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云南日报
你来我往的胞波 闪闪发亮的青春
李明:我的幸福小吃摊
李明
编者按
你在江头,看见金塔放光。我在江尾,听见银铃脆响。中缅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胞波情谊历经千年始终如一。当前,中缅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务实合作不断深化。在中国的缅甸青年、在缅甸的中国青年你来我往、相知相惜,越走越亲、越走越近。在云南省委网信办的支持下,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近期将视角对准这群青年,推出“你来我往的胞波 闪闪发亮的青春”系列,记录他们闪闪发亮的青春,“解码”青年胞波在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的奋发和担当。
李明来自缅甸曼德勒。2008年,她来到中缅边境的瑞丽市打工,后来嫁到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山邑社区洪祥村,从此,这里成为她的第二故乡。
不觉间,李明已在中国扎根15年,组建了家庭,勤勤恳恳经营着小吃摊,也酿造了幸福生活。刚来中国的前两年,家里条件不太好,她和丈夫一起在瑞丽打工补贴家用。2014年,李明和丈夫回施甸探亲时发现,随着生态旅游兴起,家门口的野鸭湖已经成为周边游客度假的热门地。于是,她决定做点小生意,用她这些年学到的手艺,摆起小吃摊,卖起了手抓饭、炒小龙虾、炒田螺、烤鱼等风味独特的傣族小吃,小吃摊的人气也越来越旺。
“以前,我们家收入微薄,没有本钱去做生意。意想不到的是,当地政府送了我一辆餐车,用到现在也有七八年了,这让我非常难忘。现在日子变得越来越好,我感觉特别幸福。”
“山好、水好、人好,样样都好”,李明描述云南生活时,“好”总是挂在嘴边。摆摊做餐饮的这些年,当地人和游客对她很热情。她观察到,很多中国人在缅甸做工程、开工厂,和当地人相处得很和睦,彼此关爱、彼此信任的胞波情谊让青年人有了驻足的勇气。
2020年,有一定积蓄的李明在姚关街农贸市场门口开了一家缅甸傣味小吃店。看到李明将小吃店经营得井井有条、红红火火,周边好几户村民也开始摆摊做小吃,很快就形成了一条小有规模的小吃步行街和乡村旅游打卡点,每年夏天,开满荷花的野鸭湖总能吸引大量游客到此一品“荷”文化。当地人也给这条街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荷花街”。
除了经营小吃摊,李明还常常从当地组织的各类旅游、电商的培训中获益。现在,每年到姚关旅游观光赏荷的游客有10余万人次,在山邑、蒜园以及集镇周边这一带发展起来的农家乐有50多家、精品民宿20多家,旅游收入达1500余万元,当地老百姓环抱绿水青山,过上了有奔头的日子。
“未来,我想开一个大餐厅,把缅甸的味道带到中国,让中国的朋友们不出国门就可以吃到缅甸风味。”抱着美好的期盼,李明的中国故事仍在继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1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