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记者 段洪玲 通讯员 孙建房
近日,山东省工信厅公布2023年度山东省瞪羚、独角兽企业名单。河口蓝色经济产业园山东彩客东奥化学有限公司、山东彩客新材料有限公司2家企业获批省瞪羚企业,园区瞪羚企业累计达到5家。入选“瞪羚企业”标志的企业,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支撑,具备“专精特新”特点,一般是指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企业,是行业中的优秀标杆企业。
“流水线上,机械臂灵活地挥舞翻转;屏幕中,记录产品信息的数字不断跳动……”记者走进山东彩客新材料有限公司,实地感受如何通过采购数字化、弹性自动化、质量管理数字化、物流智能化等一系列举措,贯穿生产车间、物流仓储、研发创新等各环节。
转型升级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不断地进行转型升级,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目前,山东彩客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磷酸铁生产线,可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降本增效提质,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率。磷酸铁生产过程中可以精确地控制每一个生产环节,优化了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使企业管理更加精细化、高效化。
数智升级“聚”起新动能
河口蓝色经济产业园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新型工业化强区建设部署要求,扎实推动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提升。
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助企纾困。采取政策宣讲、座谈交流、调查问卷等形式,多次分赴园区重点企业,进行调研摸底,收集企业诉求,建立问题台账,实现动态跟踪。安排专人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调度,及时掌握进展,随时发现问题线索并跟踪解决。
搭建平台,精准服务。组织园区企业“高校行”,深度做好“校链企”数字赋能融合发展文章,联合山东石油大学举办专家学术报告会,围绕绿色建材、数字化转型、技改扩规、“卡脖子”技术难题攻关等课题详细阐释了产业发展方向、实施路径及成功实践案例。
政策支持、助力转型。聚力攻坚数转智改,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销售、企业管理等关键环节,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入企诊断,全面提升企业和产品核心竞争力。结合“一链一策”工作要求,起草了《河口蓝色经济产业园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对企业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工作定期调度,全力推动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工作,切实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
“数智”触角延伸至多领域
在山东戴瑞克新材料有限公司促进剂生产车间,只见多条生产线有序运行,促进剂产品接连下线,整个车间生产十分繁忙却又井井有条。
“以前,我们的车间可没这么干净高效,物料堆在生产线旁边,非常杂乱。”山东戴瑞克新材料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周茂仲坦言,公司很早之前就进行过自动化改造,但各个信息系统却是一个个“孤岛”,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物流布局乱、人工依赖度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仍然没有改变。
2020年4月,经过河口蓝色经济产业园服务中心的牵线搭桥,东营慧泰科技有限公司专家团队为山东戴瑞克新材料有限公司量身定制了一套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结合数字化系统实现了数据实时采集、生产计划自动排产、生产过程实时跟踪。
“这套智能解决方案相当于给公司装上了‘数智大脑’。”周茂仲说,公司完成数智化升级后,形成3条精益生产线和1个中央控制室的精益布局,人均效率提升20%,生产周期缩短10%。
同样,在山东颐工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内,一台台智能机器人有序忙碌着,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各项生产数据。该公司副总经理郝玉杰说,通过数字化车间建设,公司实现了产品从设计到制造全流程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效率提高了30%以上,经营成本降低了12%以上。
打造“数字化示范工厂”智造标杆
随着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快速转型与提升,蓝色产业园辖区内企业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了一支拥有专业技术的人才队伍,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企业成绩斐然、捷报频传:园区现有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32个,其中市级工程研究中心7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1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6个,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4个。
同时,园区拥有市级“专精特新”企业6个,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9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个,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个,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个,省瞪羚企业5个,市级高成长型中小企业5个,东营市科技型企业13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个,省中小企业隐形冠军1个。
下一步,河口蓝色经济产业园将在进行优化园区企业生产方式的过程中,由“制造”升级为“智造”,注重生产流程优化、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产品创新和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投入和改进,通过靶向引才、灵活引才、培养本土人才等措施,打造一批集产、学、研、售为一体的智能化工厂,不断提高和强化企业竞争力,探索产业新业态,努力成为化工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3 15:45: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