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押运囚犯路途艰辛,为何碰见女囚犯,衙役们都要抢着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09 10:57:00 来源:戏说三国

刑罚制度是国家用来惩治罪犯、规范和约束百姓行为的准则。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残酷的刑罚,比如凌迟、浸猪笼、老虎凳等。

尽管这些刑罚措施因其残酷无情、践踏人格尊严,早已在如今的新中国被废除。但在一定程度上,严酷的刑罚措施在当时仍然发挥了巨大的威慑作用,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打击黑恶势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古代,流放制度是一种颇为流行的刑罚,被各朝各代沿用。然而,在当时交通不便、路途遥远的情况下,负责押解犯人的差官们,为何都抢着去押送流放的女囚犯,而对男囚犯却敬而远之呢?

古代押运囚犯路途艰辛,为何碰见女囚犯,衙役们都要抢着去?

【封建时期刑罚的确立和发展】

法律,是历代王朝用以维护国家尊严、彰显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与道德不同,法律从更为基础的层面,对各国公民的行为进行约束。许多行为虽违背道德,却未必触犯法律;然而,违法之举,必与道德相悖。

不过法律也是有层次之分的,会根据犯人所犯罪行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惩罚措施。一般的小罪行,大多会被判以拘役、管制;稍微严重一些的,则会被判处有期徒刑;而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甚至可能会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死刑。

在历史的长河中,刑罚一直是抑制部分人潜意识里的邪恶念头的有效手段。然而,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刑罚世轻世重这一重要制度也应运而生。

古代押运囚犯路途艰辛,为何碰见女囚犯,衙役们都要抢着去?

刑罚世轻世重的理念最初源自西周时期,它的核心价值在于揭示了刑罚并非铁板一块,而应与时俱进,因时制宜,随环境的变迁而灵活调整。

在封建时期,历任统治者都会根据当时政权所处的时代特点,对刑罚的适用性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简单的例子。在许多古代影视剧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经典的场景:皇帝下诏特赦天下,将所有犯人全部释放出狱。这就是在盛世年间,皇帝实行的一种宽厚的刑罚政策。

古代押运囚犯路途艰辛,为何碰见女囚犯,衙役们都要抢着去?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清王朝统治时期,由于蒙汉思想文化的相互排斥,导致雍正年间为了巩固政权,在清廷内部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文字狱镇压活动。这场活动通过残酷的刑罚迫害汉族知识分子,最终实现了中央集权的统一。

这就是典型的严刑峻法,而直到几十年后清王朝迎来相对繁荣的时期,这种残酷的刑罚制度才得以减轻。

【古代的流放制度】

当然,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严厉的刑罚制度外,还有许多常见的罪行并不至于判处死刑,比如杖责、关押以及古代最常见的流放。说到流放制度,它可能是少数没有被传承下来的刑罚措施之一,在宋朝时发展到了相对较为繁荣的阶段。

像林冲、武松、宋江这些人,都被官府刻刺了金印,然后由两个或多个押解差官一路押送到发配的边境,交接之后官差再带着手续赶回官府。说实话,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那时候,由于时代交通的限制,差官们押送犯人时大多只能选择步行。只有那些条件稍好一些的,才有可能在路上雇一辆马车,以此来节省一些体力。

古代押运囚犯路途艰辛,为何碰见女囚犯,衙役们都要抢着去?

除了每天要打尖住宿的时间,崎岖难走的山路加上犯人身上重达几十斤的枷锁,更不用说当时的流放地都是几千里外的山区,这一来一回就要背井离乡半年多。

其次,路上的安保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土匪四处横行,稍不留神就可能在半路上丢了性命。因此,绝大多数差官都不愿意接这个又苦又累的任务,还不如在衙门里待着。虽然整天受县太爷的气,但好在一天比较自由,不受太多约束,更不用担心生命安全。

然而,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差官们不愿意押送流放犯人的情况确实存在,而且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犯人都是男性。但是,一旦遇到需要流放的女犯人,这些押解的差官就会变得截然不同,他们会争先恐后地抢夺这个任务。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古代押运囚犯路途艰辛,为何碰见女囚犯,衙役们都要抢着去?

【女囚犯的特殊之处】

在古代,押送囚犯流放本是一件让人头疼的苦差事,但如果有女囚犯需要被押送,往往会吸引大多数差官主动请缨,这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第一个原因是,并不是所有的囚犯或任何一种罪行都能被判处流放。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大多数被流放的女性在当时的家庭中地位相对较高。此外,女性通常身体娇弱,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

因此,在出发前,人们会悄悄地给差官一些银子,这样在路上就能少受些劳累之苦。而差官们也很高兴,既能赚自己的银子,还能额外得到一些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古代押运囚犯路途艰辛,为何碰见女囚犯,衙役们都要抢着去?

