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被低估的东晋王朝,并不像史学家认定的那般腐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30 11:13:00 来源:戏说三国

长期以来,因为《三国演义》小说的流传,让很多人对司马氏晋朝有先入为主的反感,加上“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这些常见词汇造成的不良印象,更让他们对东晋王朝,充满了偏见,甚至以为其国力与声望,到民心所向,竟比不了后赵、前秦、前燕之类的五胡政权。岂不知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首先,周秦汉魏晋一脉传下,君临中原大地已有上千年光阴。晋朝虽然偏居江南,此前太康之治三十年统一,依然是包括五胡部族在内的天下之主。

西晋本质上亡于自己的惨烈内斗,比如石勒宁平城之战号称歼灭司马越军18万,其实战兵不过4万兵马,剩下都是跟从的家眷,而且军无战心,将无战意。

比如被匈奴刘汉灭掉的长安小朝廷,所谓的西晋末代皇帝,本来也是关中实力派推出来的招牌,本来就软弱无力而且朝不保夕,只是继承顺位靠前,江东的司马睿是远支宗室,才会暂时向其称臣。

而当西晋灭亡时,北方汉人依然保有强大势力,五胡政权实为趁乱而起之辈,并非后世女真、蒙古那样的外部入侵,这意味着这些胡族政权根本没有足够强大的势力。而且彼此又互相为敌,即使同族内部也并不团结,一样内斗惨烈。

所以,这种情况下,某一胡族政权,通过对东晋这个旧主效忠,既能联络同样拥戴东晋的盟友,又能对内拉拢汉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匈奴刘汉政权,被汉臣政变,皇族尽数被诛,靳准投晋,石虎和慕容儁下令举国动员南征,半途而废,前燕、前秦、后秦这种强大一时的胡族政权,都曾经在实力弱小时对东晋称臣,就是这个原因。

被低估的东晋王朝,并不像史学家认定的那般腐朽

对五胡政权来说,坐拥正统王朝大义名分和统一江南地区的东晋,存在本身就是对他们的巨大压力,一旦晋军北伐更是各自战栗,膝盖发软。也只有后赵和前秦在北方一统的前提下,能够不怕东晋,但是考虑到自家复杂局面,石勒晚年主动去求和,石虎召集了五十万大军却不敢南下,苻坚不信邪,号称87万大军南下,送死于淝水,身死国灭,徒惹人笑。

而晋朝的体制,也并不像传统史学家认定的那般腐朽:

晋朝贵族的地位,实际还是由当朝权力,而不是过气的冢中枯骨们来决定的。看看西晋开国分封公爵:

到了东晋还剩下几何?

东晋五大家族,琅琊王氏是老牌世家没错,但是能有日后显赫说到底靠的既不是啥贵族封地和荫庇户口,更不是靠冢中枯骨,而是当权派王敦和王导,一旦王敦失败,立刻门第衰也,而等王导去世,曾经显赫的琅琊王立刻在权势上无足轻重了。

陈郡谢氏、谯国桓氏、颍川庾氏在西晋门第都无足轻重,纯粹是依靠事功上位的东晋新兴门户。太原王氏是老牌家族,但是在东晋后期崛起之前,完全无足轻重,完全没法靠门第呼风唤雨。

说到底,士族地位的高低,取决于其在政权体制内的地位,而不是单纯的其封地和荫庇户口。

如果把东晋比作一个公司,其固有体制问题,是作为董事长的东晋皇帝权力虚弱,各大股东也就是贵族世家们,动辄在董事会也就是朝廷中枢争权夺利,或者和东晋皇帝争夺权力。但是,作为董事会的朝廷中枢,依旧对版图所领地域有相当的权威。

被低估的东晋王朝,并不像史学家认定的那般腐朽

在晋元帝司马睿名义上已经是“左丞相,都督陕东军事”时,才能派大将王敦进军长江上游,一路收编降兵和扩军,收取自己都督军事范围内的荆州江州。因此,王敦的这支军队的底子,本来就不是他个人的,也不是王氏家族的,而是东晋朝廷的。

