对于高句丽等国的归附,李渊本人秉持的态度是:“何必令其称臣,以自尊大。”用现代话说,就是根本无需让高句丽称臣,当它不存在就行。

对此,从增强大唐未来国际影响力的角度出发,时任丞相的温彦博给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高句丽政权之下的辽东地区本就是中原的故土。如若现在不使其称臣,未来不仅会影响大唐国际公信力,也会坐涨高句丽势力,使高句丽始终成为大唐北拓的心腹大患。

李渊一听,此言有理。遂下令对百济、新罗和高句丽进行正式册封,让朝·鲜半岛三国与大唐形成一套体制下的三个地位相等的藩属国。

这样一来,既可以防止高句丽与突厥结盟,在东北方对大唐开疆拓土构成严重威胁,同样大唐向三国“示好”,给予他们同等的地位,也可以采取“以夷制夷”的方法来维持朝鲜半岛三国彼此制衡的局面,进一步削弱三国的实力,给大唐提供一个优良的内政建设环境。

大唐这一战定乾坤,东亚格局延续千年

3

不过,三国归附终究只是某个时代下外交策略的一种妥协。当高句丽逐步恢复元气之后,三国之间为了地盘的归属,再次大打出手。甚至不惜撕毁与大唐之间的协定,集中联合百济进攻新罗,并阻断新罗向唐朝朝贡的通道,意图挑起战事,从中得利。

大唐这一战定乾坤,东亚格局延续千年

▲新罗受到百济和高句丽攻击后,向唐求援。图源/纪录片截图

此时,唐朝已进入唐太宗执政的贞观年间。对于高句丽明目张胆的公然挑衅,唐太宗当然予以强硬回击。不过,成长于隋末时期的他,对隋朝征伐高句丽同样印象深刻。

他曾将远征高句丽与隋朝灭亡做了因果关系的解释:“自古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隋主亦必欲取高丽,频年劳役,人不胜怨气,遂死于匹夫之手。”

唐太宗清楚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在讨伐高句丽时,他十分注意保护百姓利益,以牛羊等动物为军粮补充,以尽量减少粮食运输,避免消耗民力,以此换回天下民心。

故当听闻唐太宗准备征伐高句丽,大家伙都踊跃参军。眼见时机成熟,贞观十九年(642年)三月,唐太宗点齐兵马,带领长孙无忌、李道宗、徐世勣等元老宿将从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出发,水陆并进,直指高句丽。唐太宗对此战志在必得,经过数月激战,攻破高句丽数十座城池,大有获胜希望。

鉴于前隋与高句丽之间的战争结果,在此次远征中,唐太宗的策略偏于保守,所带的唐军也不多,在征战中,唐太宗注重发挥联盟进军的作用,号召附属国组团“打怪”。

不过,在高句丽境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要塞碉堡,且高句丽士兵极擅守城。因此,此次大唐联军组团打怪并不顺利。战争一直持续到当年秋季,由于战线较长,运输补给跟不上,再加上气候变化等不利大唐军士开战等因素,唐太宗最终被迫班师回朝。

以后,唐太宗改变了大规模征伐高句丽的策略,改由小股部队多次袭扰高句丽,使高句丽军队疲于奔命,极大地削弱了高句丽的实力。虽然征伐高句丽伴随着唐太宗的崩逝,戛然而止。但屡遭打击的高句丽,衰亡只是时间问题。

4

同样,被卷入这场战争的百济、新罗,命运也截然不同。“压错宝”的百济一看高句丽被打残了,不得不重新寻找新的盟友,以维持其在半岛的整体实力。

环顾四周,百济最终选中了倭国。

长久以来,倭国一直飘零海外,其文明程度长期落后。相关历史资料显示,佛教最早就是经百济传入倭国,成了倭国最早的宗教信仰。

百济不仅向倭国传入了佛教,还传入一些文化和技术移民。如百济人味摩之给倭国传入了伎乐舞,伎乐后来在寺院举行法会时演奏并延续至今。除此之外,倭国崇尚的中原文明,也是自百济传入,并逐渐自成系统。

凭借着百济与倭国“头铁”的关系,百济开始拓展疆土,欺负新罗,俨然准备成为“高句丽第二”。

另一边,坚持做大唐小弟的新罗,虽然仍旧受百济的侵扰。但紧靠大唐帝国的她,终于换来了相对安稳的好日子。在善德、真德女王两任君主的倡导下,新罗常年保持对大唐的进贡,并派出新罗遣唐使赴大唐交流学习。

大唐显庆五年(660年),暂停了多年的消灭高句丽战争终于再被提上日程。

为了完成先辈们征伐高句丽的伟业,唐高宗想起了这些年一直致力骚扰新罗的百济。相对高句丽而言,百济实力更弱。如果能灭了百济,控制朝鲜半岛南部海岸线,再与盟友新罗两边夹击高句丽,征伐高句丽岂不是事半功倍?

