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范昊天
2023年12月13日夜,在武汉市东西湖区常青花园第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忙碌了一天的社区工作人员陆续下班,却有不少穿着打扮时髦的年轻人三三两两赶来这里。晚上7点,二楼的社区活动室内已经坐满了人,一堂“青年夜校”的丹青书法课正式展开。
“写右尖横,斜切笔后,向右略斜慢慢提细到尖”,“竹节不可均匀,根部短,中间长,顶梢又短些”……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刘佳的指导下,38名学员在宣纸上挥毫泼墨,先学习颜体书法的知识和运笔,再学竹子的画法。
“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书法课,本来一开始只安排了30个名额,没想到课程这么受欢迎,现场来了37个学员,很多人都自带毛笔和宣纸。为了充分满足大家的学习需求,我们临时加了桌椅。”刘佳笑着说。
自2023年11月22日首期开课以来,武汉“青年夜校”持续火爆,各大课程一经上线便很快报满,成为广大青年加油充电、提升自我、丰富业务生活的好去处。
“为回应广大青年‘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现实需求,我们依托全市各区的团属活动阵地‘青年之家’等,由各级团组织链接社会资源或者购买服务的形式,依托文化馆、群众艺术馆、艺术学校等,邀请专业老师开设了国画、书法、咖啡、手工、舞蹈、京剧、茶艺等一批青年喜闻乐见的夜校课程。”武汉团市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课程均为公益课程,不收取任何费用。常青花园第六社区开设的丹青书法课,便是由东西湖团区委孵化的一家社会组织链接的资源。
据悉,武汉“青年夜校”一般以每周1—3次的频率,于每周二至周六晚上18:00—21:00上课,优先欢迎18周岁至45周岁的青年人报名。夜校老师均为当地文体、艺术、技能培训等相关领域的资深从业者和专家。武汉团市委和各区团委的微信公众号上会定期发布相关课程信息,广大青年可通过上面预留的二维码或者手机号直接报名。
在开课之前,武汉各级团组织联合街道、社区,通过实地走访、意见征询、问卷调查等形式,充分征集青年意见,根据不同城区的需求和特点,因地制宜安排课程。比如东西湖团区委的前期调查发现,不少人喜欢传统文化,便专门开设了丹青书法课;江汉、江岸等中心城区都市白领较多,根据他们的需求安排了街舞、咖啡等时尚课程。
将拉花杯提高,杯身倾斜45度,让牛奶以细长的线条状缓慢地注入咖啡,充分融合后降低高度,贴着液面左右晃动手腕,慢慢拉出白色的“之”字型奶泡痕迹……12月13日晚上,在江汉区“红T时尚创意街区”的“青年之家”,10多名青年学员正跟着老师龚本义学习咖啡拉花的技巧。
今年25岁的王成成,到江汉区参加工作刚刚半年,当天是她第三次来听课。“平时工作忙,社交圈子也窄。看到公众号上有课程信息,觉得很有意思就报了名。前两次是理论课,后两次课老师带我们分组实操。”王成成告诉记者,通过夜校的学习,不仅学会了冲煮咖啡和拉花的技术,还结识了新朋友,扩大了社交圈。
38岁的张诚是东西湖区将军路中学的一名教师,当天下晚自习后,她和两名同事结伴赶到附近的常青花园第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参加青年夜校的丹青书法课。“小时候父母就让我练字,可惜没有坚持下来,现在终于实现了童年的愿望。”张诚笑着说,过去只听说过老年大学,现在社区里有了专门给青年人开设的青年夜校,家门口就能学到新技能,满满的获得感。
武汉大学城市安全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重生认为,目前各地“青年夜校”虽然开办得很热闹,但总体来看,城市公共文化资源尤其是丰富青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场地、场所平台仍然比较稀缺。各地需坚持规划引领,强化资金支持,根据城市不同区域年轻人的分布、人员职业构成和当地特色资源,依托街道、社区的场所阵地,改扩建更多的活动平台,招募高校退休教师、职校教师等志愿者力量,让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一线,为更多青年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
“武汉青年夜校项目刚起步不久,还处于探索阶段。”武汉团市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不断优化、完善夜校的服务供给,扩大夜校的地域范围。目前,全市已有10多个区开设了“青年夜校”,其他区也将陆续开课。根据需求调研的结果,后面还将开设中医、烘焙、法律、演讲、音乐鉴赏等特色课程,不断建立完善课程体系,让夜校学习成为青年的一种生活方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3 1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