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苏铭:“眼镜”的光影人生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1-02 00:4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本报记者 韩世伟

“乡亲们,乡亲们,放映员‘眼镜’今晚在村里放电影,欢迎大家前来观看……”听到村微信群里的语音通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镇李家庄村的村民们习惯性地彼此打着招呼:“‘眼镜’又来放电影了,晚上一起出来看电影啊。”不一会儿,李家庄村的公益电影放映场地便挤满了人。

随着电影的播放和夜色渐深,有人看得入了神,也有人扛不住倦意,开始陆续回去休息,现场的观众也变得越来越少,但“眼镜”依旧蹲守在放映机旁,耐心服务着他的观众,哪怕现场只剩一人。

“眼镜”的真名叫苏铭,现年44岁,是化隆县公益电影队的队长。他曾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2009年进入青海省农牧区公益数字电影院线公司。14年来,一台放映机、一张幕布、一块空地,几乎就是苏铭的全部。从黄昏到深夜,作为一名放映员,工作至今,苏铭坚持把好电影送到乡间村社,5.6万公里的行程,5040多场影片的放映记录见证了他农村公益电影的放映生涯,他用实际行动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宣传到了偏远山村、校园巷陌。

说起胶片电影,对如今在城里长大的大多数“90后”和“00后”来说,是个陌生的词,而对于成长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来说,胶片电影是一个怀旧的梦,和夏夜的星空、晒谷场、小马扎一样,是留在脑海里的美好回忆。“小时候村里来了放电影的,我就喜欢钻在大人的皮袄底下看,盛夏时候,晚上蚊子特别多,看场电影,被蚊子叮的一身都是红点点,但依然阻挡不了我们看电影的热情。” 回忆起儿时在农村看露天电影的场景,“70后”的苏铭还是记忆犹新。

1995年12月,苏铭应征入伍,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陕西省华阴市肩负起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1996年7月,苏铭在部队学习机械维修技能,又成为一名技术兵,和战友为全连队机械维修提供服务。

苏铭告诉记者,参军以后,每当闲暇时就特别枯燥,那会儿没有手机和VCD,唯一的期盼就是部队安排的电影。3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苏铭坚强的军人意志和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服输的军人品质,也让他对电影放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次,苏铭打听到要招放映员,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了名,就是这次偶然的机会,苏铭命运的齿轮便开始转动,14年的放映员生涯由此开启。

“以前去山里都要开一天的车,为了赶时间,有时候回来还会夜间行车,冬天的时候就捧一把路边的雪擦脸,清醒了继续赶路。”苏铭说。

14年来,他几乎跑遍了化隆县的所有乡镇,哪个村社放映条件好、哪段路有陡坡、哪里的路颠簸,这些他都记得一清二楚。一年下来,苏铭要走遍将近30个村子,一个村放12场电影,总共就是360场电影,加上其他任务活动,一年下来就要播放近400部电影。

从军营到基层,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责任和担当。为保证群众看到的每场电影都质量高、品质佳,他认真学习放映技术,严格执行放映操作。在苏铭的不断努力下,他也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和肯定。每到一处放映电影,乡亲们都会自发帮助苏铭架设机器,在放映过程中,通过与不同的人沟通交流,苏铭感受到了群众的质朴和热情,也使苏铭深深感受到了电影在广大群众心目中的影响力。

苏铭记得,前些年每次骑三轮摩托车载着放映机经过村里时,好多年轻人和小孩都跟在后面跑,问他去哪放电影?放什么电影?有人干脆跟着他跑到放电影的地方。“哪知到地方了,人家本村人早就占好位置了,你要想看就只能远远地站在后面看;也有腿脚灵活的人爬树上、墙头上看。”苏铭笑着回忆道。

在苏铭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让他至今记忆犹新:记得一次放映电影时,苏铭像往常一样早早出门,傍晚时分,微风凉爽,很多纳凉的群众都来观影,可谁知影片放到一半,突然天色骤变下起零星小雨,苏铭担心下雨放映机被雨淋不能正常放映,就起身从车上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遮阳伞为放映机遮雨。没想到,在场观影的一位大哥,在第一时间帮他一起扶起了遮阳伞,本想结束放映的他,看到伞下站进来了几个不愿意离去的观众,他们都说:“没关系,这电影好看,给我们放完吧。”就这样,苏铭和观影大哥扶着遮阳伞,还有几个忠实的电影观众和他们一直待到电影结束。