此后,坐镇荆州的陶侃,自己就是帮王敦平定上游,冲锋在前的大将,而且还有诸多地方实力派支持,但在东晋中枢的命令前,也不敢去对抗王敦。他此后在关键时刻支持中枢,平定苏峻之乱,方才获得巨大的权威和地位。

而庾氏因为苏峻之乱,被从中枢排挤外镇后,在荆州收拾地方实力派,可是无往而不利,然后等到在中枢有影响力的庾亮兄弟去世了,轻易被新的中枢派出来的桓温拿下,这恰恰说明了东晋中枢的权威,和在中枢权势对东晋各大家族兴衰的重要性。

被低估的东晋王朝,并不像史学家认定的那般腐朽

和东晋政权相比,五胡的部落体制只有更加原始,自家人杀得何等头破血流,让东晋的内斗都看似“父慈子孝”了。一直到拓跋氏北魏政权,开国君主道武帝拓跋珪,年轻时候被俘去了中原,受到古典华夏体制影响,复国后通过离散部落让皇权重新强大。

实行均田制、三长制之后的北魏,更接近于秦汉古典国家的组织架构和生产关系,而且拥有更为发达的官僚体制,重振了魏晋以来已经衰弱到极点的皇权,

南朝刘宋的建立,实际上已经结束了东晋的门阀共和政治,宋齐梁陈本质是皇权政治,失败点基本是重蹈魏晋覆辙,而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后,实际上也是重蹈魏晋覆辙。一直到高氏北齐对士族地方势力的削弱,以及更重要的北周宇文泰这个政治天才以复古周朝为名义的政治改革,真正彻底开辟通向隋唐之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30 1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著作,它的背后有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稳定强盛的大一统王朝的加持。《汉书·序传》:“固以为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典籍,故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故
2023-01-16 02:47:00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的英勇领袖,推翻腐朽明朝的历史巨人
...山县九宫山(暂时定两个位置)遭村民误杀。而后来许多史学家在争执李自成死的归宿地到底在通城还是通山,都已经形成各自一套完整的有证据的系统,曾经一度通山县与通城县两个名字上似兄弟
2024-05-01 14:25:00
黑暗腐朽的东晋,为何会延续100年?
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西晋没有呈现一丁点的灭亡的迹象,乱了十年之久的八王之乱早已平息,一些叛逆也被镇压,谁也没想到,10后西晋居然会灭亡。同年,王导建议司马睿南渡长江,避乱于
2023-02-19 22:34:00
牛李党争:唐朝政治的崩溃与士大夫阶层的衰落\
...生都在控制官僚结党营私,但是始终未能根除党争。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牛党代表进士出身的官僚,李党代表北朝以来山东士族出身的官僚。史学界大体上也认为牛党是新兴的庶族地主,而李
2023-09-30 07:44:00
西晋王朝:腐朽之风盛行,催生历史最差大一统王朝
在大家的印象中,古代大一统王朝必定是强盛繁华的,即使国祚很短,也会为留下很多福及后世的丰功伟业,比如秦朝的万里长城,隋朝的大运河。今天给大家说一说这个大一统王朝,可以称得上是史上
2023-11-27 08:49:00
聊聊曹魏时期大臣、史学家——王沈
...东郡太守王机之子,司空王昶之侄。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史学家。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沈少年失去父母,被叔叔王昶收养,王沈善写文章,最初
2023-06-15 20:41:00
明朝朱棣靖难之役后,为什么史学家还是叫明朝而不是改名叫北明?
大明王朝的名字在朱棣靖难之役中没有改,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大明王朝还是朱家王朝朱棣本来就是朱元璋的儿子,是大明王朝的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本来就是皇室之间的内部皇位争斗,不管是谁
2025-02-22 16:28:00
洪秀全到底有多贪图享乐?
...幅员辽阔的大清王朝,险些就被分成了两个部分。有不少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起义的巅峰。从造成的影响来看,太平天国运动,不仅对清政府腐朽的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2023-08-18 18:57:00
大理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没存在感的王朝,史学家都懒得记载
