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记者 孙建峰 烟台报道
每年4月20日是“全民关注痛风日”。当血尿酸长期超标,高尿酸血症便可能找上门,进而引发痛风。近年来,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病率在我国急剧上升,已成为继“三高”之后的“第四高”,严重威胁居民健康。值此“全民关注痛风日”,莱州市人民医院专家从科学角度解析痛风与高尿酸血症,为市民送上防治攻略。
莱州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专家介绍,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约80%源于细胞代谢分解,20%来自食物中的嘌呤。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肾脏和肠道排出尿酸,维持血尿酸平衡。然而,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就会出现高尿酸血症,尿酸盐结晶可能沉积在关节、肾脏等部位,引发炎症。
当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腔内堆积,免疫系统会将其视作“异物”攻击,引发痛风性关节炎,典型症状为夜间足部第一跖趾关节突发剧痛,如刀割般难以忍受,同时伴有关节红肿、发热。若不及时治疗,痛风可能累及更多关节,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高尿酸血症的危害远不止痛风。尿酸结晶在肾小管和肾间质沉积,可导致慢性肾病、肾结石,甚至发展为肾衰竭;高尿酸血症还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引发这些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高尿酸常与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脂等代谢问题并存,形成恶性循环,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
哪些人容易被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盯上”?莱州市人民医院专家指出,长期大量摄入动物内脏、海鲜、浓汤等高嘌呤食物,以及酒精(特别是啤酒)、含糖饮料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以及绝经后女性,由于代谢异常或激素水平变化,尿酸排泄减少,也容易中招;长期久坐、饮水不足、作息不规律、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习惯,同样会增加患病几率;另外,有痛风或高尿酸血症家族史的人,遗传因素使其患病风险显著高于常人。
针对痛风与高尿酸血症,莱州市人民医院专家给出了全面的防治策略。在非药物治疗方面,调整饮食至关重要,要避免高嘌呤食物,限制酒精摄入,增加低脂乳制品和蔬菜摄入,少喝含糖饮料,每日保证2000 - 3000ml的饮水量,以促进尿酸排泄。同时,肥胖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将体重降低5% - 10% ,但要避免快速减肥。运动时可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剧烈运动。
药物治疗分急性期与长期管理两个阶段。痛风急性发作期,以抗炎镇痛为主,常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或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缓解疼痛;在长期降尿酸治疗中,可使用别嘌醇、非布司他等抑制尿酸生成,或用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肾功能正常者适用)。普通患者血尿酸应控制在360μmol/L以下;痛风石或慢性肾病患者建议控制在300μmol/L以下,但不宜低于180μmol/L。此外,高尿酸血症患者需每3 - 6个月检测血尿酸水平和肾功能、尿常规;痛风患者即便无症状,也需坚持长期降尿酸治疗,防止复发。
在“全民关注痛风日”,莱州市人民医院专家特别提醒,市民应走出痛风防治误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同样会损害器官,血尿酸>540μmol/L或合并其他疾病时需药物干预;规范使用降尿酸药利大于弊,长期高尿酸对肾脏的损害远超药物风险;痛风患者并非不能吃豆制品,加工后的豆腐、豆浆等水分含量高,实际嘌呤较低,适量食用无需担忧。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是可防可治的疾病。莱州市人民医院呼吁市民关注血尿酸水平,从日常生活做起,调整饮食、规律作息,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若已确诊,需严格遵医嘱规范治疗,切勿自行停药。科学管理,才能远离痛风困扰,拥抱健康生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7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