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3、2、1,点火……”2024年1月17日22时27分,万众瞩目的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随飞船一起升空的,还有一颗由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研制的科普卫星——“南京号”八一08星。这是我国首颗由高职院校师生牵头研制的科普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从此有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强助力和新活力。
全国职业院校首颗,“南京号”上天了
“‘南京号’科普卫星上天了!”17日23时,文昌航天发射场灯火通明,大家都还沉浸在天舟七号成功发射的巨大喜悦中。本报记者连线到远在发射现场的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刁爱军,电话里他兴奋地说:“这是我国首颗由职业院校研制的卫星,也是首颗搭载天舟发射的科普卫星!”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市一所市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学校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开始打造“航天特色示范校”。2021年,恰逢中国航天大会在南京召开,学校遂与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达成合作,并在其指导下启动八一08星工程。
“南京号”采用6U立方星设计,机体两侧装有像翅膀一样的双折太阳翼,在发射阶段收拢,入轨后展开锁定。立方星是一个结构形状呈方形的微小卫星,以“U”进行划分,1U为100×100×100立方毫米。“南京号”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为350×126×240立方毫米大小,展开双翼后达381×520×250立方毫米,重10公斤。
卫星上装载“我们的声音上太空”音视频存储播发载荷、天文相机载荷、光通信载荷,可实时向地面站传输数据,携带VAT电推进,具备主动变轨和离轨能力。也就是说,“南京号”既可以播放上传和下传音频,还可以进行拍摄图片和视频,对地观测分辨率达到3.5米,同时通过卫星上自带的灯光,可以引导在地面上的孩子们开展光通信验证科学实验。
“此时此刻,和天舟七号一同遨游太空的‘南京号’,应静静挂靠在货运飞船后锥段处,等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择机对其降轨释放。”刁爱军说,释放后,“南京号”将在距地面高度约360公里至380公里处按既定轨道运转,等待学校指令开展相关科普活动和科学实验。
三年磨一剑,“南京号”代表南京出征
“南京号”的全称为“八一•少年行”号(八一08星),是八一科普卫星系列中编号08的卫星。2016年12月28日,“八一•少年行”号(八一01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其电性星(即在卫星初样研制阶段使用的模型)成为国家博物馆永久藏品,此后各界更积极参与八一系列卫星研制科普活动。
为鼓励更多青少年爱航天、学航天,同时也为提升自身在航天工程实践中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获批研制资质后,南机电立即启动八一08星设计、制造等相关工作。
学校专门成立工程指挥部,由学校“一把手”亲自挂帅,下设总体设计组,再细分为卫星平台设计组、卫星载荷设计组、地面应用设计组等,组织学校卫星、电子、机械等人才进组参与研发,为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学校还找来行业“大咖”加持,特聘航天八院王曙群为产业教授为研发指方向,并与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光卫星等科研院所取得联系,在数据处理、产品研发、分析测试、剖析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造好这颗星,团队先后赶赴北京、长春、文昌,耗时2662课时,学习卫星结构、热控、电子学、遥测、能源系统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团队参与教师杨阳说。
2023年8月25日,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经过2年考察,并在八一08星通过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平台搭载科学技术试(实)验等一系列评审后,最终同意八一08星搭载天舟七号并进行卫星释放。
“拼搏3年,我们做到了!”南机电相关负责人说。出征前,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八一08星定名“南京号”,这是迄今为止首颗以“南京”命名的卫星。
打造航天特色校,为行业急需培育人才
“南京号”研制的背后,是南机电迈入航天产业的雄心。
有关调查显示,到2025年前我国将发射约3100颗商业卫星,发射年均市场规模将达到170亿元,市场发展前景可期。《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更是将航空航天产业纳入“2+6+6”创新型产业集群,加以重点培育壮大,提出要将我市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航空航天产业研发和制造高地。
作为一所高等教育职业院校,南机电敏锐嗅到了国家和市场发展所需,并于2021年在全国率先开设“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专业,为学校培养专业人才打下理论基础;同时启动八一08星工程,带领学生全程参与卫星的设计、制作、测试和发射,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南机电双创班机械工程系大二学生高家伟在现场目睹了天舟七号发射全程,他自豪地告诉记者:“卫星重要零部件——电路板上元机件的焊接,我在实验室实操过!”两年来,他经学校系统全面培养,已初步成长为一名热爱航天、了解航天的青年人才。
不只如此,南机电还着眼产业全链条,打造产教融合生态圈。学校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享从卫星数据到人才培养、从科研开发到技术服务资源;与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合作,实现人才共育。“我们的目标是,以国家航天领域产业升级及人才需求为导向,打造全国航天特色学校。”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获悉,待“南京号”从天舟七号释放后,学校将依托其全国职业院校首个地面接收站和测控大厅,开展面向全国的科普活动和科学实验,如“闪烁的密码”竞猜等。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怀艳 谈洁
通讯员 王国珍 金慧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8 0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