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历史上真实的渭水之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08 19:4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迪丽热巴和吴磊主演的《长歌行》中,延利可汗率阿诗勒部兵临渭水,围困长安,这一段的历史原型就是唐朝时的“渭水之盟”。剧中的剧情虽然很精彩,但真实的历史上,唐朝面临的可是生死存亡,可谓是惊心动魄。

聊聊历史上真实的渭水之盟

李世民

突厥大军曾在武德年间数次南下,掠夺财物,颉利可汗曾几次碰到过李世民的军队,双方交战之下,颉利可汗败多胜少,吃了大亏。对于李世民,颉利可汗是畏惧的,他可不希望李世民当了大唐的皇帝。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执掌大唐已成定局,颉利可汗才会选择在大唐局势时突然南下,为的就是遏制李世民。此前大唐为防范突厥南下,在河东、太行、甘肃、宁夏等地布下重兵。此次突厥从泾阳南下存在一定的突然性,李世民又刚刚执掌大权,立足未稳,对突厥南下并没有及时防范,导致突厥能兵临长安,李世民却调兵不及。

聊聊历史上真实的渭水之盟

颉利可汗

李世民曾任命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大总管,率部分兵马阻击突厥。尉迟敬德确实击败突厥,斩杀1000多人,活捉突厥大将执失思力,但并没能阻止突厥的大军。当时大唐北部也不安宁,幽州庐江王李瑗造反还未平息,梁师都也在蠢蠢欲动,太子,党罗艺按兵不动,意图不明,大唐真的是危机重重。

李世民又做了安排,派长孙无忌与李靖前往灵州调兵,绕到幽州,截断突厥后路。不过,李世民显然并不想打这一仗。因为当时他刚执掌大权,立足未稳,很多李建成旧部态度不明,甚至可能会趁机作乱。所以,李世民采纳了李靖的“倾府库赂以求和”的建议,就是把大唐国库的钱财全都给突厥,与突厥和谈,让突厥退兵。另外,李世民还暗中派人与突厥突利可汗联系,分化突厥各部的关系。

聊聊历史上真实的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

突厥大军孤军深入,在军事上也处于不利位置。加上执失思力被唐军击败,颉利可汗也心生怯意,不敢与唐军硬拼。再者,他南下可能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求财。所以,唐朝以钱财求和,正和颉利可汗心意。

双方结盟之后,颉利可汗退兵,几天后向大唐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大唐究竟给颉利可汗多少钱,史料却隐晦不提。以当时的情况看,大唐说是倾其国库可能有些夸张,但李世民一向视渭水之盟为耻辱,可以看出大唐给的钱肯定非常多,满足了颉利可汗的要求,才能让颉利可汗甘心撤兵。

聊聊历史上真实的渭水之盟

李长歌

受辱的李世民当然不甘心,几年之后,大唐缓过劲来,派李靖夜袭阴山,击败突厥,活捉颉利可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9 00: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唐盛世李世民为何还签订渭水之盟
当李世民成为了一代名主以后,其中的一些历史真相也被历史给刻意的隐瞒了下来,其中最为著名的或许应该就是渭水之盟了,也被称为便桥之盟。其实无论在当时的渭水之盟赔了什么,对于李世民来说
2023-05-31 09:38:00
渭水之盟大唐到底赔了什么,让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但在他执政初期,面对突厥的入侵,曾经历了一段耻辱的时刻——渭水之盟。这是公元626年发生的一场关乎国家荣誉的危机,也是唐太宗为了国家大计
2024-05-03 20:56:00
唐太宗为什么向突厥称臣纳贡
...后,唐高祖李渊便将大儿子李建成册封为太子,将二儿子李世民封为秦王,四儿子李元吉封为齐王,其余子嗣也均封了王,看似皆大欢喜的局面,没成想却引来了一场惊天大变。由于李世民认为自己
2023-05-17 15:53:00
李靖灭突厥,李渊弹琵琶,唐太宗跳舞庆祝胜利
...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一旁的李世民见李靖仪表堂堂、谈吐不凡,就向李渊求情,李靖被释放,随后被李世民召入幕府,充做三卫。李世民东征王世充时,李靖被李渊调走
2022-12-14 14:51:00
他刚登上皇位,就遭遇重大军事危机
...不断侵扰唐朝边境,严重地威胁着李唐王朝的安全。直到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清除敌对势力,进而迫使李渊退居幕后,大唐也没能解决好东部突厥的问题。公元626年,当东部突厥的颉利
2023-05-05 16:46:00
...边境,每次都是抢劫大量财物才肯退回草原。等到唐太宗李世民继位的时候,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对大唐的进犯更是有过而无不及,最终惹怒唐太宗,终于在贞观十二年灭了东,突厥,把它变成了中
2023-08-29 10:20:00
...伤。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一直在等待时机的李渊、李世民父子看到时机成熟,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率军三万誓师,正式起兵,试图窃取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据《旧唐书》记载,在李渊
2023-11-08 17:26:00
李世民:大唐的英勇守护者与\'天可汗\'的诞生
李世民,开创了历史上很有名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盛世,被世人誉为千古一帝。人们也都称他为唐太宗,也就是叫他的庙号。但是你知道李世民还有个最令人敬佩的绰号吗?下面小编就来跟大家
2023-11-19 08:48:00
隋唐时期的突厥:从崛起到覆灭的历程
...可汗领兵20万打到了渭水便桥以北,距离长安城仅40里。李世民采取疑兵之计,迫使颉利可汗不敢轻易渡河。在渭水河边,李世民一边怒斥颉利可汗背约,一边又许以金帛财物。双方杀白马结盟
2023-10-26 15: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