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长春日报
吉大学生赛车队
年年夺金凭什么?
▶ 吉大肯赛节能车队赴印度尼西亚参加2023壳牌亚太及中东地区环保马拉松挑战赛。 陈丽雅 摄
本报记者 陈丽雅
测试发动机气缸压力,检查火花塞,内窥镜观察气缸……冬日的吉林大学南岭校区辕梦工厂内,吉速方程式车队队员、车辆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王津宏正在对眼前的赛车进行赛后维护保养。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车队的赛车手就是开着这辆车赢得全国总冠军,并在该大赛中实现了“四连冠”和“五冠王”。
可以说,吉大学生赛车队的五支队伍,奖杯已拿到“手软”。辕梦工厂内,有一整面“奖杯墙”,满墙的奖杯是五支赛车队光辉时刻的见证。从2007年创建第一支赛车队,到近几年的年年夺金,吉大学生赛车队凭的是什么?
实践里求“真”
吉林大学学生赛车队有面向大学生中高年级的“吉速”、面向大学生中低年级的“肯赛”、面向研究生的“吉智”三个品牌,品牌下又细分为5支队伍,包括吉速方程式车队、吉速电动方程式车队、肯赛节能车队、肯赛巴哈越野车队、吉智无人驾驶方程式车队。5支赛车队面向校内所有汽车相关专业学生开放,只要学生感兴趣就可以申请加入。
“赛车队成立的初衷就是为汽车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平台提供技术支持、资金保障和试验测试条件。”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赛车队指导教师王达,也是吉大赛车队首批队员,他告诉记者,在这里,锻炼的是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动手、自我求证的能力。
今年刚刚建成的辕梦工厂,也就是吉林大学的“汽车新四化实践教学基地”,一楼的赛车整备区停着很多辆以往参赛的赛车,这里每一辆车都是由学生设计、组装、调试,最终呈现为一台可以驶入赛道的赛车。王津宏眼前的Gspeed Future在今年10月份圆满完成了它的使命,拿回排位赛第一名和耐久赛第一名。
“Gspeed Future全车接近2000个零件,都是队员亲手设计制作完成。”王达介绍,“5支赛车队每年都会分别设计一辆新赛车参加当年的大赛。车企研发一辆车要3~5年的时间,我们将时间压缩到一年,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体验从0到1的过程,亲自参与制车中的每一项工作,达到对相关知识的全面掌握。培养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求真的过程。”从书本平面到实车立体听起来简单,学生操作起来却要克服重重困难。
就拿Gspeed Future的创新点长轴距来说,采用长轴距不单是跳出传统思维定式,更是对整车设计、性能把控的巨大挑战。但挑战来到吉大学生赛车队面前,只被视为前行路上的引路牌。很快,经过设计构思、切削焊接、电气操作、复材成型等一系列操作,Gspeed Future从设计图一跃成为一辆新赛车,大家还没从梦想成真的喜悦中缓过神儿,更大的困难来了——赛车一启动就熄火。
所有人立马进入新一轮挑战,排查问题所在。给线路加屏蔽层、改善整车接地、控制系统增加屏蔽网……每一次尝试都有进步,但熄火问题还是存在,团队就再次调试整改,反反复复打磨3个月,所有细节都处理到位,才真正将问题解决。当Gspeed Future快速驶上赛道的那一刻,“求真”这一课才算真正结课。
合作里求“同”
一辆赛车飞驰赛场,靠一己之力是不可能的。让赛车在场上飞驰离不开团队合作里的“同”。
在吉大赛车队,“同”是合作里的亲密无间,是团队强大的向心力,更是对所有队员综合能力的概括。
就吉速方程式车队来说,通常需要在赛前用8~12个月的时间,设计、制造、测试和准备赛车。车队技术组通常分为单体壳组、电机组、传动组、悬架组、制动组、转向组和车身及空气动力学组,每一个小组负责相对应的赛车部件。
从设计环节开始,彼此间的思想碰撞就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车队成员需要根据最新的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规则,考虑如何在这些看似繁杂的要求下,进行相关的设计,思考如何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提升赛车的性能。此刻,大三的队员们就已开始学习如何在让步与坚持,理想化与现实化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寻得平衡点的关键就是团队精神,队员以清晰有效的沟通、分工详细明确、互相尊重信任来完成赛车设计。
设计结束就进入了加工制作环节,在工厂订制的零件到位后,大二的队员要亲自切割、焊接、装配,大一的队员进行辅助工作,并抓准一切时机学习学长学姐的老到经验。所有流程里,有一个细节出现问题,有一个环节拖慢进度,就将影响整车的表现,可能让所有人的努力白费,所以责任感,是每个成员的“基本配置”,也是“核心配置”。
进入测试环节,赛车暴露出的问题需要大家集思广益,这过程有激烈的讨论,有理论知识的流动,有意见的分歧。但大家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让赛车更快更强,所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难题,团队始终拧成一股绳,共同击破阻挡在面前的障碍。
在这8~12个月里,除了上学校课程,其余时间队员们全泡在实践基地,包括寒暑假。队员们各方面综合表现力得到极大提升,在就业市场上格外受车企青睐,有些车企甚至将招聘会搬到大赛上,直接在大赛上发offer。汽车工程学院学生车队党支部书记、赛车队指导老师金兆辉告诉记者,学生赛车队连续13年就业率100%,有些队员甚至毕业就开始自己创业。
竞技里求“胜”
一场全国性的赛车赛事,百所高校的大学生从全国各地汇集到一起参加比赛,大学生们和他们潜心研究制造出来的赛车将在这里一决高下。
王津宏已经参加了三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他坦言,大一加入车队追求的就是在赛场上能一举夺魁,在理论知识的不断积聚、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见识眼界不断提升后,现在他内心追求的不再是简单的赢,而是永远追求卓越、不甘平庸的内驱动力。
这也是赛车队的每位指导老师希望看到的,王达表示,在车队历练出的队员,卓越是一种“惯性追求”。
学生赛车队里的指导团队也有自己的求胜之心,他们积极寻求社会合作,为队员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和更优的实践设备。目前,已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大陆集团、麦格纳国际、株式会社电装、知合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行业影响力显著的知名企业、行业协会建立了合作关系。团队还将车队的舞台范围扩大到世界各地,先后带领车队到日本、德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参赛、交流、学习,培养队员的国际视野,学习先进的技能经验,提升赛车队的国际竞争力。
如今,吉林大学学生赛车队每年支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2项,产出国家专利30余个。每年培养本科生约300人次,累计培养毕业生超过1500人,覆盖10个学院,输送硕士研究生近200人、博士研究生30余人。
前路未远,步履不停。王达说,近几年赛车队要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智能汽车等领域,从跟随者变为领跑者,以赛车教学与实践基地为基础,打造辐射全国的新工科综合教育平台。未来,希望将学生赛车队成为吉林大学实践教学和“三全育人”的第一品牌,实现吉林大学汽车学科的“汽车运动”微专业方向建设成为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细化学科分支。
一路走来,赛车Gspeed Future名字里的寓意也许最能代表吉林大学学生赛车队心里共同的“胜”——突破自我,引领未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4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