...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不过因为其影响力太小,所以很多史学家都不愿将其记载,导致如今在人们的印象中,大理国并没有什么存在感。这个国家的第15位皇帝就是很多人熟知的段正淳,书中的主
2022-12-16 15: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②|栗子树下的交通站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刘丽普 曹青文案:宗苗淼 王学峰 李春炜制作:齐媛媛 曹旭 翟晓晖 宋学双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室
2025-08-05 08:28:00
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只想把受伤的战士照顾好,少疼一分是一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回望烽火岁月,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的话语朴实而坚定:“一当兵我就被分到了卫生队,其实心里想得很简单
2025-08-05 12:05:00
团城演武厅 香山脚下的清代阅兵场
◎户力平在香山脚下,有一座椭圆形的城池建筑,青灰色的城墙,绿色的琉璃瓦顶,在远山的映衬下,显得雄伟而古朴,这就是具有260多年历史的清代阅兵场——团城演武厅
2025-08-05 14:45:00
山河铭记丨新四军东进肥东白龙:皖中抗战的中流砥柱
大皖新闻讯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2025-08-05 14:46:00
读方志 行贵州|地方志勾勒的榕江摆贝苗族风情画
当我们翻开那泛黄的《榕江县志》《榕江县乡土教材》等,榕江县兴华乡摆贝苗寨的风俗画卷,便在眼前徐徐铺展。这座隐匿于月亮山深处的古老苗寨
2025-08-05 14:51:00
延安宜川县悬崖造林队王永红:从人工攀崖到无人机助力,从光秃秃的山到穿上绿衣裳,黄河沿岸每片林都是留给子孙的传家宝。来源:华商网编辑:宁姝媛
2025-08-05 16:34:00
梁带村古芮国遗址博物馆里,七璜联珠组玉佩和梯形组玉佩结构复杂,组合规整,饰纹精湛,“美哭”外国留学生:“陕西除了兵马俑,韩城的这些文物也值得一看!”来源:华商网编辑:宁姝媛
2025-08-05 17:39:00
安庆将重现振风塔与镇皖楼“双雄并立”胜景
大皖新闻讯 聚天地之灵气,固皖城之门户。8月4日,安庆市镇皖楼复建工程拆迁工作启动。随着镇皖楼复建,安庆将重现振风塔与镇皖楼“双雄并立”胜景
2025-08-05 17:40:00
范建章,又名范敬章,1905年8月23日生,毕节县(今毕节市)鸭池区头步桥乡金钟村人。1923年范建章入伍,在贵州军阀周西成部当兵
2025-08-05 23:11:00
“文”道贵阳贵安|文昌阁:一张邀约世界共鉴的文化名片
清晨薄雾尚未散尽,文昌阁古老的城墙下,数位市民已凝神聚气,起手推掌。太极招式行云流水,与飞檐翘角勾勒的天际线浑然一体,仿佛四百余年的时光脉搏在青砖黛瓦间沉稳律动
2025-08-05 23:11:00
曼行吉林|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8月5日,“曼行吉林”进入第六天,蒙曼一行继续在国道G331吉林段开启文化探寻之旅。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
2025-08-06 03:22:00
听说这个博物馆能找到三星堆同款?还有这些同款好物→
万万没想到在黔西南州博物馆竟然能找到三星堆博物馆同款↓↓↓图左为三星堆博物馆汉代摇钱树图右为黔西南州博物馆东汉摇钱树(图/杨瑶)不仅如此黔西南州博物馆还有隐藏款的“mini版青铜
2025-08-05 20:35:00
习言道|谈到这位加拿大人,习近平称“家喻户晓”
中新网8月4日电 题:谈到这位加拿大人,习近平称“家喻户晓”“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你们,记住世界人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2025-08-05 21:48:00
山河铭记|一张泛黄的毕业证
大皖新闻讯 “这张证书见证了我父亲的革命岁月,是他革命生涯留下的唯一物件,我把它捐赠给安徽革命军事馆。”安徽萧县的刘长青向大皖新闻记者讲述了父亲刘永泰《雪枫军政大学毕业证书》背后的故事
2025-08-05 12:29:00
“太原工程队”的血泪记忆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被关押劳工在“太原工程队”农场劳动。(图片由太原市档案馆提供) 众所周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
2025-08-05 1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