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宋江是个两面人思想行为都非常矛盾,一方面有着很深的做官情怀,另一方面又与黑社会分子藕断丝连。虽然经常在黑道混但更喜欢体制内的工作,做官很体面可以光宗耀祖,宋江一直都在努力往上爬。不过谁也没法同时干好两件互相矛盾的事,黑白通吃的日子很快走到了尽头,宋江杀人逃命上了梁山,丢掉了体面的工作成了丧家之犬。宋江不是一个坚定的造反者,真心不想造反。造反不是心仪的选项只是走投无路后的唯一选择。
当上梁山老大后摆在宋江面前的路有两条要么招安要么死战,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了招安,想通过招安实现梁山利益和自已利益的最大化。
和朝庭死扛到底拼个你死我活,死了做魔鬼活下来当皇帝。梁山四周都是朝庭的地盘,被官府团团包围在中间。前几次反围剿战役虽然打了胜仗,但并不代表梁山实力有多雄厚。只要灭不掉梁山反动势力朝庭就会一直围剿,对于梁山来说即使输一次也将全军覆没,除非一直赢下去才有前途但这是不可能的。当时的朝庭虽然腐败但军事实力不小,能征惯战的大将不在少数,只要选准带兵将领集中力量对付他们,梁山水洼就会灰飞烟灭。战胜朝庭当皇帝的可能性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坚持和朝庭作对,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当魔鬼,和梁山其他好汉一起面见晁天王。
接受招安回到体制内生活,极有可能当大官。以前是个小吏,招安后任命的职位不可能比它低。当然了接受招安必须交投名状,要替朝庭出力攻打其它反动势力。死一些弟兄是难免的事,做任何事都有成本,为了招安大业只能让一部分弟兄提前拜见晁天王。
降将中的大部分人都希望重新回到体制内生活,当然也有个别情况比如林冲彻底对主流社会失望,但这种人毕竟是少数左右不了局势。发展到后期降将派已经成为梁山的主要战斗力,他们是一个可以左右梁山走向的小集团。如何确定梁山未来走向自然也要考虑这些人的想法。
不招安梁山毁灭所有人都完蛋。招安后死去的进英烈祠活下来的发财娶老婆,牺牲一半幸福另一半,更何况宋江肯定是幸福的另一半。应该怎么选择?接受招安是最好的选择!
中秋晚会上武松坚决反对招安“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天天光想着按安,弟兄们觉得生活没有了盼头。李逵也跟着瞎起哄,明确反对招安。宋江把李逵狠狠批斗了一番,然后“且把这厮监下”。紧接着又开始劝说武松“兄弟,你也是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之所以提出招安,是为了让大家都做官,不再过这种刀口上舔血的生活。为了大家好为了国家好,怎么能说冷了众人之心!
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这个理由找的恰当,武松不好反对再没吭声。其他人不说话鲁智深站了起来“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衣服染黑后能洗干净吗!我们一个个全有血债,招安后没有好结果肯定死路一条。明日咱们大家散伙算了。鲁智深最清醒,知道招安后肯定没有好下场,因此极力反对。
只有鲁智深一人站出来反对,宋江的态度更加坚决“知我等替天行道,不忧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道,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日招安,别无他意”。皇上知道我们替天行道,肯定会赦免我们。为国尽忠青史留名,这是天大的好事。之所以招安是为了大家以后有个好归宿,并没有考虑个人利益他是全心全意为众位好汉着想。
梁山上的大多数人都希望招安,宋江说完后“众皆称谢不已”。虽然林冲对政府彻底失望,但也没有公开反对。其他人保持了沉默,武松和鲁智深的反对失去了作用。事实上大家早都不想过这种打打杀杀的日子了,大多数人都愿意跟着宋江去朝庭做官。不过虽然基本都同意但最后还是“终不畅怀”,可见宋江的这番话并未使众人完全相信。大家担心投降后朝庭秋后算账,将他们一个个分而杀之。虽然有顾虑但又找不到更好的出路,所以大家都是一种比较矛盾的心态。
武松是朝庭腐败的最大受害者,亲哥哥被害后他也想在法律范围内解决问题,但却没有结果,没办法只得自己动手为兄报仇。在孟州九死一生差点被蒋门神所害,硬生生将一个为国效力的打虎英雄逼成了杀人狂魔。刚开始武松是希望被招安的,在投奔二龙山的路上遇见宋江,亲口对宋江说“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鲁智深是梁山上少有的具有独立思想的人物,对现实有着自己的一番独到见解,这种思想也影响到朝夕相处的武松,因此两人成了最坚定的反对者。受鲁智深影响,武松从一开始的拥护招安变为后来的反对招安。虽然反对但又没有更好的去处,当宋江决定招安时两人只能服从。
从上梁山的那一天起,好汉们就与梁山集团紧紧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能同进同退。他们离开梁山集团后会被官府剿灭,唯一的出路就是前往阴曹地府,投奔晁天王。这也就是鲁智深虽然不想招安,又不得不去的主要原因。
招安是个战略问题,但何时招安又是个战术问题。只有找准最合适的时机谈和,朝庭才能做出更大的让步。在这方面宋江拉捏的非常准确,前两次反围剿战役虽然梁山完胜但朝庭大员们并没有认识到梁山势力的大小,因此宋江并没有松懈一直在认真备战。第三次反围剿战役胜利后高俅摸清了底细,梁山贼寇已经具备了和朝庭分庭抗礼的实力。杀人一万自损八千,真要打败他们需要花费很大的周折。和平解决争端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双方都有议和的想法,时机成熟宋江同意招安。
事实上梁山上的好汉们谁都可以投降,就宋江不能投降。其他人都是蒙蔽后上当受骗,他们没什么影响力只要放下毒刀就可立地成佛。而宋江是首恶是梁山的主心骨,虽然也想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但只要活着就有可能出乱子。及时消灭潜在的反动势力,这是所有皇帝都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宋江非得死,他活着皇帝睡不好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7 22: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