于是,唐高宗派遣苏定方率领水陆13万大军征伐百济。苏定方由山东莱州出发,渡过黄海,在百济西部登陆,新罗也派出五万精兵接应,唐军沿白村江(今锦江)溯流而上,包围百济王都泗沘城(今忠清南道扶余),义慈王请降,百济灭亡。

百济的速亡让倭国始料不及,为了继续维护倭国在半岛上的利益,在齐明女皇的安排下,百济王子扶余璋率领百济旧部,发起复国运动。为了支持扶余璋,齐明女皇不顾年迈,亲往前线督战,并最终死于途中。

大唐这一战定乾坤,东亚格局延续千年

▲天智天皇(662-672年在位)。图源/纪录片截图

继任的天智天皇(即中大兄皇子)决定继续完成女皇未竟事业,故才爆发了开头提及的白江口之战。

663年(大唐龙朔3年,倭国天智天皇2年),依百济之请,天智天皇派援军20000余人,战船一百七十只,支援百济。尽管两国自认为准备得十分充分,无懈可击。但与唐军遭遇之后,倭国联军还是全军覆没。这一战也让倭国企图在借朝鲜半岛西拓国土化为泡影。

自此,倭国明白了与大唐间的实力差距,开始乖乖地派遣遣唐使赴唐学习先进文明,奉唐为正朔。直到900多年后的明万历年间,日本才卷土重回朝鲜战场。

而高句丽面临着失去盟友百济的境地,变得孤立无援。在百济彻底亡国6年后,高句丽也最终在唐朝和新罗部队的进攻中,结束了700多年的国运,从此,朝鲜半岛进入新罗统一时代。

总的来说,白江口之战不仅改变了朝·鲜半岛的战略态势,更对当时东北亚战略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朝以自己为核心的东亚政治秩序得以最终确立,并深远影响了未来近千年东亚历史的发展走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1 13: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白江口之战的经过是怎么样的
...口之战”。一、白江口之战背景唐朝初年,朝鲜半岛处于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都想统一半岛,但又不够力量,于是向邻国寻求援助,分别与唐朝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最后形
2023-10-24 17:35:00
唐朝时期,中国怎样收拾朝鲜和日本
...,百济复国希望彻底破灭。此后五年,唐与新罗联军攻灭高句丽,于唐而言,唐在东北亚的权威由此确立;于新罗而言,终于实现其一统韩半岛三国的夙愿。此后200年,韩半岛的政治格局不曾发
2024-06-23 10:00:00
李世民终其一生也解决不了的东北问题,大唐和后世王朝也解决不了
...要解决的东北问题第一个就是从大隋继承下来的问题,即高句丽问题。隋文帝一征高句丽,高句丽臣服;隋炀帝三征高句丽,高句丽自若而大隋灭国。唐太宗三征高句丽,高句丽残破但李世民身死;
2024-02-22 21:09:00
中国历代帝王中,谁对疆域版图的贡献较大?
...对边疆的统治。他继承了父亲李世民的遗志,继续对东边高句丽的征伐,他采取驱虎吞狼之计,使百济、新罗、高句丽三国疲于内耗。并派大将苏定方出兵辽东,将唐朝边境东推数百里。公元668
2023-01-07 17:28:00
李治蒙冤千年,历史上他到底有多恐怖?
...平定突厥,是他在大陆边缘击退了凶猛的“野兽”;征伐高句丽和百济,如同深入大陆丛林,找到了珍贵的宝藏;在西域战胜西突厥,就是他在大陆的遥远边界插上了大唐的旗帜,让大唐的威名远扬
2024-11-06 09:14:00
“读贞观事,得见全盛”
...李治、武周女皇武则天的继承下,大唐对外有创造了征服高句丽、攻灭西突厥、打通西域走廊、逼迫百济国投降等等一系列军事上的成功。大唐王朝在唐高宗永徽年间版图东起朝鲜半岛、西至中亚咸
2023-01-06 15:02:00
探究高句丽的灭亡及其历史意义
高句丽,作为东北地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和国家,其存在与消逝都对周边区域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句丽的灭亡不仅是一个单一事件的结束,更是东亚历史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一
2024-10-15 21:07:00
哪个强盗追随李世民,30年后成大唐第一门神,为李世民守陵千年
...的发掘上。薛仁贵就是张士贵发现和提拔的。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武功超群的农民薛仁贵听说后便扔下锄头,直奔辽东战场,求见张士贵,从此成为张士贵麾下的一员。虽然坊间传说,薛仁贵到了之
2024-06-12 14:37:00
史上五大灭国猛将排名,李勣第四李靖第三
...统一以来,我国出现过五位最杰出的灭国将领。他们灭了高句丽、匈奴、突厥、南越、金国,打出了国威和军威。五位猛将没有排名,而是按照朝代排序。第五名:灭晋——孟公。孟珙是南宋时期抗
2023-02-19 20: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