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央宣传部、公安部16日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进一步加大反诈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群众防骗意识,切实营造全社会反诈浓厚氛围。此次集中宣传月活动的主题是“反诈是门必修课,筑牢防线守好责”。
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数字时代的“隐形毒瘤”。从精心设计的“公检法”恐吓话术,到看似诱人的刷单返利陷阱,再到包装精美的虚假投资理财骗局,诈骗分子如同“网络猎手”,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目标人群,通过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实施 “量身定制”的诈骗。他们深谙人性弱点,以“低风险高回报”蛊惑人心,用“紧急事件”制造恐慌,让无数人在不知不觉中落入圈套。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29.4万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这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多少家庭的积蓄化为乌有,是多少老人的养老钱血本无归,是多少年轻人的创业资金被骗取一空。这些诈骗案件不仅造成直接的财产损失,更摧毁了受害者对社会的信任,让无数家庭陷入绝望的深渊。
诈骗犯罪屡禁不止,既有犯罪分子手段不断升级的原因,也暴露出部分群众防范意识薄弱的问题。一方面,诈骗团伙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组织化、链条化运作,从信息窃取、话术编写到资金转移,形成完整的犯罪产业链,甚至将窝点转移至境外,加大了打击难度。另一方面,部分群众对新型诈骗手段缺乏了解,存在侥幸心理,轻信陌生人的承诺;还有些人过度依赖网络生活,却忽视个人信息保护,随意在不明网站填写身份信息、银行卡号,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老年人因不熟悉数字技术,成为诈骗分子重点针对的对象,他们往往在接到诈骗电话时惊慌失措,轻易上当受骗。
上好反诈必修课,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多管齐下。首先,要加大反诈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让反诈知识真正入脑入心。利用短视频、情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揭露常见诈骗套路;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开展面对面宣讲,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学生等易受骗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其次,要强化技术防范,公安机关、通信运营商、金融机构等部门应加强协作,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及时拦截诈骗电话、短信,封堵诈骗网站,斩断诈骗资金转移链条。同时,要严厉打击诈骗犯罪产业链,加大对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网络黑灰产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形成强大震慑。
反诈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民参与的“大合唱”。每个人都要主动学习反诈知识,提高防范意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好事”,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警方求助。只有当每个人都成为反诈防线的 “一块砖”,才能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全民反诈屏障,让数字时代的生活更加安全、美好。(王济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9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