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东南网9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黎慰 郭雅莹) 12日,当平潭综合实验区“四普”队员顺利完成三十六脚湖龙屿摩崖石刻实地调查工作,平潭综合实验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全面完成,成为我省首个完成“四普”实地调查工作的地区。
调查显示,平潭综合实验区共实地调查不可移动文物248处,其中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数量为157处,复查率达100%。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含水下)91处,占文物总量的36.7%,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此次普查的保护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括陆上、水下的文化遗产点,还扩展到了边缘区域,确保“全面覆盖、应普尽普、应保尽保”。作为全省首个完成“四普”实地调查工作的地区,平潭综合实验区为全省各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一是硬件支撑有速度。自实地调查工作启动以来,平潭及时拨付“四普”年度经费预算50万元。同时强化软硬件支撑,助力“四普”加速度。二是专业护航有力度。组织具有“三普”经验的考古专家、“省四普办”专家、平潭民俗专家及平潭总体规划的团队,为此次普查工作提供指导。三是友好协作有温度。积极探索校地合作模式,抽调福建职业技术信息学院、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等专业技术力量参与到“四普”中,有力保障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6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