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
2025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座谈
甘胜莲代表:聚焦协作性与可及性 提升罕见病诊疗效率
2025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座谈近日在北京举行。在“多方共建罕见病诊疗与保障长效机制”专场座谈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甘胜莲围绕内分泌罕见病特征、政策对罕见病诊疗的推动引导、加强罕见病药物可及性等话题分享说:聚焦协作性与可及性,提升罕见病诊疗效率。
“内分泌疾病对机体影响较为广泛,起初发病在某一个腺体上,但后期或引起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多方面症状。内分泌领域的罕见病也呈现出‘双高’特征,从我国两批《罕见病目录》收录的200余种罕见病中可以看出,内分泌代谢系统相关罕见病占比较高。与此同时,这类疾病的临床漏诊率也居高不下。”甘胜莲说,以库欣综合征为例,这类未被纳入目录的内分泌罕见病往往以高血压、血糖异常、向心性肥胖等非特异性症状起病,极易与普通代谢性疾病混淆。《罕见病目录》作为国家层面对疾病诊治的指导性文件,直接决定着临床诊疗路径的规范化建设。当某种疾病未被纳入目录时,医生缺乏标准化的筛查指引和鉴别诊断框架,容易陷入“头痛医头”的诊疗误区。这种现象不仅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更会造成医疗资源的重复消耗。
在甘胜莲看来,《罕见病目录》的更新具有多维价值:对临床医生而言,它是构建诊疗思维的重要导航;对患者而言,它是获得规范治疗的制度保障;对药企而言,它是明确研发方向的政策指引。这种三位一体的指导作用,使得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成为推动罕见病诊疗体系发展的核心引擎。
甘胜莲认为,应通过促进目录制定、药物研发、医保支付及扶持政策,进而推动更多罕见病药物纳入医保,加强医生系统学习相关疾病诊疗教育,让更多罕见病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据甘胜莲介绍,近年来,国家卫健委遴选罕见病诊疗能力较强、诊疗病例较多的医院组建了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对罕见病患者进行集中诊疗和双向转诊,通过发挥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了我国基层罕见病综合诊疗能力。
针对如何加强罕见病药品可及性,甘胜莲建议,不断完善基本药物目录,根据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及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需要,对现有的基本药物目录定期进行调整和完善。她还呼吁加速罕见病药品的审批、进院,完善药品采购网络,“唯有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才能打破药品进院难、用药难、自付高等困境”。(冯斯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9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