在苏铭心中,电影放映队也是便民助民服务队,老百姓需要什么,放映员就做什么。遇上村民家里的户户通坏了,他便主动帮忙维修;村民家里的电器出了故障,他也会用自己的所学尽心尽力维修好;赶上村民家里有农活,他们还会帮村民晒麦子、抬粮食;遇上谁家的孩子缺少衣物或穿着破旧,他也会和妻子商量,或买新的,或将自家孩子的衣服洗干净送过去。

有一次到村里放电影,看到观众群里有个小孩衣着单薄,晚风虽不似冬日里的那般寒冷刺骨,却也凉意浓浓,打听到孩子父母双亡,家境贫苦,苏铭萌生了帮助的想法,结束工作后他特意打听了孩子的住处,回到家便和妻子商量,将自家孩子的干净衣物收拾了一袋子,联系村里的干部将衣物交到了孩子手中。

“有时候放映结束后,很多观众会过来帮我收拾设备,并询问下一次放映是什么时候。”苏铭说,每当这种时候他就会觉得他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这令他非常欣慰。“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给老百姓带去更多好电影,也会带给他们知识与欢乐。”苏铭坦言道。

在苏铭看来,公益电影是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的老百姓了解外边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渠道,每晚只要有人看,不管看到最后剩下几个人都要完整地放完影片,乡亲们脸上满意的笑容是他坚持放映的动力。

