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施肥模式的突破性创新
本报记者 袁 琳
本报记者 袁 琳
经验和常识:植物施用肥料,肥和土要拌匀混合。
科研新成果:将肥料装进可生物降解的纸布复层矿质袋中,使之与土壤科学分隔,缓慢释放养分,这种新技术产品叫作“袋控缓释肥”。
经验和常识:按照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分批次追肥供肥。
科研新成果:“袋控缓释肥”一次性施放,四季供肥,一年后袋内肥料养分仍有剩余,植物吸收更均衡、更充分、更高效、更省时省工。
……
这一整套“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出自一项被称为“突破性创新”的科研成果——《用材林精准施肥与地力维持技术创新及应用》,而且获得2022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产业创新类一等奖。10多年来,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广西大学等单位,反复研究试验,建立起多源土壤数据库,摸清了林木全生育期需肥规律,发明研制出“袋控缓释肥”,形成科学有效的配方施肥决策系统和精准施肥技术体系,一举解决林地土壤养分数据缺失、林木营养需求规律不明、肥料养分释放与林木营养需求匹配程度低、人工林地力持续退化等一系列长期困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为林木和农作物科学施肥创建了新模式、开辟了新方向。
与传统施肥对比,袋控施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突破:一是肥料深施变浅施;二是多次施肥变一次施肥;三是肥料多施变少施;四是肥效短效变长效;五是肥料制造工艺复杂变简单;六是肥料养分释放难以控制变可精准控制;七是传统肥料危害风险变安全高效;八是林业施肥粗放变精准。可任意配方生产,可任意时间施肥,节能减排降成本,减工少时降风险,减肥节支增效益,生态环保绿色高效。2021年7月,中国林学会组织以尹伟伦院士为主任的专家组,对这一科研成果进行评价,认为该成果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在纸布复层矿质材料缓释养分技术、实现林地缓释精准施肥效果上达到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
自2012年开始,用材林精准施肥与地力维持技术项目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通过技术培训、现场交流、示范带动等方式,在广西松、杉、桉主要用材林上进行推广。实施结果表明,应用“测土、测林木营养”“袋控缓释肥”等精准施肥与地力维持技术,林木年均生长量提高15.79%—33.81%,养分流失率减少29.84%—51.48%,土壤有机质提高13.8%—22.6%。与可类比肥料及其常规施放方法比较,肥料施用量减少20%,林木生长量反而提高23.78%。“袋控缓释肥”施放一年后测定,袋内肥料养分仍剩余25.2%,肥力有效期长达一年以上,能够长久维持土壤养分稳定、均衡、可持续,实现投入减少、产出增加、生态变好,一举三得。
2019—2021年三年间的调查统计显示,用材林精准施肥与地力维持技术在全区松、杉、桉累计推广应用面积42.63万公顷,新增蓄积量193.13万立方米,新增销售额11.29亿元,新增利润10.64亿元。
以多源土壤数据和林木需肥规律为科学依据,以按需定产的“袋控缓释肥”为实体产品,精准施肥与地力维持技术不仅在用材林、经济林等人工林实现规模化应用,而且推广到了甘蔗等农作物,同样显现良好效果。都安瑶族自治县对生长期7个月的新植甘蔗测产对比表明:采用常规方式施用常规肥料的甘蔗,含糖量为14.70%;结合配套技术施用“袋控缓释肥”的甘蔗,含糖量为16.22%;后者比前者含糖量提高1.52个百分点,意味着同样数量的甘蔗出糖量增加10%以上;而且,施用“袋控缓释肥”每亩甘蔗还增产约20%;两项相加,出糖量增加32%以上。
经过实践验证科学有效的精准施肥与地力维持技术体系和模式,被自治区林业局确定为广西林业沃土工程和广西国家储备林地力提升工程核心技术,还被采纳写入202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3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