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
“我向许多人打听过你”互动展会在贵州首展
用艺术展品让他们倾听
展板前的小朋友
科普小课堂
展览中“听讲”的小朋友
讲解员引导观众参观
性教育通过艺术的方式被大众所见——近日,一场主题为“我向许多人打听过你”的性教育互动展会在贵州首展。展览主办方建议观展儿童年龄在7岁以上,12岁以下儿童需要在父母的陪同下观展。
科普“生理知识”
在“大型性教育互动展会——贵州首展”的展厅里挂着此次活动的主题海报,名为“我向许多人打听过你”。展览主办方“霉辣MayLove”的创始人阿宁解释说,主题中的“你”指的就是性教育,“因为性教育经常被提起,却总也得不到正面的明确回应”。
整个展厅共有两层,1200平方米的空间里还陈列着许多充满隐喻的艺术展品。展览以年龄为线索,展现了一个人从出生到22岁时,所面临的与“性”有关的一切内容。
展览现场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讲解员苏苏会一边介绍展品,一边科普“生理知识”。每当这种时候,一些家长就会把孩子推到身前,叮嘱小孩专心听。
展览建议7岁以上儿童观展,12岁以下儿童需要在父母的陪同下观展。“这些东西,大人虽然知道,但不知道怎么给小孩说,小时候我的父母也没教过我。”一位带孩子来的中年男性说。
引导儿童保护隐私
绵绵曾是一家医院的儿科护士,如今在家带娃的同时做自媒体,她带着一对儿女来观展。7岁的姐姐扎着双马尾,与讲解员形影不离,非常积极地回答各种问题。刚上小学的她,就能说出男女生隐私部位的全称,小几岁的弟弟则显得比较懵懂,在队伍中一言不发。对于女儿的表现,绵绵并不意外。“大概女儿七八个月的时候,就给她看了许多有关性教育的绘本。”绵绵说,女儿对生理知识好奇时,她也毫不避讳。
谈起为何要带姐弟俩来看性教育展,绵绵回忆起前几天接女儿放学时,看见她同班的小男孩告别时亲了她的脸。
当时绵绵就问女儿怎么可以让男生随意亲自己。女儿说:“因为我们是很好的朋友。”看着有些天真懵懂的女儿,绵绵觉得有必要让姐弟俩学会保护自己,同时和小伙伴尊重彼此。
在性教育展览中,有一个叫做《身体红绿灯》的互动展品。讲解员苏苏会引导现场的小孩子认识身体中别人不能触碰的“红灯区”。绵绵的女儿一直在和老师互动,这让绵绵觉得非常欣慰和感动。
据展览创办人阿宁的观察,比起自己10年前刚开始做性教育的时候,如今社会上关于性教育的认可度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家长的意识也在提高,对性教育的需求也不仅仅局限于女孩,很多家长也认为,男孩同样应该知道如何认识自己、保护自己。
用艺术形式呈现展品
对于在贵阳办性教育展,阿宁坦言“是有压力的”。她曾担心那里还没有建立起看展的消费习惯,可能会导致自己无法收回成本。此外,她还会顾虑贵阳是不是足够开放,担心办展遇到阻力。她觉得表现内容不能太过直白,最终出现在展览上的展品都选择了用艺术的形式呈现。
“这种抽象的方式更容易被外界接受。”阿宁说,像《红色血脉》这个展品中有一幅就是用蓝晒(铁氰酸盐印相法)刺绣缝出来的身体图案,作品中央的红色针线像叶脉一样向四周蔓延。
这一作品的创作者陈玥同,希望通过这种艺术图案展现出女性怀孕后的妊娠纹,呈现怀孕后女性身体的变化。
很快,阿宁就发现在贵阳办展的价值。因为一些来观展的当地女性告诉她,她们的妈妈或者奶奶辈的生理用品就是用卫生纸,甚至有用草木灰的,她们中的一部分人小时候也都用过。
这样的情况是阿宁以前从未听说过的。这也让她意识到,这里比起那些更开放的城市,更加需要性教育。
在观展人群中就有一群来自山里的女孩子,她们是来自毕节大方县山区元宝女足的32名小球员,这些女孩子就读五六年级,她们大多是当地的留守儿童。
谈到山区小学接受性教育的现状时,元宝女足的教练徐召伟坦言:“孩子们平常很难有机会看到这些东西,也很难找到适合的读本,信息闭塞和家长陪伴的缺失也是难以弥补的。”
孩子们对与“母亲”相关的展品都有着尤为浓烈的兴趣。元宝女足的孩子们在这儿停留了很久,她们想尽可能了解关于母亲的一切。一个勇敢的小女孩尝试了展区的分娩体验,一直到10级,脸都憋红了,手拽着身边的同学,额头上滴着汗珠,体验结束后她立马舒出一大口气,瘫到椅子上。离开时,她在留言墙写下了“其实刚刚我一直在想妈妈”。
临近观展的尾声,女孩子们中有人在留言墙上写下了:“爱自己是人生第一部电影。”
希望更多人参与“科普展”
有所收获的不仅仅是观展人,现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也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感受。
贵阳人小蔡今年16岁,在所有志愿者中,他的容貌显得异常稚嫩。与大多数高中生一样,小蔡对“性”的认识一直懵懵懂懂。这次的“我向许多人打听过你”展览,颠覆了他从前的许多看法。
在小蔡看来,展览中呈现的内容是可以成为当代社会探讨话题的,比如不同性别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不同性别对事物的不同认知、不同性别对异性的不同看法等等。但在小蔡的身边,这些话题是被羞于谈起的,偶尔有些言论也只是粗俗的俚语或玩笑。在同龄人中,小蔡找不到可以讨论两性话题的对象。
在现场工作人员的邀请下,小蔡成为了展会中年纪最小的志愿者。除了检票以及维持展览秩序之外,小蔡也尝试着拿起麦克风,给观众介绍展品。
讲解的过程也让小蔡对展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渐渐意识到性教育展里的许多展品也是在反映女性的社会角色在当代世界的处境。”小蔡说。
展览创办人阿宁解释说,展览中也会有男性或中性元素,希望通过展览让两性看到各自的隐秘问题。
在倾听与对话中,小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在这里他把自己的见解能够自然地表达出来,“一个月以来,我能体会到在这里大家可以真心地接受我,当我鼓起勇气把我真实的想法告诉大家时,他们很愿意聆听,也很理解我的感受,会愿意结合他们的生活经历帮助我,而不是进行说教。”
谈起对于“性教育”的认知,小蔡认为,这不只是生理发展的教育,还是心理发展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一个关于爱的教育,关于自我尊重和接纳的教育。
阿宁认为,性教育在中国的道路还很长,目前很多性教育工作者希望性教育能够纳入义务教育中,因为孩子们需要性教育。他觉得通过艺术去尝试“性教育”是可行的,“这种展览能创造一个不一样的体验带给观众,让大家记住这些体验的同时,将知识也一并吸收进去。”
阿宁希望可以将展览做成一个公共事件,让行业里面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科普相关知识,并可以在这里面获益。(文中人物为化名)
本版文/本报记者 张子渊 实习生 代紫庭
统筹/林艳 张彬
供图/受访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2 0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