14年的放映生涯让苏铭明白,放映员就像是电影与观众之间的一道“桥梁”,在偏远的乡村,文化生活匮乏,就需要“桥梁”去发挥沟通的作用。“‘桥梁’不能断,即便我的‘电影院’只剩下一个观众,哪怕没人来看,我也要坚持干下去,乡亲们需要我的地方就是我‘眼镜’要出现的地方。”苏铭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2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乡村放映员跨越半世纪的光影人生
...的变化,则深深烙印在都振明的记忆中。看电影是享受,但放电影并不轻松。因为喜欢电影,17岁时都振明如愿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这一干就是一辈子。1972年9月,都振明推着一辆独轮车
2023-02-14 05:06:00
青海湖岸畔“草原放映员”的光影人生
...的工作时,许国强义无反顾地答应了。“一开始,只觉得放电影的工作很轻松,”他回忆,放映《南征北战》《少林寺》等热门影片时,荧幕前常常人山人海。资料图为许国强(左)在海南州共和县
2023-08-02 19:23:00
文化下乡路——青岛莱西夏格庄镇乡村电影放映员李成江的49年“光影人生”
鲁网5月21日讯“放电影的爷爷,你又要去工作了吗?”“只要还有人想看,我就不能闲着!”……夕阳下的乡间小路,一道瘦小却挺拔的身影正提着放映设备缓缓前行。今年69岁的山东青岛莱西市
2025-05-21 09:53:00
我是惠民电影放映员|赵代亮:一副拐杖,一生光影梦
...文化振兴的“光影人生”。每天,61岁的赵代亮都要出门放电影。放映机、音箱、幕布……赵代亮盘点着小面包车上的装备,除此之外,他还需要多拿一样装备——一副拐杖。因患有小儿麻痹症,
2023-08-22 15:41:00
郭建华:放映机后的光影半生|何以代表④
...。”郭建华的语气充满怀念。在那之后,只要是周边村里放电影,郭建华都闹着要去看。渐渐地,她知道了许多电影,也通过电影认识了更大的世界。她想,以后要是能一直看电影就好了。1976
2025-03-08 10:06:00
...代,乔叔叔是一名电影放映员,酷爱看电影的宋阿姨则对放电影产生了兴趣。于是就这样,银幕上跳动的光影让两个年轻人的心越走越近,他们收获了爱情,也成了相伴一生的电影知己。2022年
2025-04-26 16:37:00
用光影人生守护群众的“精神园地”
...像一位许久不见的老朋友。以前文化生活相对匮乏,每到放电影的日子,大家总是呼朋引伴,搬着小板凳赶往放映点。那些经典影片更是百看不厌,让人意犹未尽。特别感谢像小肖这样的电影放映员
2023-09-28 01:31:00
【省社科联网评大赛·好故事⑪】乡村里的电影博物馆
...员来到村庄,不用宣传,百姓们就会蜂拥而至,“像我们放电影的人走到哪里就跟现在的明星差不多,小朋友都会扯着嗓子喊放电影的来了,那个时候农民看电影就跟过春节一样热闹”贺老说到。放
2024-02-19 09:25:00
阮方松的“电影人生”
...用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回应:“不舍得放弃。”如果他不放电影了,附近村里的老百姓可能就再也看不到露天电影了。坚持任何一件事,都是要吃苦的。阮方松认为,市场虽然在不断缩小,但这件事
2023-09-11 06:1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项目首制船开工建造
9月29日,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项目首制船开工仪式在北海造船举行,标志着项目船舶正式进入实质建造阶段。巴西淡水河谷
2025-10-17 10:33:00
2024年12月16日凌晨2时左右,位于西安市丈八北路南风日化厂西门内的一家汽车维修公司突然失火,火势迅速蔓延,将毗邻的陕西国台帝泊洱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台公司)仓库存酒过火烧毁
2025-10-17 08:00:00
“我家去年申请停热并交了基本热费,今年想继续申请却被热力公司要求补缴去年的70%热费,而且还要交违约金,原因说是我家供热阀门未关
2025-10-17 07:58:00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邯郸在全省率先实现高龄津贴“免申即享”全覆盖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剑英)“不用准备任何资料,也不用填表
2025-10-17 07:45:00
中新经纬10月16日电 据“萝卜快跑法务部”微信号16日消息,萝卜快跑16日发布声明称,不法分子冒用“萝卜快跑”名义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2025-10-16 17:11:00
【北大名医在青岛】罕见左足“核心枢纽”距下关节脱位骨折,北大人民青岛医院骨科“院士团队”微创手术精准复位
鲁网10月16日讯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创伤(骨科)中心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院士团队”专家张培训教授的带领下
2025-10-16 17:22:00
曾陷“输血困境”,今跨千里重生!——省外血液病患者赴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移植手术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李添祎)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干细胞移植病房内,呈现出一幕温情满满的画面
2025-10-16 17:22:00
如何正确面对和疏导儿童青少年躯体化反应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 李凌峰)在儿科临床诊疗中,儿童青少年的“怪病”并不少见——没有明确病因
2025-10-16 17:24:00
生命“铠甲”重塑战 看,20岁少女的8厘米肿瘤与医学的奇迹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王婧)一道8厘米的阴影,裹挟着疼痛与恐惧,猛扑向一个刚踏入大学校园的20岁女孩
2025-10-16 17:25:00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免费学前教育事关民生,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连日来,烟台高新区快速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
2025-10-16 17:26: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融入”文化社区】书香岳程:闲时品书香,邻里话家常
鲁网10月16日讯最近,随着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的全面开展,菏泽鲁西新区岳程街道村居内的图书角愈发热闹。每天早上八点多,送完孩子上学的家长们陆续赶来
2025-10-16 17:27:00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精准矫治“大小耳”,重塑对称小美好
鲁网10月16日讯“妈妈,我的耳朵为什么和别人的不一样?”当 6 岁的小女孩昭昭(化名)怯生生地说出这句话时,家长满是心疼与愧疚
2025-10-16 17:27:00
10月16日,太原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锦绣汾东项目展示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宽敞明亮的沙盘前、精工样板间里,市民一边参观一边向工作人员抛出最关心的问题
2025-10-16 17:29:00
中国烟台—韩国群山文学交流活动在烟台举办
通讯员 艾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吕奇10月15日,韩国群山作家协会访问烟台,与烟台市文学界开展研讨交流。这是双方继2015年签订合作协议之后再次举办文学交流活动
2025-10-16 17: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