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宣称,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之一,“去军事化”,已经基本完成。因为乌克兰几乎不再有自己的武器,而是越来越多地依赖西方提供的武器。
【报道截图】
无独有偶。俄罗斯总统普京不久前也有类似的表态。他表示,对乌克兰的“非军事化”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乌克兰的军工产业将不复存在,他们将完全依赖西方。
普京和佩斯科夫的这番表态,比较有意思。大家都知道,俄罗斯发起所谓“特别军事行动”,最初主要打着两个口号,一是“去纳粹化”,二就是“去军事化”。也就是说,如果这两个目标都完成,那么俄罗斯就可以宣布“特别军事行动”胜利。如果完成一个,就是阶段性胜利。
【俄乌冲突持续超过1年】
如今莫斯科开始释放信号,宣称“非军事化”这一目标基本完成,结合最近的乌军反攻形势来看,这应该不是无聊的对内宣传,而是莫斯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为未来的撤军寻找台阶,为宣布“特别军事行动”胜利作舆论上的准备。
明眼人都能看出,俄罗斯宣布“去军事化”基本完成的理由非常牵强。如果说乌克兰使用西方武器,是所谓“去军事化”的标志,那么俄罗斯之前为什么又动不动给西方划红线,警告西方不要给乌克兰送武器呢?
大家可能还记得,一开始,M777榴弹炮是俄罗斯的红线,然后“海马斯”火箭炮成为了红线,紧接着红线又变成了“爱国者”导弹和“豹-2”坦克,现在最新的红线,则是F-16战斗机……
【海马斯火箭炮】
一边警告西方不要送乌克兰武器,一边又称西方给乌克兰送武器是“去军事化”完成的标志。而之所以出现这种前后矛盾,背后原因在于,俄罗斯把“去军事化”这一概念刻意进行了模糊化处理。
最早俄罗斯提出的“去军事化”目标,可不只是让乌克兰失去独立军工生产能力这么简单。这一目标的含义,包括“让乌克兰彻底丧失军事能力”“消灭乌克兰的进攻性武器,让乌克兰无法对俄罗斯造成威胁”。冲突初期,莫斯科通过宣传其“去军事化”目标,强调自己“只攻击乌克兰的武器装备而非人员”,来为自己的行为寻求“正当性”。
【俄罗斯总统普京】
而一年多后,俄罗斯很清楚自己没有办法让乌克兰失去军事能力,而如果继续坚持这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只会让自己没有台阶下。所以他们换了一个说法,把乌克兰失去独立军工生产能力,依赖西方武器,说成了所谓“去军事化”的目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在偷换概念,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没错,乌克兰原来那些苏式装备都被打没了;后方大量的军工企业,由于遭到俄罗斯的远程打击,其产能受到了极大冲击,这些都是事实。但我们也要看到,在西方的援助下,现在的乌克兰军队,已经从一支落后于时代的前苏联军队,逐渐转型为一支适应现代战争的北约式军队。从装备,到后勤,再到情报体系,乌克兰军队在战火中实现自己的“军改”,从8年前那个毫无战斗力、打不过东乌民兵的弱旅,发展成了一支能够对抗自称“世界第二强军队”的军事力量。
【乌克兰军队】
相比于俄罗斯的谢尔久科夫军改,乌克兰的这次“军改”更加彻底,更加治本,也更加有效。毕竟涉及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乌军内部有再多的既得利益者,也必须得在这个问题前让步。
所以,乌军越打越顺,西方也越来越看好乌克兰。本就有着保家卫国意志的乌克兰军队,从人员、到装备、到制度已经逐渐全面北约化、现代化,实现脱胎换骨。
相比之下,俄军本就没有特别强的战斗意志,再加上装备落后,内斗严重。两者相碰,结果不言而喻——乌军这轮反攻打了近两周,在扎波罗热、巴赫穆特方向均有斩获,而他们投入的兵力却并不多,乌军南部集群有30到40个旅,而这次投入进攻的只有13个旅,也就三分之一的力量。
从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度来看,俄罗斯给自己找一个撤军的台阶,完全是一个好消息。俄乌两边之所以都不愿停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克里姆林宫不愿放低姿态,担心自己对国内没有一个好的交待。但打到现在,战场的现实让他们不得不降低原本的预期,就正如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此前所言:乌克兰的本轮反攻,有利于俄乌冲突走向和平解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0 1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