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北宋文学家——穆修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01 21:4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穆修(公元979~公元1032),字伯长,北宋文学家,山东郓州人,后居蔡州。他在柳开之后继续倡导韩、柳古文,曾亲自校正、刻印韩愈和柳宗元文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中,赐进士出身。初任泰州司理参军,以负才寡合,被诬贬池州。后为颍州、蔡州文学参军,徙居蔡州。性刚介,好议论时弊,诋斥权贵。不满五代以来及西昆体的靡丽文风,继柳开之后,力主恢复韩愈、柳宗元散文传统,至镂刻刊印韩柳集,亲自鬻书于开封相国寺。对尹洙、苏舜钦、欧阳修均有较大影响。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病逝。著有《穆参军集》。

聊聊北宋文学家——穆修

人物生平

穆修(979-1032),穆修幼年时就嗜好读书,不专注于文章辞句,倒细细探究道之本原。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穆修被宋真宗赐为进士,并调升做泰州司理参军,后又做颖州、蔡州文学参军,故人称“穆参军”。

穆修性情刚烈耿介,喜好论斥时弊,愤世嫉俗,诋诮权贵。尽管如此,权贵们却都想和他结交,结果常常遭到穆修的拒绝,并被他以言辞嘲讽。亳州有一豪士修建佛庙,听说穆修有名气,庙成后请他作记文,穆修写成记文后就是不署豪士的姓名,豪士想拿五百两白金送给穆修,他又深知穆修的为人,怕给没脸,便假称是给穆修作寿的礼物,实是贿赂他以求得在记文上载名。结果被穆修识破,把白金全部扔到庭院中,愤然说道:“我宁肯穷得象乞丐一样,也不愿让小人玷污我的文章。”朝廷有位宰相想结识穆修,答应让他做官,并偷偷暗示穆修去拜访他,但穆修始终不肯前往。

由于他自负才气,曾被通判秦应妒忌,秦应让别人诬告他,便借机把穆修贬往池州。穆修中途逃到京城,击鼓诉冤,结果衙门不予理睬。穆修在池州住了一年多,最后遇到大赦而得释。不久他接母亲住在京城,生活十分贫困。母亲去世,穆修不请僧侣作佛事,亲自扛着棺材埋葬,并自诵《孝经》、《丧经》。后来穆修迁居河南蔡州。

穆修在文学上积极倡导诗文革新运动,主张作文章应阐述宣扬儒家仁义,竭力赞扬唐代古文大师韩愈、柳宗元的文章,并把二人的文章刊印成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反对五代、宋初时的华靡文风。[2]当时穆修的名声很大,连欧阳修也受到他的影响,充分肯定他革除时弊的功绩。苏舜钦兄弟都从师于他而“多与之游”,史书记载:“一时士大夫称能文者必曰穆参军。”“宋之古文,柳开与修为倡。”穆修不愧为宋初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聊聊北宋文学家——穆修

穆修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古文创作上,创作风格朴实,他的《亳州魏武帝帐庙记》一文,思想性、艺术性颇佳,从文中观点上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胆识。他在文中褒扬魏武帝曹操说:“魏武帝本是亳州人,后来做官,有着图谋大略称雄于世的才量。当时国家衰败,法度紊乱,海内不太平,群雄纷起抗争,魏武帝奋起扬鞭,雄居群首,施展才能,统一中原,建立盛大功业以流传后世。当时袁绍、袁术父子盘兵于黄河以北,东吴孙权、西蜀刘备也在窥伺中原疆土,魏武帝精心策划征南伐北,挟持汉室以令诸侯,奋力抗击三方势力。魏武帝凭着他那慷慨言辞,使得诸路英豪胆颤心惊;凭着他那高超的军事才能,使得对手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最终消灭袁氏,削弱孙权、刘备势力。他的才能,岂能是东吴、西蜀之辈所匹敌的?至今虽已过去一千多年了,但每当观看有关他的文章,还会震荡耳目,毛发耸动,让人深深为他的余风遗烈所震惊。”穆修对曹操的文治武功作了很高评价,这在当时实属鲜见。但由于当时把曹操当作“篡逆”、“奸贼”的贬曹之风愈演愈烈,结果这篇文章反被认为“贻玷汗青”了。

穆修著有《河南穆公集》。穆修死后,曾有人收集他的诗文,仅得数篇,不足成卷。到庆历年间(公元1042年前后),他的学生、蔡州人祖无择收辑了穆修的诗五十六首,书、序、记、志、祭文等二十篇,编为《穆参军集》。

