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08年11月26日的《厦门日报》刊登了本报记者对五月天的专访,同时还有五月天写给《厦门日报》的独家签名。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10月末的鹭岛,因为五月天而热度爆棚。三场连唱、13.5万名观众、12亿元外地消费额,让厦门在这个秋天迎来了“五月天时刻”。演唱会落幕后,热度并未消散,反而在另一种媒介上延续——那一份份被粉丝抢购的《厦门日报》。各种短视频铺天盖地席卷,但有一群“五迷”(指五月天的歌迷)想要留住“纸间的温度”。
“哪里能买到10月24日的《厦门日报》?我要留作纪念。”这几天,类似的帖子在社交平台上不断出现。“因为上面有五月天的相关报道,我们都想买来收藏。”一名发帖人告诉记者。广东的一位粉丝“小太阳”一次性向厦门日报的发行公司订购了20份报纸,她说:“这是一段值得珍藏的记忆,我想让报纸帮我留住那几天的感动。”
事实上,这并非五月天与《厦门日报》的第一次结缘。早在2008年11月,五月天曾到厦门理工学院举办校园歌友会,本报记者刘筠就曾专访过他们,主唱阿信在采访中说:“五月天和厦门很有缘分。”那期的报纸上,还刊登了他们写给厦门日报的独家签名和祝福——“To厦门日报的朋友:跟我们一起唱‘后青春期的诗’”。17年过去,那张泛黄的报纸,如今成了一大批歌迷心中的温暖记忆。而《厦门日报》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五月天这些年来的成长。
“当年的采访稿,现在回头看,更像是一段城市与乐队之间的缘分见证。”刘筠回忆说,这正是纸媒的力量——它让时间有了形状,让情感有了载体。
鹭江茶桌仔
收藏城市记忆
●许舒昕
在短视频与即时推送主导的时代,一张纸质报纸,为什么还能掀起这样的“收藏热”?
有读者说,与迅疾滚动的信息流不同,纸媒有一种独特的“留痕感”。它不仅记录事件的发生,更以文字和图片为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留下一页。当粉丝们小心翼翼地保存那份印着五月天的《厦门日报》,其实他们收藏的不只是偶像的报道,更是一段属于自己与城市的共同记忆。
在这个“万物皆可刷”的时代,纸媒不再是信息最快的渠道,但它仍是情感最厚重的见证者。它不仅与时间赛跑,还与时间共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31 0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