这第二点是路程的因素。女囚犯由于身体素质的限制,每天可能走不了太多的路,因此府衙在流放之初会选择相对较近的流放所,或者相对延长差官押送的期限。

时间一长,差官的任务量就能减轻不少。而且,有很多体质较差的女囚犯在走到路程的一半时,就会因为身体原因暴毙而亡。这样一来,押运的差官就可以原路返回,甚至还能在路上做点自己的私事,然后再回去复命。也没有人会详细追究他们的行为。

这第三点好处就是工作比较轻松。和那些犯下重罪的男囚犯不同,这些女囚犯在被押送的途中基本不会有逃跑或被解救的想法。因此,差官们在押送她们时不用像押送那些土匪草寇一样提心吊胆,风险自然也就降低了不少。

古代押运囚犯路途艰辛,为何碰见女囚犯,衙役们都要抢着去?

更不用说在外工作自在,不用每天在府衙里看县太爷的脸色受气,从这一点来看,自然有更多的差官争着去押送女囚犯。

当然,在当今社会,古代的流放制度早已不复存在。随着现代化文明的发展,交通、法律和社会制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完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9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历史上女囚犯被流放,条件艰苦,为何官差们还抢着去押送
对古代女囚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女囚犯被流放千里,条件艰苦,为何官差们还抢着去押送?封建社会有很多残酷的刑罚手段,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斩首、车裂
2024-02-19 21:17:00
古代流放刑罚的残酷与被流放者的命运
...千里流放这一件苦差事确实衙役会抢着做的,特别是流放女囚犯。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为了更多的油水。古代的衙役名义上是官府的人,但是他们远没有大家想象中
2023-09-15 01:23:00
古代女囚发配千里,官差为何争着押送?揭露人性丑陋的一面
...然而,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官差们竟然还抢着押送女囚犯,这里面究竟有什么油水呢?我国古代的流放制度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到尧舜时代。古代的皇帝在打了胜仗夺得了一个地盘之后,
2024-04-26 10:50:00
古代女囚被发配千里,为何官差抢着押送女囚犯?背后原因不简单
...成了只会瞎折腾的邪恶玩意儿。那些被剥夺了所有权利的女囚犯,就成了张大久还有那个满族差役之类的人满足疯狂欲望的牺牲品。他们可不觉得自己是监管执行国法的角色,反倒成了法外之人。流
2024-09-08 10:18:00
古代女囚发配千里,官差为何争着押送?背后是人性丑陋的一面!
在古代,女囚发配千里,这本是一项沉重而艰难的任务,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官差们却常常争着押送。这背后并非简单的职责所在,而是折射出人性中某些复杂而丑陋的面向。在权力、贪婪与欲望的交
2024-08-20 14:18:00
古代怎么审讯女囚犯?一类人用刑要等100天,一种人衙役最喜欢
...关键的时代,女性囚犯的处境却与男性大不相同。从轻罪女囚的"责付本夫收管"到重罪女囚的特殊刑具,从孕妇犯罪的百日宽限到奸罪女子的羞辱性审讯,古代女囚的命运如同一幅错综复杂的画卷
2024-08-17 11:06:00
英国战舰221名女囚犯被押往澳洲,大多最后都怀孕了!这是为何?
...国就曾经把罪犯流放到其他国家,其中一艘战舰载着221名女囚从英国运送到了澳大利亚,但是到澳大利亚的时候发现,大部分女囚都怀孕了,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国外的流放例子澳大
2025-03-06 15:08:00
古代囚犯发配需要衙役押送,往返几千里,衙役是不是也很遭罪?
...】——》在古代,囚犯被发配千里之外,路上自然少不了衙役押送。几千里的长途跋涉,日晒雨淋,饥寒交迫,囚犯难受,押送的衙役就轻松了吗?这些衙役既要管好囚犯,又要防止逃跑,遇上刁钻
2024-11-04 10:12:00
...女性囚犯的联邦监狱中,至少有19个监狱的工作人员虐待女囚。从2012年到2022年,美国监狱管理局受理了5415起指控联邦雇员性虐待的案件。报告发现,调查人员对囚犯受虐案件的
2022-12-15 10: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