穆修自幼苦读,10余岁即落笔成章,出口成诵。20余岁博览群书,对文体文风便有了见解。他不满当时流行的“西昆体”靡丽文风,力主恢复韩愈、柳宗元散文传统。一时间,其作品不胫而走,有些竟被传入宫廷。一天宋真宗读了他的文章,责问阁臣:“这等奇才,怎么不推荐给我?”宰相丁谓忙说:“此人出身微贱,行为不端,不可大用。”原来,穆修与丁谓有布衣之交,后丁谓居官,一味拍马逢迎,不思民忧,为穆修所唾弃。一次两人相逢于汉水,穆修非但未表示亲近,反而揖而远之。丁谓就此记恨,所以进谗言。

聊聊北宋文学家——穆修

大中祥符年间,真宗东封泰山,诏举齐鲁人才。穆修得选。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考中进士,被委以泰州司理参军。按惯例,新官上任先要拜会通判。可穆修自负才气过人,不肯违心随俗。对一班庸俗之辈,更是不理不睬。很快得罪了包括通判在内的一批人。后来通判捏造了几条罪名,将他贬往池州,年余方得自由。

他过着贫寒的生活,志趣操守,一如既往。亳州知府张知白,一向欣赏其文才,请他为新落成的佛庙作《记》。一豪富为将自己名字书于《记》中,以白银五十两相贿。穆修一言不发,掷银院中,即打点行装返家。豪富次日携更多银子登门。穆修怒喝道:“我宁愿吃不上饭去乞讨,也不会拿你这不干净的银子,来玷污我的文名的!”

数年后,他被补为颍州文学参军。清贫一如旧日。母亲去逝,他负榇以葬,日诵《孝经》《丧记》,不用浮屠为佛事。自此,他再无牵挂,对自己的追求更加执著。他动手镂刻濒于失传的唐本韩、柳文集数百帙,千里迢迢肩挑于都会开封。一次,他在相国寺卖书,遭到几个儒士模样人的刁难。穆修怒目而视,说:“你们有谁能读其中一篇不错一句,我就把全卷赠送给他!”结果几个“儒士”当众出丑。穆修鬻书相国寺的消息,很快在社会上传开。尹洙、苏舜钦兄弟等径向投师。穆修视为知己,谆谆教授,终使他毕生提倡的古文运动得以后继有人,发扬光大。

穆修的文章存者不多,但颇有深度。如《亳州魏武帝帐庙记》称赞曹操“伐谋制胜,料敌应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2 10:45:5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哪些与穆修相关的轶事典故
穆修(公元979~公元1032),字伯长,北宋文学家,山东郓州人,后居蔡州。他在柳开之后继续倡导韩、柳古文,曾亲自校正、刻印韩愈和柳宗元文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
2023-06-01 21:42:00
韩愈为什么能够获“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殊荣
...的生平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号昌黎,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出生于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自幼聪慧过人,博闻强记。贞元年间,韩愈进士及第,官至
2024-10-24 20:51:00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6),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大家提起韩愈,都会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但韩愈的仕途并不顺利,历经四次考试,才
2023-10-19 16:27:00
重读唐宋八大家,足以滋养一生的智慧
...来重新认识,后世的我们才能更真实、更立体地感知八位文学家的文字,体会甚至学到他们留在文字之外更重要的东西,也是中华文学中最重要的——意境。唐宋八大家,是文学概念,但它不单纯是
2023-11-14 22:42:00
聊聊大唐第一斗士韩愈
...在可惜。不幸中的大幸是,人生的苦难成就了两位伟大的文学家。文学与事功,是士人的两个理想,往往不可兼得。孰为轻,孰为重?韩愈在为柳宗元写的墓志里说:“必有能辨之者。”那都是后人
2023-10-27 20:21:00
...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中国唐朝中期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纵观韩愈一生:自幼发奋读书,后经科考入仕,初任节度使推官,后历任监察御史、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
2023-12-29 06:44:00
岭南流放之路:五位名人的流放与文学传奇
...背后的传奇故事。第五位:汤显祖汤显祖,明代戏曲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他的《牡丹亭》等作品至今仍为世人所传颂。然而,这样一位文学巨匠,却因政治上的失意被流放至岭南
2024-04-08 13:50:00
原创他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写诗受杜甫影响,一生起起落落
...体现在他对语汇和语法的独到运用。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位敢为风气之先、伟岸刚直的伟大人物。在政治生涯的巅峰时期,他因病请退,最终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在长安靖安
2024-08-05 21:39:00
...唐孤勇者:韩愈传》引发关注。该书以独特视角展现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的传奇一生,还原其 “孤勇者” 形象。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创作出 “业精于勤”“力挽狂澜” 等三百多个
2025-07-09 11: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