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王梅
5月25日,青海省委组织部发布了10名省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
其中:王晓英,女,汉族,1982年7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现任青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拟提任正厅级领导干部。
这意味着,2008年在清华博士毕业扎根青海的王晓英,15年后,拟任正厅级干部。
王晓英2008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工学博士学位。
王晓英(资料图 来源:青海大学)
2008年8月,王晓英开始在青海大学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9年3月任青海大学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系副主任,2013年6月任常务副主任(正处级)。
2015年6月,王晓英任青海大学校长助理,2018年5月任青海大学副校长,后任青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至此番拟调整。
参与青海大学计算机系创建
据悉,青海大学计算机系于2007年建系。王晓英2008年来到计算机系时,系里只有一位从兰州招来的专业课老师,和其他五位同期来到系里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从硬件上讲,除了一座机房和40台计算机,大楼空空如也,从软件上讲,教学、科研都要从零开始。
王晓英主要从事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工作,科研方向为高性能计算、并行计算、绿色计算等。曾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其它横向课题5项,青海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批软件著作权3项,主编专著1部,出版教材1部。先后获得青海省小岛奖励金、青海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创新教学科研骨干、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青海省第十批自然科学工程学术带头人、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及奖项。
向清华校友介绍自己科研项目(右一)
半年后,王晓英参加了青海省处级干部公开竞聘的考核,2009年3月任计算机系副主任,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她一边做着组织学生活动、查宿舍这样细致的工作,一边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青海大学计算机系第一届35名毕业生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其中有5人被推选免试攻读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的研究生,有一人成功应聘著名互联网企业,第一届毕业生开了个好头,对全系师生是巨大的鼓舞。
王晓英在青海大学计算机系教学和课程建设方面的功劳不亚于产出学术成果,但她依然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希望博士出身的自己在学术上还能更进一步,也希望计算机系的科研实力能够实现整体提升。来到计算机系之后,王晓英申请到了系里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了国家级项目零的突破。
博士夫妇双双扎根青海
王晓英和爱人靳力,双双都是清华博士,2008年毕业时,他们俩在做出人生抉择的时候共同选择了“世界屋脊”的青海省。
靳力,重庆人,当年保送至清华,后留校做老师。
一个重庆人和一个内蒙古人在清华校园里相遇,并成为了一生的伴侣,而在走出清华校园大门的时刻,他们选择的并不是大城市的繁华,也不是自己的故乡,而是相对艰苦、充满挑战的青海省。
靳力、王晓英夫妇(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
靳力出生于1980年10月,到青海后的工作岗位在青海省信息中心,任副主任,2013年挂职任西宁市城西区常务副区长,2014年任青海省海北州任发改委主任、党组书记,2015年11月任海东市平安区委书记,
目前,他任青海省工信厅副厅长。
靳力对工作过一年多的海北自治州印象尤为深刻,在那里他迎来了近年来第一个大挑战。在海北州,靳力的工作领域集中在项目和宏观经济管理上,并编制了海北州“十三五”规划。因为种种原因,海北州彼时正在经历经济波动和产业转型,不再把工业当做支柱产业,而是转型发展旅游业,在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推动经济发展。海北州人口稀少,但是地貌丰富,坐拥祁连山和青海湖,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靳力说,发展旅游业是形势使然,放弃传统工业也是势在必行。
对靳力来说,他面临的第二个挑战就来自青海的地理环境。在藏区3000余米的海拔上,爬几层楼就会气喘吁吁,很多人晚上经常失眠,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是挑战也是机遇,靳力说,他最近也在思考怎样改善这种状况,包括推动便携式吸氧设备发展。
第三个挑战是来到平安区之后,面对新的工作领域,以前的经验没有用武之地,但是,不服输的尽头促使他勇往直前。
在平安区靳力的工作重点之一是精准扶贫。平安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人口稀少,气候干旱。平安区紧邻西宁机场,发展商贸物流、进出口产业潜力很大;平安特有的600平方公里富硒土壤是非常少见的,这是发展高端农业产品难得的条件。
靳力亲眼见到这里的交通越来越便利,也目睹了各方面事业一点一滴积累和发展。虽然,青海省在发展中还是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但青海地区的发展,特别是生态保护、民族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都位于国家战略发展的要位。靳力说,这片土地承担着稳藏固疆的重要责任,国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因此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近年来,清华每年都有毕业生、选调生、支教团来到青海。靳力说,对青年学生来说,不能放弃对学业的追求,读完硕士或博士再来工作是更为明智的选择。更为实际的是,要尽快解决个人婚姻问题。
2008年,博士毕业那年,靳力和王晓英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要敢于挑战,但是更重要的是坚持。不是为了我们的生活更好,而是为了更多的人生活更好,这是我们的人生观,也是在将来的坎坷道路上让我们能够坚持理想的动力。”
15年过去了,这对平凡又不凡的夫妻始终在践行着“挑战”与“坚持”,没有豪言壮语和催人泪下,但是回首过往,每一步都是一个坚实的脚印。
如今,他们在青海付出了青春和才华,青藏高原也给于了他们回报。
奉献者,从来都不会“吃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6 17: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