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由薄如蝉翼的“5G钢”制成的录取通知书。北京科技大学供图

▲陕西师范大学传承十七载的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陕西师范大学供图
■本报记者 王昊昊 李清波 见习记者 叶满山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里有登上火星的“超级涂层”、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里有北斗七星造型的7颗耐盐碱大豆、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里藏着“一滴水”……
目前,准大学生们已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相比往年,今年很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更“出圈”,呈现主打“科技”元素、爱送“见面礼”、有彩蛋、留悬念等特点,不少录取通知书因创新设计登上微博热搜榜并赢得好评。
录取通知书设计已然成为高校的“创意大赛”,大家各显神通。对此,有专家表示,这种创新满足了青年学子的多元人文需求,迎合了年轻一代新鲜、个性、猎奇等多元化的表达。
潮玩化、科技化加深初印象
“录取通知书已成为各大高校向新生、社会公众发布的名片。”湖南大学副教授周玲认为,除了融入校训、校史、专业特色、教学实力等元素外,录取通知书开始潮玩化、盲盒化、科技化。
为何录取通知书的设计越来越“卷”?周玲表示,从营销角度看,若把大学比作品牌,那发录取通知书就是各所高校树立品牌形象、创造品牌体验的关键时刻。高校对录取通知书进行创新,实则是在与新生的第一次互动中为他们创造惊喜和深刻的峰值体验。
“充满创新设计和寓意的录取通知书,就像学校送给新生的第一份礼物。这份礼物不仅要向新生们传递学校特色文化,还要有情感的流露、对知识的尊重、对未来的祝福等,这可能成为学生一生中永不褪色的美好记忆。”周玲说。
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李雄鹰则表示,录取通知书是大学的文化底蕴名片,是大学向每位学子发出的邀约信,也是大学与学子间的一张契约书。在录取通知书的内容与形式越来越“卷”的今天,大学应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发挥好录取通知书的多元功能。
李雄鹰建议,一方面可借由录取通知书传承、传递大学的历史、文化、理念与精神,让学生、家长、社会等关心大学发展的群体通过录取通知书感知大学的独特精神气质;另一方面,要关注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诉求,在录取通知书的内容与形式选择上符合青年学子的精神特质。
“中国式浪漫”“击中”青年学子文化需求
创新录取通知书,其实正“击中”年轻学子的多元化人文需求。
周玲认为,创新录取通知书,使“打开录取通知书”这个简单的过程有了特殊的仪式感。“录取通知书的创新,也是在表达学校对新生未来学习和成长的期许。而当下的年轻一代注重新鲜、个性、猎奇等多元化的表达,能给他们带来‘仪式感’的事物往往都会收获积极的反应。通知书上的精致细节、精心安排既可为新生带来金榜题名的幸福感,也会激发他们对未来精神世界的更高追求。”
她表示,创新录取通知书带来的积极体验和仪式感,还会引得人们主动自发传播。“人们越来越青睐可以带来独特附加价值的品牌。而能提供惊喜体验和仪式感的创新型录取通知书,无疑为各大高校吸引优质生源加分。”
“优质生源对各大高校来说是最关键的。”周玲表示,高校最核心的产品依然是教育质量本身。为吸引成绩优异的同学报考,高校会越来越注重推广和传播工作,未来录取通知书的“中国式浪漫”肯定会层出不穷。
李雄鹰认为,强调录取通知书的创新功能,迎合了青年学子追新逐鲜的文化产品消费诉求。他建议,首先要标定录取通知书在大学历史传承、精神彰显以及学生成长见证、存留收藏等方面的功能。其次,大学应进一步用深厚的文化与精神特质引领潮流,制造出更具生命力的文化产品。最后,传承与创新的结合离不开技术手段,可通过技术设计实现录取通知书的价值诉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6 09: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